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在区块链的作用显而易见,第一次接触数字货币的用户,首先要用的第一个工具就是钱包,存储是它的第一作用,接着就是支付。
当然,这个“痛点”早已被很多进入区块链的开发者看到。而且在钱包领域还分为冷钱包、热钱包、硬钱包的分类,目前市面上大家能够耳熟能翔的大不多是热钱包,即链接互联网、可随时转账。在这些不同类型的钱包里,有专属某条公链钱包(比如:imToken刚开发出来时只能存储以太坊上的代币),跨链钱包、聚合钱包等等。但这些钱包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用户活跃度底,盈利难,除此之外,钱包的安全也是重要的课题。
盈利困境
加密货币钱包,是一种提供加密货币存储和传递服务的介质。作为储存或转移服务的操作终端,钱包构建起了加密货币流通的桥梁。
自2017年以来,在数字资产热潮汹涌来袭的背景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的存储与转移,确立了钱包在加密货币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不过,由于当下区块链的生态体系还很小,用户量级也还很少,加密货币钱包面临“工具产品难变现”的困境。当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有以下几种:
1.售卖钱包,主要是对硬件钱包;
2.To B,输出安全解决方案;
3.推出理财产品,类似于支付宝的余额宝;
4.交易手续费;
5.广告费。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现阶段钱包提供的转账、收款服务的盈利可能性非常低。
对于链上交易,如果钱包服务商收取手续费,首先并不能提高用户交易确认速度,其次冲击区块链使用者既有认知,影响钱包产品好感度。
对于跨链交易,由于涉及到两个区块链网络的信息写入,钱包存在通过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产生盈利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目前跨链交易技术尚不完善,实施难度较大。
现实情况是,单一的存储功能,使得钱包很难建立场景和生态,所以大部分用户都是“用完即走”,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用户留存与转化。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熊市的大环境下,大多数用户的数字货币存放在交易所或者钱包中,活跃度非常低。百花齐放,多元突围
根据Statista提供数据,自2015年至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连锁钱包用户数量仍在稳步上升中,已从317万上升到2576万人,较2017年同比增长72%。
随着新用户的大量崛起,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加注钱包行业:
2018年年初,硬件钱包Ledger宣布完成了7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5月,以太钱包im Token宣布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10月,硬件钱包Cobo宣布完成了1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钱包品已经牌多达上百个。不同的钱包有不同的功能和属性,在操作难度、安全级别、目标用户、价格市场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