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习桥因为由明朝张习主持修建而得名,它与“二月二古会”已经伴随了几百年。这是一座多跨式梁桥,二十六个桥墩用石磙子垒成,共有十四孔,斗粗的方榆木作桥梁,桥面为双层木板,全长近40米,也很宽,两台大轿可以相向而行。大桥两端有码头,护坡的大青砖是用豆浆水和白灰砌成,不怕水浸又抗风化。虽然马颊河以排涝为主,但一直到清朝末年仍有打鱼载货的小船东西划行,每逢赶“二月二古会”的时候,张习桥上下总是车来舟往,货物堆满了码头。
“二月二古会”薪火相传至今,除了张习桥的关键作用,还与“十二连屯”是分不开的。明朝洪武元年(1368)德州开始驻军,先后设立德左二卫。当时实行比较先进的“军屯”制度,“练则为兵,耕则为农”。“十二连屯”是隶属德州卫的十二处“百户所”,它们各自的长官称“百户”,分别管辖一百一十二个军户,按规定每名军士50亩土地。“军户”并不是士兵一个人,还有家小、余丁(预备役),甚至父母兄弟也随住,聚族而屯。军屯是军事建制,不属于地方行政管辖,“十二连屯”就像一个特区。官兵们的社会地位高于百姓,政府有特殊补助,屯垦条件比较优越,故而农业兴旺、经济富裕,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这样,“二月二古会”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加发扬光大,成了城镇之外的贸易大会。
追想当年的“十二连屯”,每到农忙过后,官兵在操练场上列队布阵,马上地下刀枪飞舞,旌旗猎猎,鼓角相闻。逢年过节,在军民联欢的秧歌场里,也以部队的节目为主。尤其是张习桥“二月二古会”上,军士们更会大显身手,让文娱活动别开生面,异彩纷呈!
“二月二古会”薪火相传至今,除了张习桥的关键作用,还与“十二连屯”是分不开的。明朝洪武元年(1368)德州开始驻军,先后设立德左二卫。当时实行比较先进的“军屯”制度,“练则为兵,耕则为农”。“十二连屯”是隶属德州卫的十二处“百户所”,它们各自的长官称“百户”,分别管辖一百一十二个军户,按规定每名军士50亩土地。“军户”并不是士兵一个人,还有家小、余丁(预备役),甚至父母兄弟也随住,聚族而屯。军屯是军事建制,不属于地方行政管辖,“十二连屯”就像一个特区。官兵们的社会地位高于百姓,政府有特殊补助,屯垦条件比较优越,故而农业兴旺、经济富裕,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这样,“二月二古会”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加发扬光大,成了城镇之外的贸易大会。
追想当年的“十二连屯”,每到农忙过后,官兵在操练场上列队布阵,马上地下刀枪飞舞,旌旗猎猎,鼓角相闻。逢年过节,在军民联欢的秧歌场里,也以部队的节目为主。尤其是张习桥“二月二古会”上,军士们更会大显身手,让文娱活动别开生面,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