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钟劲吧 关注:21贴子:69
  • 0回复贴,共1

温州都市报报道——铜钟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铜钟功
http://www.wzdsb.com.cn/
2008年09月24日 10:11
  铜钟功系少林小八卦内功八个功法之一,由四川峨嵋山传入,在瑞安已有200余年的发展历史;
它的第六代传承人蒋幼山,民国时期叱咤武林,与刘百川、杜心伍等同俦,成为一代国术大师;
我市首位南极科考专家蒋加伦曾称,当年掉进冰海竟能生还,与少时练过铜钟功不无关系……
本期《地理》关注瑞安市第二批非遗项目——蒋门铜钟功。
1、渊源
清乾隆五十二年即1788年,一位来自四川峨嵋山、名叫澄慧的法师,据说因仰慕东瓯胜景而来到温州。听闻瑞安莘塍薛里村的薛镇铨先生精通少林拳术,遂前往寻访。这位僧人在看了薛镇铨举起重逾200公斤石鼓伸缩自如后,笑了笑对薛师傅说,你虽力大尚脆。薛听了不服,于是挺身与之交手,僧略一举手,薛立被抛出数十步。从地上起来后的薛师傅便立即问这是怎么回事,听对方一番言语后,始知对方深得少林内功之秘传。薛镇铨遂挽留澄慧并向他拜师学艺。这一学就是八年,薛镇铨尽得其真传。
这就是铜钟功在温州的起源。
但在采访中,除了薛镇铨、澄慧法师、少林功夫外,在时间上却出现多种不同版本的叙述,有说是同治二年,有说是嘉庆年间。蒋门铜钟功第八代传承人凌正坤、钱塘弟对此称,依据薛氏总族谱上的相关记载应为“乾隆五十二年”。
经由薛镇铨及以下几代门人的发展传承,此功法在第六代传人蒋幼山手里得到了发扬光大,蒋幼山成为民国时期的一代国术大师。
蒋幼山(1885年—1953年),原名矫,字岩仁,改字幼山,瑞安海安所人。其父蒋馨山,清朝贡生,以拳术知名乡里。
《浙江通志》中相关传记是这样叙述的:幼山少受熏陶,12岁开始习拳,初从张洪波学南拳刚柔法,练打沙袋,举石锁,攀竹竿,及冠,能手提90斤重物跨越塘峡。复从浑号“大辫”之陈楚材学小八卦。后专程拜谒万松山道长徐霭卿(俗称道士吉),恳求指点,学得少林内功及达摩面壁法,历时3年,精擅抖弹之功。
关于他向徐霭卿学艺,有个故事这样传闻:20出头的蒋幼山,应邑绅之延担任家庭武师。某年中秋,主人家设宴赏月,蒋表演了拳术,道长对蒋的武艺颇为赞赏。散席后,道长对送行的主人说蒋的桩功太硬了点。在获知这个信息后,蒋几次上万松山晋谒道长均遭谢绝。当他又一次拜访时,道长询其来意,蒋即以师礼跪拜再三,并乞道长指点迷津。道长见蒋挚诚可教,遂收他为徒。此后,蒋幼山重新师从道长学习达摩面壁法及少林内功,得其深髓秘传,后将少林与武当之精粹融为一炉,成就蒋门铜钟功。
1917年,幼山远游北京,寻师访友,得孙德禄传授少林五行拳(八阵图)和五行刀,中贯内功。又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师事武当派、形意派大师李芳辰、孙禄堂,刚柔相济而以柔法见长,人称“软法蒋幼山”。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办全国首次国术考试,幼山及徒弟曹骏一同登龙虎榜,占浙省九名合格者之二。1929年11月,杭州举行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俗称全国首次擂台赛,幼山时任浙省国术馆教习,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芳辰任评判长,幼山父馨山为评判委员,馨山、幼山、骏一以父子、师徒三代同台献艺,传为武林佳话。
在采访中,据凌正坤先生提供消息称,1929年的全国首次擂台赛上,蒋幼山是以评判委员的身份出席,并名列刘百川、杜心伍、杨澄浦等人之后,曾为打擂的纠察委员朱霞天的《拳乘》一书题写“国术津梁”一词。虽然这些说法与通志上的传记有点差异,但蒋幼山在当时武林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2、传承
1929年(已巳年)冬,蒋幼山辞职返回家乡,创办永嘉蒋幼山拳术传习所,并设幼山柔术社于县前头,传授太极、少林五行、小八卦、铜钟功。1939年,任永嘉县国术馆副馆长。新中国成立后,蒋幼山仍在市区华盖山龙头庵办社传艺。毕生从事武术研究的蒋幼山,一生教授学徒达数千,李志山、戴直明、金国雄、陈东白等一批后起名师皆出自蒋门。
据瑞安市有关部门提供的该非遗项目《调查表》上显示的内容看,第八代传承人目前有包括杜胜女每、钱塘弟、林光木等50余人。
凌正坤的父亲凌祝三是蒋幼山回归故里后教授的第一位弟子。凌正坤5岁时随父学习铜钟功,称铜钟功在他的家族中已传承了70余年。
据钱塘弟介绍,铜钟功达摩内功系少林小八卦内功八个功法中的第一功法,属开放式的武术内功。该功由达摩面壁功脱胎而来。不讲究意守丹田,而是以形守代替意守,而且讲究指法。由于在练该功夫时,形像古庙铜钟,即成铜钟着地型,因此称为铜钟功。此功又叫铜钟劲,在浙南民间有“定劲”的叫法。据称铜钟功历来口传心授,不立文字。1985年,应省体委之约,蒋幼山门下的凌祝三、戴直明、陈东白、凌正坤等人整理了少林五行拳拳谱。
杜胜女每称,铜钟功是传统文化中的国术瑰宝。它姿式端庄大方,威武雄壮,不意守,动静相兼,简单易学,适应面广,融于生活,不出偏差。既能健身延年,也可防身御敌。应该归为传统体育游艺一类,而非传统医药之类。于是,凌正坤、蒋加伦、杜胜女每、钱塘弟等人,着手向瑞安有关方面申请更改“蒋门铜钟功”在该市第二批非遗名录中的门类所属。
此功与气功有区别吗?据《达摩内功·铜钟功》(凌正坤编著·北京出版社·1993年)一书中称:“气功二字似从建国后,成了修炼内外丹等功夫的通用名词。蒋门铜钟功对于本门功夫一贯称谓内功,直到今日仍称达摩内功·铜钟功,而无称气功……”
3、奇迹
说起蒋加伦,大家或许还记得,他是我国第一批赴南极科考科学家之一,也是我市第一位赴南极科考科学家。2007年3月15日的本报《学人对话录》栏目曾有过介绍。
1982年,他受国家派遣,应邀到南极澳大利亚戴维斯工作站工作。1983年2月3日,他和他的工作伙伴驾驶小船,到爱丽丝海峡勘测海湾断面深度时,突然遭遇南极海狂风,两人落入三百多米深的海水中。当他游到离岸还有五十来米时,前方飘来一块浮冰,咬紧牙关的他爬上冰块后才发现,冰块飘荡不定,无法飘向海岸。无奈中只得再次跳进水中,继续向岸边游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搏斗,终于爬上岸。为了让直升飞机能找到他,他爬上一块岩石,在冰天雪地中等候了三个半小时,直到被送进戴维斯站医务室。
他接受本报《学人对话录》记者采访时称,当时他在冰块上能保持体温,就是在温州华盖山学成的功夫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蒋加伦所说的“华盖山学功”这个情节,即是当年他随父亲蒋植三(蒋幼山弟子)在此地习练铜钟功一事。此次申报非遗,蒋加伦先生也是作为传承人参与其中。
4、寻访
在凌正坤、杜胜女每、钱塘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蒋幼山在瑞安海安的故居——这里是铜钟功的发祥地。
坐落在海东村东门街的蒋幼山故居,建于1916年,坐北朝南,由正屋和左右前后厢房四座组成,各有道坦与台门出入。眼下的这幢老宅,里面住有一些外来人员,也堆放了一些杂物。除了还能见到当年的拱券门、山墙及门台外,整个院子的改变还是比较大的,毕竟被隔成了好几部分,青砖墙上的纹路隐约地告诉来客此宅的厚重。
据了解,故居正屋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海安乡政府办公场所,其余四座厢房在土改期间分给村民居住。1983年,由于政府办公机构扩大,曾对故居进行扩建、拆除上层抬高2层。
当我循着宅院的老墙基寻找当年的规模时,老宅边上一户人家正在拆除房顶,小门台上的瓦当片漂亮的人物造型让我们狂发一通幽思。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拆房工作还在继续,只是不知道那几片尚好的瓦当能否安然无恙。
海安古城系明朝时期所筑的抗倭建筑,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如今仅有一座城门残存。蒋宅是海安古城中仅存的一处老建筑了,虽说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但也已苟延残喘了。据了解,已有有识之士在瑞安市的人代会提出《关于要求维护蒋幼山先生故居和加强保护的建议》。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能见到恢复原貌的蒋氏故居,毕竟这是铜钟功发祥地的惟一标志。
■文/图 蔡榆


IP属地:广东1楼2019-11-15 22: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