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云儿吧 关注:3贴子:68

宝玉湘云结合的线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宝玉湘云结合的线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2-07 10:54回复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声明一点,我不是湘云粉,和红学大师周汝昌不同,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客观。而且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是香菱、麝月和晴雯。呵呵,露底了。众所周知,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是史湘云的“铁杆粉丝”,甚至可以说,他是史湘云的“骨灰级粉丝”。他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要把史湘云变成女一号。对于周老的一些意见,我实在不敢苟同。他竟然认为宝玉最爱的是湘云,连“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都是指的宝玉和湘云之间的关系,他的这番言论确实太过荒诞。“金玉良姻”不好说,但“木石前盟”肯定不是指的他俩。但是,对于他的宝湘结合这一结论,我却非常认同,而且十分地肯定。为什么?因为线索太多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2-07 21:58
    回复
      可能有很多人会问∶宝玉和湘云之间有情爱关系吗?看不出来他们将来有可能结合啊。第一,湘云和宝玉之间有没有情爱关系,分析起来可能比较复杂,需要单独研究。而且我觉得他们会不会结合,与情爱无关。这里不枝蔓,有机会再讨论。第二,你看不出来,那是因为作者善于暗写和设伏。对于宝黛钗三人的爱情纠纷,作者是明写的,而对于宝湘的感情线和最终结合,作者主要运用的是暗写和设伏等方法。因为作者祖籍金陵地区,他的小说蕴含了浓厚的金陵和江南吴越文化,所以如果不懂得这种文化的精髓,确实是很难读懂这部小说。这个本身也不怨谁,是地域文化的原因。但是也有一些线索,是不需要了解吴越文化,通过分析和对比等方法就可以看出来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2-08 16:43
      回复
        伏笔之一:第五十八回芳官所说的话。第五十八回,有一个重要情节:藕官的同性恋对象菂官死后,藕官又和蕊官好上了,并且还让芳官对贾宝玉说了一段话:“这又是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请注意这段话,这段话是有寓意的。有人可能会问,前八十回明明说的是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与湘云有什么关系。另外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那么纯洁美好,另有脂批:宝玉之情,古今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 那么他既然会为了黛玉抛弃宝钗出家,又怎么会和湘云结合?那么结合第五十八回芳官所说的话,也就不奇怪了。对于脂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脂批都可靠,有人认为脂批都不可靠,有人认为脂批一部分可靠。我认为这条脂批是可靠的,但并不能作为宝玉不会和湘云结合的证据。为什么?因为你看看脂批,何谓“‘悬崖撒手’一回”?就是一度出家,有过出家的意思,并不是出家之后就没有下文了。也就是说,他出家之后很有可能再还俗。什么叫做“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是他不能够接受和薛宝钗的婚姻吗?当然不是!如果是那样的话,黛玉一去世,他立马就走了。那么他后来出家,我认为有两种因素起作用:第一,他虽然觉得芳官所说的话是大道理,但黛玉毕竟曾是他最爱的人,他经常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出家去!”,他不能有违誓言,否则他会觉得对不起黛玉。他和黛玉曾有过精神层次的恋情,他要兑现对黛玉的承诺,好为自己和黛玉曾经的恋情作一个了结。第二,薛宝钗有浓厚的封建守旧观念,不断地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令宝玉忍无可忍,于是选择出家。可是他一旦出家,就等于实现了对黛玉的承诺,他就没必要再孤守空门了。这时候,他又想起了芳官说过的话,在一次偶然的际遇中,与湘云相遇,并与她结合。有人可能要问:湘云也曾劝过宝玉走仕途经济,宝玉既然抛弃了宝钗,又怎会和湘云结合?当然,湘云也曾劝过宝玉,但她是受了宝钗的影响,并非她本意。另外宝玉和湘云结合的时候,宝玉和湘云均处于苦难之际,与宝玉和宝钗结合的时候不一样,也由不得他自己不愿意了。又有人认为,宝玉先后和宝钗、湘云结合是对宝黛爱情的侮辱。那么结合芳官的那番话,我觉得,这不但不是对宝黛爱情的侮辱,反而是对宝黛爱情的升华。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2-08 23:10
        回复
          在小说的八十回之后,在黛玉和宝钗相继离世之后,宝玉并没有忘记她们,但他却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与湘云结为连理。而作者笔下的湘云,应该也是如此。她也没有忘记卫若兰,但是她选择与宝玉结合,开始新的生活。作者应该是想通过描写宝湘结合,来打破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反对女子从一而终的节烈观念,冲破封建社会秩序的牢笼,这种婚恋观更超前,更人性化。这一点可以从芳官所说的话看出来。而且我推测,宝玉在和湘云结合以后,很可能还悼念过黛玉和宝钗,湘云也可能悼念过卫若兰。当然仅凭这一点线索,是不足以充分说明问题的,最多只能说明宝玉在黛玉和宝钗相继离世之后可能再娶,湘云在若兰也可能再嫁,却不能说明他们俩会结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线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2-08 23:26
          回复
            在这我插一段,我们在研究《红楼梦》的时候,特别是对古本《红楼梦》的八十回后有关情节进行探佚的时候,一定要对古本的前八十回进行文本细读。因为脂批说的很明确:一件闲事,一句闲文皆无。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放过任何一处情节,一句话,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字,都不能轻易放过。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研究《红楼梦》会不会变成索隐派?我的回答是:第一,这是脂批明说的:一件闲事,一句闲文皆无。我是按脂批所说进行文本细读和深入分析,脂批要求我们一个场景,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人名,甚至于一个别号,一处建筑名称都不能轻易放过的。第二,何为索隐?根据索隐的定义,探索隐蔽的事物或文章的含义。我们是是要研究每一段文字,看看想表达什么,又隐喻了什么。前面说过,作者祖籍是金陵人,他在构思和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候,结合了浓厚的吴越文化。他设置了大量的伏笔,在很多地方还运用暗写的写作手法,研究这种小说,必要时还就得采用索隐的办法。但是路子千万别走歪了,只要思路不偏狭,这种方法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2-09 23:16
            回复
              索隐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将小说中的原文总是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相对应,认为好像每一句话都影射了什么真实事件,使得研究者所得出结论过于主观臆断,脱离了小说主旨,这对我们研究《红楼梦》八十回后的遗失内容很不利,但只要别走这条歪路,索隐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关于索隐法的优点和缺点,有机会我再详细论述)。更何况我们研究和探讨有关八十回后是否会有宝玉湘云结合的情节的方法,严格地来说根本不算索隐,我们只是研究真实存在于小说文本中的重要伏笔和线索。有人说,宝玉和湘云湘云结合是从续书中得出的结论,不靠谱。其实不然。撇开续书不谈,仅从前八十回文本中,我们就可以寻找到不少关于宝玉湘云结合的伏笔和暗示,根本不需要去考虑续书。好了,不多说了,下面我开始论述小说前八十回中的第二个伏笔。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10 11:03
              回复
                伏笔之二:史湘云的名字。有人可能要问,一个名字能代表什么。你可别小看这个名字。史湘云名字中的“湘”字就是“湘妃”的“湘”。你可以对比一下林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第三十七回,写到由探春发起,众女儿组成海棠诗社。每一位女子都有自己的别号,林黛玉的别号就叫作“潇湘妃子”,林黛玉有一句诗“湘江旧迹已模糊”,用了娥皇女英于湘江投水自尽的典故。而史湘云的名字和她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以及《乐中悲》曲“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也是用的这个典故。所以,实际上作者用娥皇女英来象征林黛玉和史湘云,把她们比作舜的潇湘二妃。另外,第七十六回,写到了林史二人坐在湘妃墩上一起欣赏美丽的夜景并联句。为什么这两个人要坐在湘妃墩上?湘妃不就是传说中帝尧的女儿,帝舜的妃子吗?作者这么写的目的,不就是向读者暗示她们二人也是某人的“湘妃”吗?那么,这个人是谁?当然是贾宝玉了。众所周知,林黛玉内心与贾宝玉是心心相印的,虽然她早亡,没有和贾宝玉成为夫妻,但她却是宝玉的精神之恋,可以说是贾宝玉的一个妃子。而史湘云则是贾宝玉的另一个妃子,他们后来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所以,实际上作者采用化用典故法来喻林黛玉和史湘云,这可以说是八十回后宝玉和湘云结合的一个伏笔。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10 15:14
                回复
                  伏笔之三:史湘云在海棠诗社的别号。刚才我说到了林黛玉在海棠诗社的别号——潇湘妃子,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史湘云在海棠诗社的别号——枕霞旧友。有人可能又要问,一个别号有什么稀奇的。湘云的祖姑,也就是书中的贾母,不是明确说到,史家过去有一处亭阁,叫“枕霞阁”,所以她被称为“枕霞旧友”,这很正常啊。没错,从字面上来理解,的确是这个意思。但是结合脂批所说:一件闲事,一句闲文皆无。那么,“枕霞旧友”这个别号,肯定也不简单。而且,你还可以对比一下其他人的别号,像黛玉的“潇湘妃子”,宝钗的“蘅芜君”,探春的“蕉下客”……,等等,都是有深刻寓意的,这里不一一论述。可见,湘云的“枕霞旧友”,肯定也有所暗指。你细细体味这个这个别号的意蕴,何为“旧友”?就是老朋友啊。在大观园里,能和湘云互称老朋友的是谁啊?不就是元迎探惜四位小姐和宝黛钗吗?可是通过其他线索我们可以知道,大观园里这些女子最后都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剩下来的,就是宝玉。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还有宝琴吗?没错,宝琴也可以算是湘云的好友,但她是后来才进入大观园的,算不得湘云的“旧友”。能够算得上是湘云“旧友”的人,只能是宝玉。实际上,“枕霞旧友”这个别号本身,寓意着在贾府落魄,宝玉出家之时,湘云曾和宝玉患难与共,却是旧友,暗含着宝玉与湘云的特殊关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2-11 17:09
                  回复
                    伏笔之四:史湘云醉卧芍药裀。第六十二回写到贾宝玉过生日,白天大家喝酒划拳,行酒令,原文中有一段非常生动优美的描写:
                    ……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湘云醉卧是作者对她的刻画啊,能说明什么呢。没错,“湘云醉卧”,的确是对湘云姿态美的一种刻画。但是,你注意作者在描绘这一场景时,所使用的
                    语汇,绝不是随手那么一写。作者很明确地写到,湘云是卧于石凳子上,众所周 知,“石”代表的就是贾宝玉,所谓“木石姻缘”,指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姻缘关系。那么在这里写到湘云卧于“石”凳,就是预示了湘云最后要与宝玉结合。另外,贾宝玉是“绛洞花王”,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这里写到芍药花落在湘云身上,飞了一身,也是暗示了日后宝玉和湘云之间会有姻缘关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2-20 18:00
                    回复
                      伏笔之五:史湘云“衔石”。还是在湘云醉卧的同一回,有一句描写:
                      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湘云)衔在口内……
                      注意,史湘云清醒之后,作者有意识地写到有丫头给她送来醒酒石,还写她“衔于口内”。注意,前面已经说过了,“石”代表的就是贾宝玉。而且在第二回,作者就明确写到了贾宝玉是“衔玉而生”,这里写到湘云将醒酒石“衔于口内”,两个“衔”字相呼应,“石”又是贾宝玉的象征,不也是对宝湘日后结合的一种暗示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2-20 19:19
                      回复
                        伏笔之六:脂批“寒冬噎酸薺,雪夜围破毡” 这是书中第十九回的一条脂批。有人可能要问,这条脂批能预示宝湘结合吗?没错,仅看这条脂批,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但是结合原文可知,这条脂批指的是宝玉日后的处境。经过深入分析,此批语应该是暗示宝玉后来有过一段乞讨的处境,如果宝玉日后的结局仅仅是出家,绝不会有“寒冬噎酸薺,雪夜围破毡”的境遇。寺庙里处境虽不比豪门贵族,但也绝对不会沦落至此。另外在同一回里面,袭人还提到了史湘云。而史湘云在这一回之前,并未出过场。除了第五回之外,在此之前,并没有有关她的任何文字描述。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在第十九回提到她?要在出现“寒冬噎酸薺,雪夜围破毡”这样脂批的同一回提及她?我认为这不是随便写出来的,而是有深刻寓意的。结合前面提到的那些线索,我认为作者之所以这样来写,就是在暗示“寒冬噎酸薺,雪夜围破毡”是宝玉和湘云结合以后有过的一段处境。所以在有这条脂批的同一回,刻意安排袭人提到史湘云。当然这条线索有些隐晦,可能说到这里,你还是觉得我的话过于牵强。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线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2-21 10:26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2-24 17:42
                          回复
                            伏笔之七:凹晶馆联诗与史湘云“投石”。在小说的七十六回,写到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时,就有这样的文字描述: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
                            前面有提到林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和史湘云名字中的“湘”象征尧之二女,舜之二妃,即娥皇和女英,用舜来比喻贾宝玉。那么,这段文字写到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时坐在“湘妃竹墩上”,则更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而且“潇湘妃子”明确指出,娥皇象征的是林黛玉,但它只是一个别号;“史湘云”虽然是暗指女英象征的是史湘云,但它却是一个正式姓名。可见黛玉和湘云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在他一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乎是不相上下的。另有一段文字描述:
                            ……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
                            前面说过,“石”是贾宝玉的象征,“云”和“月”是匹配的,“月影”就是代表的史湘云。“荡散复聚者几次”就是暗示了宝玉和湘云的关系就好像是月影被石片打破一样,荡散复聚几次,隐喻了他们在八十回后会历经重重磨难和艰苦,最终重新遇合。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2-29 18:59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2-30 10: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