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纪吧 关注:165,991贴子:61,843
  • 10回复贴,共1

【美文】游清水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微风携带细雨,迎我到石井。撑着雨伞游了一遭清水岩,走入霏霏,更令我想入非非。爬到清水岩山腰时,已是下午。雨歇风息,我眺望远处,山色朦胧;两旁的草叶上沾满雨水,令我顿觉清清爽爽新新。步行一会,刚到山脊处,泠泠淙淙的流水声扑面而来,水声清脆而有节凑感,宛如鱼儿吐泡,又似青蛙跳水。水声令人顿生好奇之心,我握着雨伞大步循声而去,不久,已至山窝处。


IP属地:山西1楼2018-12-20 16:27回复
    微风携带细雨,迎我到石井。撑着雨伞游了一遭清水岩,走入霏霏,更令我想入非非。爬到清水岩山腰时,已是下午。雨歇风息,我眺望远处,山色朦胧;两旁的草叶上沾满雨水,令我顿觉清清爽爽新新。步行一会,刚到山脊处,泠泠淙淙的流水声扑面而来,水声清脆而有节凑感,宛如鱼儿吐泡,又似青蛙跳水。水声令人顿生好奇之心,我握着雨伞大步循声而去,不久,已至山窝处。


    IP属地:山西2楼2018-12-20 16:27
    回复
       进山窝便见潺潺的溪水从山涧流出,清澈的溪水流过岩石与水草,一路欢唱而来,水流聚至山窝处便掉入小水潭中。清水岩寺因“甘泉出于石罅间”而得名,此间自然是石中有水。我继续沿山路前行,穿过一汪清泉,如同进入奇妙的森林,树枝在身边不停划过。穿过小路,才发现别有洞天。


      IP属地:山西3楼2018-12-20 16:32
      回复
        此处乃“读书岩”,唐代杨肃、宋代吕大奎等名人都曾在此读书。站在石上,四周虫鸣鸟叫,泉水蜿蜒,安宁美妙。在这里静思冥想,仿佛还能听到琅琅读书声。据明代《闽书》所载:杨子山亦名崎髻山,与鸿渐山鼎峙,为泉郡外障。山岩迤右,峰石叠立,东有石室,西有龙泉,下为峰口庙。


        IP属地:山西4楼2018-12-20 16:32
        回复
          又据(南安县志》之(地舆志》二所载:“杨子山,…山多活泉,清泚常流。”民间流传:唐末五代之时,杨肃曾到高山采薪伐木,遇到神仙,传授给他仙家异术秘诀。由是神气灵异,能预知祸福,又精医术。时审知王闽,其夫人病疮,百药无效,杨肃为夫人治病,药到病除。


          IP属地:山西5楼2018-12-20 16:32
          回复
            闽王大喜,欲加封赏,杨肃不受,但求为乡人浚破灌田,以利农耕,民受其利。及至宋代,封为“太乙真人”。我听着优美的潺潺溪水声,闻着新鲜的水草味,回味着意味深长的民间传说,忽然感觉清水岩神秘了许多。山路之蜿蜒,草叶之青翠,让我心旷神怡。一脚踏入清幽处,身心了无杂念,脚步也格外轻快起来。


            IP属地:山西6楼2018-12-20 16:32
            回复
               行至山顶,抬头便看到了:清水寺。寺前左侧,巨岩耸立,上刻七律一首:一山高出众山巅,路转峰回别有天。石磴栖云人自远,僧寮隐树地云偏。帆归语海沧波外,花笑春风古洞前。乘兴招游寻楔事,残霞薄暮上澳边。寺后巨岩上摹刻“仙苑”二字。据史书记载:系道光五年乙酉(1825)所刻。以赞誉此山有如蓬莱仙苑,至今石刻尚存。右侧岩崖上,镌刻五律两首,其一日:仙凡真隔世,坐久道心闲。俯瞰疑无地,高依寄此山。


              IP属地:山西7楼2018-12-20 16:34
              回复
                帆归沦海外,衣振白云间。蓦霭催人去,怜霞散绮斑。诗系清代石井昔坂村道光举人许廷圭所题。杨子山开发甚早,既有唐宋名贤读书此岩,又有朱熹讲学此山书院,又有弘一大师住锡。地以人重,兹山之中,文化蕴涵深厚,我对清水岩顿生敬仰之心。


                IP属地:山西8楼2018-12-20 16:35
                回复
                  我到达山顶后放慢脚步,一路停停走走。我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庙。便是清水岩寺,为唐代名刹。寺边有一株千年古榕,安静地矗立在巨石上,形成一种树中有石、石中有树的奇观。关于寺中大殿供奉的三尊石佛,据人介绍:“这三尊古佛分别为释迦牟尼佛、药师如来、阿弥陀佛。


                  IP属地:山西9楼2018-12-20 16:35
                  回复
                    石佛每尊高1.65米,胸宽约0.7米,重约200公斤,袒胸双盘坐于莲花座上,是泉南一带著名的大石佛。石佛据说是明嘉靖年间进士、无锡知县郑普从南海运来的。石佛胸部均镌刻‘井江郑汝成勒’,这是清乾隆三十四年重兴清水岩寺时,石井中宪第肇建者郑运锦长子郑汝成所捐刻。这里在1983年被列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仰望石佛,依稀可以想象当年香火鼎盛,往来信众络绎不绝的情景。这座古寺庇佑着这里善良的人们。


                    IP属地:山西10楼2018-12-20 16:36
                    回复
                      不知不觉到了“百闻未能一见”的中宪第。庭院深深,中宪第古厝的青石红砖之间,隐藏着昔时的繁华。走进古厝,犹如穿越时光,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雕梁画栋已褪去颜色,屋顶的瓦当、檐角也经过修补。那有些残损的灰褐的木窗台,令人不禁心生感慨。中宪第的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式建筑,东侧附有护厝一条,西侧附有护厝二条。可见当时的主人家世显赫。护厝像一条幽深的青石小巷,春雨蒙蒙,走在其中,撑一把伞缓步前行,抚摸古旧的白墙,脑中不断放映着这家主人郑运锦的故事。


                      IP属地:山西12楼2018-12-20 16: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