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氧佳儿吧 关注:97贴子:2,794
  • 5回复贴,共1

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9-11-10 09:32回复
      什么是敏感期?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感觉。
      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
      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
      海氧佳儿小编提醒家长孩子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例如:绘画。如果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这里海氧佳儿小编补充一下: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不同,敏感期时间会有所差异,但是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宽松,没有压抑或者特殊经历的孩子通常会在这个年龄阶段内。)


    2楼2019-11-10 09:33
    回复

        今天我们来谈谈孩子第十三个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6岁)
        动作敏感期
        今天我们来谈谈孩子的第七个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它发生于0-6岁,它将经历四个时期:
        1、无意识发声期:表现为宝宝6-9个月时,会发出爸爸、妈妈的声音。家长们激动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创造发音的机会以及回应宝贝,鼓励宝贝不断发出声音。
        2、喊叫期:表现是一有需求不被满足就大喊大叫,原因是让成人了解他们的意思,并加以配合,此时建议成人耐心倾听,按孩子意思办事。
        3、口吃期:表现是说话结巴,原因是词汇丰富,没有完成语言输出秩序,此时建议成人帮助孩子慢慢重复刚刚说过的话,孩子说顺了,就表扬。
        4、模仿期:表现是模仿各种语言,尤其是骂人的话,原因是希望通过有力量的语言取得成人的关注,此时建议忽略孩子粗口的表现,在说出正常语言时,给予表扬。
        5、唠叨期:表现是喋喋不休说话,出现自言自语行为,此时建议微笑倾听,不打断。
        特点: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期。对着胎儿说话,婴儿的咿咿呀呀学语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
        海氧佳儿小编建议:大自然赋予了孩子这种能力,从观看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直到突然开口说话,这个过程就是语言敏感期积攒的力量。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所至,不管他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不断给他注入“养分”,多和他说话、讲故事,当他需要表达自我感受时,自然就开口说话了。同样,良好的语言教育会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学会与人交往。
        妈妈有妙招!当婴儿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三四岁时,还处于语言敏感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内,他会模仿大人说话,会重复别人的话;也会诅咒,甚至是说脏话,因为他发现这些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还会同父母说无声的悄悄话,感受语言的魅力;还特别喜欢接电话,把他知道的电话常用语连珠炮似的说完,因为他感受到了机器能说话的魔力……这些都是孩子在语言敏感期的正常表现。


      3楼2019-11-10 09:38
      回复
          一: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善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会对成人口中说出的所有话语内容感兴趣,进而自己去模仿。比如,听见妈妈和别人聊天,他会在一旁重复他认为好玩的句子;陪妈妈外出,听到妈妈跟人打招呼,他也会很自然地模仿一下……尽管很多时候,他也许并不知道那些话的真正含义,但他自己依然说得颇具兴致。
          1.不用强迫孩子,让他自由模仿。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孩子模仿的话语可谓是五花八门。无论是动听的话,还是不雅的骂人脏话,他都有可能会去重复,甚至会乐此不疲。文明、正常的话还好一些,妈妈也许会认为那就是孩子的顽皮模仿;可一旦妈妈无意间说出了一句不文明的话,善于重复模仿的孩子就会很快地学会,并也会很快地去运用。
          这时候,妈妈可以放任一下,让孩子自己去说。因为在他的意识里,他只是认为那句话说出来很有意思,他只是当时对那句话很敏感。而且,孩子也只是单纯地在模仿,他模仿出来的话其实并不具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就因为感觉好玩,他才会去重复。所以,不论孩子模仿了什么,妈妈都不用很着急,也不用强迫孩子让他不要去说。这样不给他强调,一旦这个词或这句话的新鲜劲头过去了,他自然也就不会去说了。
          2.用自己正确的语言习惯影响孩子。
          鉴于孩子有超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语言习惯。妈妈自己若是有一个良好的语言习惯,无论是措辞还是用句都能简明准确,那么孩子模仿的也就是正确的语言逻辑。这对他未来的用词造句、表词达意也将会大有好处。
          3.对孩子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语言训练。
          其实孩子善于模仿妈妈或其他成人说话也是一件好事,妈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多对孩子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语言训练,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语言环境,帮助他学会对语言的使用。
          在开始的时候,妈妈可以先说一些孩子已经会说的话,像“妈妈买菜”、“爸爸上班”、“宝宝去幼儿园”等。孩子在重复这些他熟悉的话语的时候,多会觉得很兴奋。这时候,妈妈可以再教孩子说一些新的句子,尤其是一些带有象声词的话,比如“小鸭子唱歌——嘎嘎嘎”、“爷爷打电话——喂喂喂”……这样的话语在孩子听来会觉得更有意思,模仿也就更快。当然在让孩子模仿过程中,妈妈也要有耐心。妈妈对孩子的这些有目的的训练,能让孩子从最早的单纯模仿,慢慢过渡到他自己对语言的组织与创造,这也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4楼2019-11-10 09:46
        回复

            二:发现“诅咒”具有一种力量,于是经常诅咒人
            通过对妈妈话语的模仿,孩子有时候会发现,有些话说出来能让人产生很强烈的情绪变化。比如,他会模仿妈妈对别的孩子说“小屁孩”,然后看着别的孩子大哭着跑开,他会觉得很得意;或者他看见别的孩子有好吃的而自己没有,他就会“恶狠狠”地说:“那个真难吃!”……总之,当孩子发现诅咒的力量时,他对它的使用就会是随心所欲的。
            1.要尽量“漠视”孩子的“诅咒”。
            孩子总是运用诅咒,多是因为发现了诅咒所产生的威力。就如案例1中的儿子,因为他的诅咒式的话语,会让别人有很强烈的反映,孩子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这个时候,妈妈不用很着急,也不用很避讳孩子的话。
            妈妈要学会漠视,正因为有人去回应孩子的“诅咒”,所以他才会越发地变本加厉。而一旦无人回应他,对他的此类语言不作任何反应。孩子如果看不到他语言产生的作用,从中寻不到乐趣,他自然也就不再说了。
            2.寻找孩子“诅咒”语言的源头。
            孩子会用不雅脏话去诅咒别人,那么这些话绝对不会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一定会有一个模仿的源头。孩子也许是跟父母、电视节目,甚至是其他小朋友学到的这些脏话。
            因此,妈妈可以尽量阻隔这些脏话的来源,依此减少孩子模仿的机会。妈妈首先自己就要不说不文明用语,而对于他人,妈妈也要提醒他们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不雅的用词。至于一些不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妈妈也可以用陪孩子游戏等方式来引开他的注意力。
            3.可以试着用良好的语言去回应孩子。
            其实面对孩子的诅咒语言,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与孩子太过计较。而且,除了用漠视的态度对待以外,也可以尝试用良好的语言去回应。比如,孩子不顺心的时候,会说“臭妈妈”,妈妈就可以回他一句:“不是臭妈妈,是香妈妈。就像你一样香。”孩子这时候就会转移他的注意力,他的模仿能力也许又会带他去重复新的、好的语句。
            4.在孩子使用了优秀语言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
            当孩子能够正确使用一些美好词汇或语句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妈妈的赞扬,会让他有成就感,会让他更乐意使用好的语言,以获得更多的赞赏。由此,他也会增加学习优秀语言的兴趣,妈妈就可以利用他的兴趣来对他进行引导,加强他的语言学习。


          5楼2019-11-10 09:48
          回复
              三:喜欢说悄悄话,从而感受语言魅力
              “悄悄话”是三四岁的孩子探索语言魅力的一种形式。他可能会突然神秘起来,趴在妈妈的耳边说一些小秘密,说完后,期待地问“听到了吗”。如果这个时候妈妈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则会继续刚才的动作,直到从妈妈口里得到肯定的回答。这时,妈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妨配合他的行为,和他一起感受两个人私密空间的神秘感。
              1.耐心倾听孩子的悄悄话。
              悄悄话是妈妈和孩子增进感情的一种交流方式,当他很神秘地趴在妈妈耳边嘀咕着什么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做出倾听的姿势和表情,适当地也可以表现出一种神秘感。
              当孩子询问是否听见时,妈妈可以笑着点点头,表示听见了。如果没听见,妈妈可以让他稍微大一点声音,鼓励他再说一次。有时,孩子说悄悄话是只是嘴巴在动,并没有发出真正的声音,像事例2中的杨杨。这时,父母可以凭借情景揣测孩子的意思。
              2.和孩子一起使用耳语交流。
              研究表明:悄悄话可以刺激孩子大脑发育,还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耳语游戏”也可以发展孩子的表达、倾听和理解能力。因此,妈妈可以试着和孩子使用耳语交流。
              比如,孩子在睡醒的时候,妈妈可以用亲切的语调和他讲一些“悄悄话”,如,“噢,牛牛睡醒了,刚才睡得好香啊!梦到妈妈了吗?”说这样的话时,妈妈要尽量把语速放慢,让信息有效地传达到孩子的耳朵里。
              有时,孩子在公共场合闹情绪或者不听话时,妈妈也可以利用悄悄话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声音,待他安静后,悄悄趴在他的耳边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在房间里藏了一个好东西,你去找找”等等。
              3.不要让耳语成为孩子的惯用表达方式。
              有些孩子说悄悄话处于一种防备心理,一般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而是寻找可以信任的人悄悄地说。这时,父母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找到孩子胆小的原因,反省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太凶了或者太严肃了,然后试着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努力让自己成为他可以信任的人。
              最后:在一些公共场合,父母尽量不让孩子使用耳语交流,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大胆说话。比如,在大人或者其他小朋友面前,孩子不敢介绍自己,这时,父母可以做示范,说:“大家好,我叫××,今年4岁了。”然后鼓励孩子重复一遍。当然,父母不能强迫孩子去说,还是要以引导为主,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时,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6楼2019-11-10 0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