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未央己丑七夕节活动
(8月22日 七夕)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权德舆《七夕》
一、主题阐述
● 同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理解为情人节相比,原初的七夕,十分克制、含蓄,主要是一个女子祈愿、乞巧的节日。七夕被理解为西方式情人节,也许并不合适。七夕的情感特征,有鲜明的汉民族属性,与阳历2月14日很不相同。我们要把七夕过成又一个2月14日么?《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七夕由此也称乞巧节。七夕,必须体现民族性。我们汉未央的七夕,愿意尊重七夕的汉民族传统,定位为乞巧节。整个活动的精神主旨落实在以乞巧为核心的许愿中。
● 《淮南子》说,“乌鹊填河以成桥而渡织女”。牵牛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背后所反映的,更多是人的愿望,尤指女子的愿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见七月七并非完全没有爱恋的因素。但七夕乞巧,主要指向爱的祈愿和理想,而非爱的现实。她们祁愿有如意郎君美好婚姻,为此,向织女星祈求智慧与手艺,同时也在星光及灯光下比赛乞巧,角逐手艺之胜负。于女孩子们而言,手艺,是通往理想生活的一把钥匙。巧艺出众,则对应着更满意的郎君和更美好的婚姻。七夕乞巧同爱情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或可以打通,但并不直接,也非主流,属衍生义。
● 汉未央理解的七夕,是沟通天人的一个门户。于日常中追梦想,于平凡中寻卓越,于黯淡中求华采,于世俗中通神性。尤为可贵的是,七夕告诉姑娘们:神之恩赐必先基于人自身的努力,梦想要通过反求诸己的方式——乞巧,练就一手好女红——来得到,由此实现自我励志、自我超越的积极信念。因此,夜晚星辰下的乞巧,本质是一场祭——对织女星的祭祀。汉民族传统,有以祭礼为祭者、以歌舞为祭者、以竞赛为祭者。其中以赛为祭,如龙舟之于端午祭,亦如乞巧之于七夕祭。
● 我们将延展七夕的时间范畴,从节日正日拓展到七夕前后跨度近一个月,从孤立的单次活动拓展为以女红研修为先导、以乞巧竞赛为高潮、以对织女星的祭拜、祈祷和许愿为尾声的系列活动,使七夕的内涵得以充分施展,七夕真正的文化传统得以充分表达,使汉人女子的德性与智性得以充分回归——由此,构成“大七夕”之概念。现在我们要召集的,是七夕节正日的活动。
(8月22日 七夕)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权德舆《七夕》
一、主题阐述
● 同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理解为情人节相比,原初的七夕,十分克制、含蓄,主要是一个女子祈愿、乞巧的节日。七夕被理解为西方式情人节,也许并不合适。七夕的情感特征,有鲜明的汉民族属性,与阳历2月14日很不相同。我们要把七夕过成又一个2月14日么?《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七夕由此也称乞巧节。七夕,必须体现民族性。我们汉未央的七夕,愿意尊重七夕的汉民族传统,定位为乞巧节。整个活动的精神主旨落实在以乞巧为核心的许愿中。
● 《淮南子》说,“乌鹊填河以成桥而渡织女”。牵牛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背后所反映的,更多是人的愿望,尤指女子的愿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见七月七并非完全没有爱恋的因素。但七夕乞巧,主要指向爱的祈愿和理想,而非爱的现实。她们祁愿有如意郎君美好婚姻,为此,向织女星祈求智慧与手艺,同时也在星光及灯光下比赛乞巧,角逐手艺之胜负。于女孩子们而言,手艺,是通往理想生活的一把钥匙。巧艺出众,则对应着更满意的郎君和更美好的婚姻。七夕乞巧同爱情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或可以打通,但并不直接,也非主流,属衍生义。
● 汉未央理解的七夕,是沟通天人的一个门户。于日常中追梦想,于平凡中寻卓越,于黯淡中求华采,于世俗中通神性。尤为可贵的是,七夕告诉姑娘们:神之恩赐必先基于人自身的努力,梦想要通过反求诸己的方式——乞巧,练就一手好女红——来得到,由此实现自我励志、自我超越的积极信念。因此,夜晚星辰下的乞巧,本质是一场祭——对织女星的祭祀。汉民族传统,有以祭礼为祭者、以歌舞为祭者、以竞赛为祭者。其中以赛为祭,如龙舟之于端午祭,亦如乞巧之于七夕祭。
● 我们将延展七夕的时间范畴,从节日正日拓展到七夕前后跨度近一个月,从孤立的单次活动拓展为以女红研修为先导、以乞巧竞赛为高潮、以对织女星的祭拜、祈祷和许愿为尾声的系列活动,使七夕的内涵得以充分施展,七夕真正的文化传统得以充分表达,使汉人女子的德性与智性得以充分回归——由此,构成“大七夕”之概念。现在我们要召集的,是七夕节正日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