命运石之门吧 关注:283,483贴子:4,525,879

“因果决定收束”究竟为何?——探讨石学官设民逻的诞生始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命运石之门,简称石头门。
研究石头门的人,被戏称为“石学家”。
然而,石学究竟是什么?
官方的设定究竟是黑是白?
民间的逻辑究竟是否有意义?
本文给你所有想要的答案。
惯例群宣:
SOS团:石学圆桌会议,致力于sg逻辑解读的一个小组。有兴趣的同学欢迎加入。

至于为什么SOS团变成了长颈鹿么。。。我也不知道。
Ps:看标题可别误解,我可不是为了某位“科普”才写的这个帖子,我没那么抖m。这篇我早就开始写了,群里现在也在解决类似的问题。全文11111字,希望有缘人耐心看完。
本帖参考:
p/5837455381
p/5905005300


IP属地:江苏1楼2018-10-12 10:03回复
    自占二楼


    IP属地:江苏2楼2018-10-12 10:03
    收起回复
      火钳刘明


      IP属地:广东3楼2018-10-12 10:04
      回复
        第一部分:引子。
        为什么要写这个帖子,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1、本篇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官方QA本身有一些问题,但足以用来解释剧情。
        2、官方QA有问题,不代表官方本身不清楚。QA只是用来解释剧情的,不是用来完善世界观的。
        为什么呢?一个例子就够了。
        官方QA第25问:为什么删除最初的dmail能使α变动到β?问答如下。

        这是“dmail超因果”的出处。也是“删除dmail导致α变β”的官方解释。
        首先一个问题:这一段,符合设定,符合剧情。
        但是符合逻辑么?
        ——不符合。
        如果只看这一段解释,那么官方本身就把“dmail”看成了一个法外之物,于是所有对它的干涉都会导致巨大的变化。
        然而……
        *这个解释,逻辑有问题。
        *这个解释,逻辑有问题。
        *这个解释,逻辑有问题。
        *这个解释,逻辑有问题。
        为什么有问题?
        ——第一封dmail相对于其余dmail太过于独立,也没有解释第一封dmail诞生α的理由。
        为什么第一封dmail只要“在现在删除”便可“取消因果”,而其余dmail必须要“新发送一封dmail,在过去让看见dmail的人行动回归原来的情况”才行?
        ——根本没解释啊!
        但是官方知道么?
        ——显然是知道的。因为剧本中的其他dmail都是“取消因果”而非“直接删除”。
        既然知道,又没解释清楚,为什么呢?
        ——因为这段解释并不是官方的本意。
        官方的本意是什么?
        ——摘录自图片:“<右图中右侧文字>:删除被梯队系统保留的dmail数据满世界线就会变化。这是接受了未来桶子指示的铃羽向冈部他们提出的方案。”
        “未来铃羽的方案”,这就是答案。
        至于具体为何?官方根本不想自己说出来,所以在QA的时候随便敷衍了一下,把“dmail”摆到台面上来,利用“dmail”的特殊性去解释。
        ——果然,压根没想解释。


        IP属地:江苏4楼2018-10-12 10:05
        收起回复

          所以,除却官方的内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民间的解释?这些民间解释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不是他们完全依据官方设定,而是因为他们依据逻辑。
          因为抛开官方设定,不论何种民间的解释,无一不是从“逻辑”出发进行讨论。而这实际上并没有违背官方的本意,因为官方除了这第一封dmail的解释以外,所有解释都是符合逻辑的。包括“为何dmail不能删除而是必须要取消”这种问题。
          除了这个例子,类似的,“欺骗世界”的“设定”,“观测者”的“设定”,“AF理论”的“设定”。。。讲真,不说逻辑有问题了,有一些乍看甚至和剧本内容有矛盾,需要深入去理解。类似的例子我能举出好多,不多说了。
          所以:“设定”,只是“设定”而已,“QA”的目的是梳理剧情疑问,不是弄清逻辑。
          弄清逻辑,还是要从剧本内容本身出发。


          Ps:吧里那位“科普”的,美其名曰科普按照设定来,却连设定有什么问题都不清楚。这属于偏信到极致,也不去思考。没有系统就科普,属于有普没科。又没人看,就属于既没普又没科了,噫吁嚱。

          Pps:另外有很多人,把这些“民间”解释当成“官方”的,这有可能是各种因素所致,甚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建议,不论看了多少分析贴,参与讨论的基础是先把官方设定单独拎出来看完,然后再去看民间的东西,以免产生误解。
          民间那些讨论,最终导致了民间对于“一种解释的认同”,也就是所谓的“民间解释”。“民间解释”往往更容易被认同,因为它们早就经历了“讨论”的过程了。而这些讨论的“过程”,最终引出了“因果决定收束”的这个结论。这不是看设定能看出来的东西,这东西只依靠逻辑。
          然而,为什么最终会得出这个结论呢?本质原因是什么?民间为何对于这种解释如此热衷与推崇?这些内容,民间的讨论是无法得知的。而这就需要对设定从头至尾进行理解,并且从志仓的思路本身着手,去思考“世界线变动范围(AF理论)”的诞生。
          也就是我帖子以下第二部分的内容。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8-10-12 10:07
          回复
            第二部分:AF理论的建立——官设的诞生始末。
            官方QA有问题,但是QA不是官方的本意。
            QA是面向“看过剧情”的观众及读者的,目的是“解释剧情”,这并不是“官方的思考过程”以及“设定诞生的过程”。
            这一部分,讲的就是“官方的思考过程”,也就是设定者志仓的思考过程。并且,这也能揭露“民间解释最终得出这个结论”的深层次原因。
            先从sg的起源说起。
            从访谈中,我们知道,在5pb完成CH之后,志仓找到林直孝,脑门一拍:“我们来写个时间穿越的故事吧”。
            当初被所有人反对,最后志仓通过厚厚的一本设定和脑洞征服了脚本家们。
            于是SG就诞生了。
            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所谓“志仓的思考过程”。
            当然这个故事是说着玩儿的也不能全信。但是设定是志仓弄的,脚本是脚本家们写的,两者分工明确。所以,需要知道的是,设定并不是成品。当初思考设定的过程和写剧本的过程,本质上是分开来了。
            因此,在弄设定的时候,志仓是没有剧本的。
            所以志仓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架构出一个世界观,既有能让故事写的出色的潜力,又能够让逻辑通顺。
            而剧本成型后,QA需要解决的,则是剧情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与志仓当时思考的东西是两码事。
            理解了之后我们继续。


            IP属地:江苏7楼2018-10-12 10:16
            回复
              点名了某科普大佬cn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0-12 10:20
              回复
                前排顶一顶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0-12 10:20
                回复
                  你这群头像很恶臭啊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0-12 10:24
                  回复

                    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继续去想了:
                    时间机器不存在的世界,“决定论”主导着世界。世间的一切由因果串联,因在前,果在后。因必然发生,果也是如此,一切都被决定了。
                    而时间机器一旦存在,就会导致本该处于未来的结果回到了过去的原因之前,于是产生了结果导致原因改变,原因改变导致本该发生的结果未发生。这就是祖父悖论。
                    也因此,世界的“决定性”受到了挑战。
                    在现实世界里,祖父悖论的解决方式是“平行世界”(多世界诠释)或是“坍缩”(哥本哈根诠释)。
                    平行世界跳过一切可能产生的悖论,而坍缩拒绝观测我们世界本身之外的其他世界。
                    这两种现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完善了现实世界中的“因果律”。
                    做个类比的话,世界线收束范围(attrat field,简称AF)则是石头门世界观中的“被完善”的因果律。因此,这两个理论中部分概念成为了AF理论的核心。
                    (PS:从这一段就能看出来,AF理论的根基就是因果律。如果没有因果律,AF理论诞生都不会诞生。所以实际上,“收束取决于因果”这个结论是必然的。)
                    综合上面几点,AF理论有几个特质:
                    A结合了以上两种现实理论,
                    B外加上有关决定论的脑洞,
                    C部分从因果律出发的【想当然】,
                    D承认了时间机器的存在基础之上,构成一套世界本身计算符合因果律的运作系统。
                    下面会将AF理论中间的各大条例分类归为ABCD这四个特质,一个个讲。


                    IP属地:江苏12楼2018-10-12 10:25
                    收起回复
                      cl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0-12 10:28
                      回复

                        A、结合现实理论的部分,包括:
                        1、世界在每个时间点上产生的无数分歧,构成无数的世界线(平行世界中的概念)
                        2、同时只有一条世界线被点亮,就是现在所处的世界(可以理解为波函数的坍缩导致其他可能性都消失了,哥本哈根诠释中的概念)
                        这一部分中的概念来自现实,属于AF理论中最靠谱的内容。所以AF理论实际上是“已有概念的改写”,而非“重新构建一个理论”。志仓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重新构建一个理论”。


                        IP属地:江苏14楼2018-10-12 10:29
                        收起回复
                          B、有关决定论的脑洞,包括:
                          1、世界线形状为线束,微观上分为一条条互不干涉的线,宏观上组成粗线绳,通往同一个未来。
                          2、未来会被收束,既定的事实会被收束,过程可以改变,结果却不能改变。
                          “决定论”在哲学中是有标准的逻辑的,并不是脑洞: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反过来,如果发生了某个事件,可以认为它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看来,在A部分的第二个概念(A2)的特点是,结合了平行世界的概念以及“单一世界”的事实。这是为了B中的“决定论”脑洞做铺垫。因为有多个世界同时存在相互不影响的话,“决定论”也根本就无需存在了。只有“单一世界”才有可能“存在收束”,而现实世界中能够将世界解释成“单一世界”并且对时间机器有包容性的诠释,就只剩下哥本哈根诠释中对于“坍缩”的解读了。
                          然而,AF理论中的“决定论”不止于此。因为它加上了“时间机器”的概念。所以才有了“收束”、“线绳”等等概念。而这些都属于脑洞的范畴。
                          这一部分的理论架构纯属脑洞,属于AF理论中加强剧本娱乐性和戏剧性的内容。毕竟石头门是一个文学作品,而不是科普读物。因此是要给个好评的。


                          IP属地:江苏15楼2018-10-12 10:30
                          回复
                            前排观测


                            IP属地:江苏16楼2018-10-12 10:33
                            回复
                              综合AB来看,这些概念都是为了配合“时间机器”而出现的。如果没有“时间机器”,世界要么本就是无数分歧的合集,但是无法观测到其他世界,这是通过哥本哈根或者多世界诠释来解释;要么早就被决定了,既不会有分歧,也不会有收束,这是通过决定论来解释。然而不论哪一种解释,剧本发挥空间变得非常狭窄,于是志仓选择了将“分歧”保留下来,并且添加上了“决定论”的相关概念,构成了一个全新的AF理论。
                              ——但是这个时候,AF理论会存在大量的矛盾。因为“决定论”和“平行世界”本来就有很多地方存在矛盾。有个哥本哈根的坍缩的解释并不能够中和所有问题。于是就有了下面的C和D。


                              IP属地:江苏17楼2018-10-12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