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於八月底才正式發表的 Sony A6100 可以說是 E-Mount 現階段最有競爭力的 APS-C 相機,其定位有點接近 2014 年推出的 A6000,以輕巧、高性價比為主打,但黑科技不斷進化的 A6100 實力當然不僅於此囉!A6100 搭載 Sony 最新的 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功能,支援人眼與動物眼部追蹤對焦,如此一來攝影師只需要專心構圖,將對焦的麻煩事交給 A6100 就好。
當然 A6100 的性能不僅如此,搭載 24MP APS-C 感光元件還擁有 11 fps 的追焦連拍與 8fps 靜音連拍能力,與 A6400 同級的 425 點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與 425 點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點,內建 4K 30fps 以及 1080p 120fps 錄影功能,而且還可以外接麥克風,對 Vlogger 或 Youtuber 而言更是有相當的吸引力,緊接著就讓我們看看 A6100 的評測內容吧!
#規格比較 A6600 vs. A6400 vs. A6100
附上官方整理的規格比較表,對 A6xxx 系列規格不熟悉或不知道彼此之間差異的話,看這張表準沒錯!點擊可檢視原始大圖,其中 A6600 / A6400 / A6100 屬於新世代的產品,皆支援 Eye AF Tracking 與 Eye AF Tracking for Animal 的功能。
# Sony A6100 外觀及特色介紹
Sony E-Mount 的全片幅系統近年聲勢浩大,從 A9、A7R III、A7 III 到近期的 A7R IV 可說是通吃所有類型的攝影用戶,更別說還有壹、貳世代的 A7 系列仍在線上販售。相較於 APS-C 片幅的 A6xxx 系列來說,要如何凸顯自身的存在感或是吸引新舊用戶的眼球,的確也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全片幅相機正夯,而且在解像力與景深表現上也更有優勢。
因此原廠將 A6100 定位在「基礎機種」,往上還有進階機種 A6400 與旗艦機種 A6600,另外已銷售多年的 A5100 及 A6000 則是列為入門機種,讓小編訝異的是 A5100 目前僅需 NT$10,980 元就能入手,雖然黑科技相差至少一到兩個世代,但在價格上還是有誘因啦!
A6100 除了前一張圖的銀色與白色之外,還有小編這次收到的黑色版本,論外觀的話我個人是比較偏好銀色的款式,銀色機身加上黑色握把搭配起來充滿著科技感。A6100 的機身架構以強化塑料為主,帶有少量的金屬元素在內,其造型幾乎與當年的 A6000 一樣,小編也是回顧當年自己寫的評測才恍然大悟,但其實有些改辨識韌體及結構上去動手,光看外觀其實是看不出所以然的。
A6100 的體積為120.0 x 66.9 x 49.9(mm),含電池與記憶卡的重量為 396 公克,如果搭配的是原廠 Kit 組,SELP1650 變焦鏡頭與 SEL55210 望遠變焦鏡頭,可以說是相當匹配的組合,因為 SELP1650 是電動變焦餅乾鏡,當年剛推出時可是引起不小的話題,也是入門機常見的 Kit 鏡頭,小編這次除了借這變焦鏡組之外,另外還有一顆超廣角變焦鏡 SEL1018 與前陣子才評測過的 SEL35F18F 做為人像拍攝的主力,原本是想借 APS-C 專用的 SEL24F18Z,但剛好卡到攝影展所以缺席。
A6100 搭載 2420 萬畫素的 APS-C 感光元件(Exmor CMOS),與 BIONZ X 影像處理引擎,感光度範圍從 ISO 100~32,000,可擴展至 ISO 51,200,影像表現應該與 A6400 同級,挺羨慕 A6600 有 ISO 50 的選擇,某些拍攝場合可以多爭取一些長曝時間。
A6100 擁有 425 點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與 425 點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點,從上圖可以看到那對焦點的覆蓋範圍幾乎涵蓋畫面的九成;不過暗部對焦能力僅有 -2EV,如果光線不足搭配的鏡頭光圈又不夠大的話,自動對焦時相對會吃力許多。
A6100 的機身高度與 A6600 都同為 66.9mm,不過 A6100 的握柄尺碼較小,深度也不如 A6600,但這單純是產品定位做出的區隔,畢竟 A6100 也是主打女性訴求的機種,握柄太深太厚的話也不適合女孩兒。
機頂由左至右可以看到 A6100 的型號名稱,Mi 熱靴座、內閃結構(可手動下壓打跳燈)、曝光模式轉盤與指令轉盤;快門鍵與電源鍵整合在一起,這也是相當常見的設計,不過官方似乎沒有公布 A6100 的快門壽命,右邊的「C1」則是自訂鍵,小編將它設為「對焦模式」。
A6100 的機背造型與按鍵配置幾乎與當年的 A6000 一樣,不過電子觀景窗並非主流的 XGA OLED 而是 0.39 吋 144 萬點的 SVGA LED,雖然精細度不如 XGA OLED,但還是普羅大眾可以接受的檢視品質,這倒是不需要擔心,這也是 A6100 售價較 A6400 便宜的因素之一。觀景窗的視野率 100%、放大倍率 0.7x,附有屈光度調節器。
原廠另外附有接目器,不過這接目器的設計我一直覺得有瑕疵,容易因碰撞而脫落,所以搞丟的機率非常高,但 A7 系列就沒有類似的問題,我想主因還是 A6XXX 系列的接目器並無卡榫結構,單純就是插入安裝而已,所以我後來索性都不裝了。
機背搭載的 3 吋 92.1 萬點電容式觸控螢幕,支援上掀 180 度自拍與下翻 74 度取景,自拍時可進行三秒倒數自拍(可手動關閉),這時也完全支援 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功能,亦可開啟連拍 + AF-C 的組合,習慣當左臉或右臉人的你還可以指定偵測左眼或右眼,女孩兒們可以善用這些功能,當然也內建柔膚模式,但我建議柔膚還是交給 APP 處理會比較有效率。
透過官方的示意圖各位可以更容易瞭解 A6100 共有哪些按鍵提供功能自訂,從機頂到機背共有七顆實體鍵可自訂,「AEL鍵」我自訂為「對焦區域」,Fn與方向鍵維持原功能,「C2鍵」則用來開關螢幕觸控功能,因為誤觸螢幕時容易會變成追蹤目標或使對焦框位置偏移,所以在某些拍攝情境下我希望能快速關閉螢幕觸控功能。
每台相機都有適合它的族群,A6100 對我來說絕對是夠用,但若要符合職業用戶的需求,A6600 才是 APS-C 的首選,另外 A6100 在操作上基本上只要時間適應都沒太大的問題,唯獨錄影鍵的位置因為被邊緣化,因此操作時一定得改變握持姿勢,好在使用者可透過選單將快門鍵設為錄影鍵,前提是當下處於錄影模式。
A6100 的左側保護蓋開啟後可以看到三組插槽,分別為 Micro USB、Micro HDMI 與 3.5mm 麥克風,在這人人都可以是網紅直播主的時代,內建麥克風插槽的規格已是 MILC 的標配當然也是賣點,這點我想 Sony 也很清楚;時下的主流傳輸介面當屬 Type-C,不過 Sony 還是會依照產品屬性與定位給予適合的規格,因此 A6100 還是配備傳統的 Micro USB 介面進行檔案傳輸及充電。
機身右側握把上可以看到 NFC 的感應區域,只有手機有安裝 Image Edge 的官方 APP,並且手機支援 NFC 功能,只要將手機靠上去就能快速連接進行檔案傳輸或遙控拍攝。
A6100 的產地為中國,使用的電池還是最初的 NP-FW50,目前 A6XXX 系列唯一使用 NP-FZ100 鋰電池的僅有 A6600,不過 A6100 還是擁有 380 張靜態拍攝或 125 分鐘錄影的續航力。儲存媒體方面支援 SDXC UHS-I 的高速記憶卡並向下相容,啥?不支援 UHS-II?別擔心,因為連 A6600 同樣也只支援 UHS-I,心裡有舒坦一點了吧!
#各級感光度表現
A6100 的影像核心幾乎承襲於 A6400,畢竟兩機的發表時間相距一年不到,測試環境跟過去相同僅倚賴一盞錄影用的持續燈,以間接照明的方式提供亮度,所以在光圈先決模式下 ISO 100、f/8 時的快門速度為 2s,由此可見現場的亮度有限,也比較符合多數人在微光環境下使用高 ISO 的需求。
感光度從 ISO 100 一路來到 ISO 800 都還可以視為工作值,當感光度超過 ISO 800 到達 ISO 1600 時就開始有所不同,ISO 1600~3200之間還可視為堪用值,ISO 6400 細節就所剩無幾了;因此可以善用 AUTO ISO 中的範圍自訂功能,自訂感光度的下限與上限值。
ISO100
ISO800
ISO6400
ISO25600
# DRO 與 HDR 拍攝的差異
上個月測試 A7R IV 時偶然發現它取消了 HDR 的功能,這讓我擔心後來推出的 A6600 與 A6100 會不會被比照辦理,好險 Sony 並沒有找 APS-C 開刀,A6100 依然具備 DRO 與 HDR 拍攝功能,不過 HDR 還是得在 JPG 影像格式下才能作業。
下面三張照片的拍攝參數皆為「f/5.6 1/250s ISO 80」,DRO 的拍攝強度為最高 LV5,HDR 的強度則是 6.0EV,下圖這三組照片如果是 Normal 的話,逆光拍攝使得前景的細節喪失,DRO 與 HDR 的目的都是讓細節得以重現,不過 DRO 是拍攝單張再透過相機強制將細節拉回來,但 HDR 是以單次快門連拍三張的方式,透過相機自動合成單張完成,不僅高光的細節會比較豐富,暗部細節的雜訊也得以控制,整體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美中不足的就是只能在 JPG 檔案格式下作業。
Normal
DRO
H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