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汰蓝防蓝光吧 关注:4,206贴子:1,535
  • 4回复贴,共1

手机护眼模式到底能不能过滤蓝光?LED是目前全世界最主流的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机护眼模式到底能不能过滤蓝光?
LED是目前全世界最主流的人造光,从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到各式灯具均大量的采用,显示屏的背光源系统,大多采用LED的发光方式。这种光源便捷、环保、能耗小,是绝大多数照明的首选。如手机、电脑、平板等背光系统的照明都用的是LED。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于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更多的休闲娱乐的方式如看视频、玩游戏、交友聊天、听音乐等通过手机来实现。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手机几乎将人们的碎片时间都充分的利用了起来。但是随着使用手机时间的加长,人们的眼睛会感觉越来越不舒服,加之上班时间还需对着电脑,那不适程度还会再加剧。
针对这种情况,绝大部分手机都有一个“护眼模式”,是专门为在暗光或黑暗的环境下使用手机而设置的保护眼睛的功能。很多人也都有设置护眼模式的意识,以求降低蓝光对眼睛带来的伤害。但是,这真的能保护我们的眼睛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07 14:32回复
    在说这个问题前,咱们得先来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蓝光?
    所谓的蓝光并不是蓝色的光,而是波长在380~500nm之间的光。
    我们都知道,波长与光的强度是成反比的,即波长越短其能量越高,故紫外线是太阳光中能量最强的光,我们到户外为何要涂防晒油和带太阳镜原因于此;但紫外线是不可见光不会到达人眼的视网膜,只有可见光才能进入,而可见光中能量最强的,就是波长介于430nm到480nm的蓝光。
    蓝光能够穿透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到达视网膜,长期接收蓝光照射容易致使眼疲劳、生物钟紊乱、以及黄斑病变等症状,尤其是在昏暗的环境下更甚!
    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背光就是由LED构成,使用手机时眼睛是直视显示屏,这样的强蓝光就近距离的直接进入人眼,因此,使用手机的时间一长,这些蓝光的能量在眼里累积,就可能造成伤害,特别是眼底的感光细胞是不具再生能力,我们不得不防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8-07 14:34
    回复
      咳咳,说完这个,咱们回到主题,手机的护眼模式到底能不能过滤蓝光?
      其实在手机中使用护眼的原理就是将手机中的屏幕色温进行了调整,将一种光线和蓝光糅合在一起形成另外一种色温,其实也是减低了手机中本来的蓝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手机中开启护眼模式的时候,手机屏幕的亮度会变成一种比较昏黄的颜色。
      简单来说,手机护眼模式主要是透过色温的调整,将原本的光谱调整到偏暖色系,这个就好像跷跷板一样,把蓝光降低了,但是同时红光会偏高。
      而且手机护眼模式并不都是带来正面的影响,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 红光偏高会造成色差变大,导致很多颜色失真很严重;
      2、 蓝光降低后,会造成红绿光的发光效率变差,所以整体会变暗,如果调到原来的亮度,会造成更耗电,如果不调整,人眼为了得到足够的光线,瞳孔会放大,导致进光量还是一样。
      因此,护眼模式并不是彻底的消除了手机的蓝光发射,只是说减少了一部分而已,理论上来说还是可以达到保护眼睛的效果,但是并不是很明显,因为当手机屏幕的色温变化的时候,我们的会特别集中精力的去看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东西,还将眼睛的负担增加了不少,而且护眼模式只是减少了部分的蓝光,对于我们的用眼距离以及习惯什么的都改变不了,所以说单靠护眼模式并不能真正的起到对于眼睛的保护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8-07 14:35
      回复
        真正能从根源解决的办法有吗?自然是有的,闪开!我要放大招了!!!终极办法就是——不玩手机!
        哈哈,不玩手机自然是不可能的,毕竟手机这么好玩的!不过那就像是有毒药就一定有解药一样,既然能制造出来蓝光,肯定也是有防御蓝光的手段的嘛!除了护眼模式外,一些简单直接的手机防蓝光手段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过滤一定的蓝光的,比如防蓝光的手机膜、防蓝光眼镜等。但是由于现在防蓝光市场比较混乱,在选择这些护眼防蓝光产品的时候,很容易选到一些高价但无效甚至于还会带来反效果的产品。因此,在选择相关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咯!
        说到这里肯定就有人会问了,那该怎么挑选有效的防蓝光产品呢?由于篇幅原因,笔者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笔者的另一篇关于怎么挑选有效的护眼防蓝光产品的文章,你的防蓝光产品都选对了吗?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8-07 14:3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8-08 1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