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王也唱“梁祝”,“十八相送”和“楼台会”我都特别喜欢听,但从来没掰拆过她们的这两段戏。
有时候是这样想的:徐公子――我喜欢这样叫,哈哈,因为我早说过,她的声音如果和男性联系起来,那么,这男儿一定是个美少年,是个清雅的年轻书生,而且是颖悟可爱、才情风流的那一类,这和范老的声音给我的男性联想不一样――这么个金玉俏丽的声音,她怎么唱都没法像那个憨憨的梁山伯的,这点也便认了。
徐公子能痴,但不会憨。“痴”和“憨”完全是两种性情。再聪明再风流的人,也可能会发痴的,痴于情或痴于色、痴于执念,都有可能,但再怎么痴,也是能解风情的。“憨”却是一种不解风情的气质。
徐公子唱梁兄,到顶也就是“认真”二字了。“他为何人把柴打?你为何人送下山?”徐山伯认真地答:“他为妻儿把柴打,我为你贤弟送下山。”一直到了长亭,英台只好直接道:“问梁兄,家中可有妻房配?”徐山伯依旧认真地用脆生生好听的声音回答:“你早知愚兄婚未配,今日问我为何来?”顶多是个正经罢了,还是听不出什么傻气。
而王娘子的扮相绝对可以是最娇美的祝英台,但她的声音,也恰恰有和英台的脾气不对路的地方。英台有点鬼精灵的,王的声音无限温柔,再带三分甜美,能显得娇媚,却独无伶俐气。这其实不能算一种缺失,王从来是闺门旦加刀马旦的材料,如果演《西厢记》是断不会去演红娘的。
“十八相送”徐王版,只觉清甜温暖,真个是少年相伴,春风流连,徐唱一句婉转悠扬的,王接一句温柔绵软的。两个声音总是柔情依依的感觉。只有梁兄为贤弟打黄狗的时候,听得到徐山伯很认真地在那里“嘘,去,去”,才想起梁兄本是憨厚人,呵呵。
而“楼台会”听的遍数不如“十八相送”多,只记得每次听到后来感觉都是很悲的,就是觉得悲啊,似乎也不曾深究过,后来在网上看到一戏友叫“爱好此道愿守贫”的,在点评徐王“楼台会”,说:
“对徐老那句‘英台,你,你,你你你你,你好’超有感觉!
受打击了,一时回不过神来:马、马
从震惊到清醒,正色:英台
想责怪,似不忍心:你,你
思绪纷杂,找词:你你你你你你你
很心酸,感觉,像快要哭了——你好
个人感觉,比直接冒出个英台你好,要细腻多了哈。
开个玩笑,我觉得,徐版梁山伯,悲大于愤,范版梁山伯,愤大于悲,那段告状,徐是正色而论,貌似愤,实是悲,王英台的那段劝告,其实徐山伯心里估计是一清二楚的。而范那段三张状纸,他是真的想告,反倒像是被英台劝了下来。所以推论,徐山伯大概回家是哀伤至死的,范山伯可能是气死的,哈哈。”
让他这么一说,又想起徐唱那句“想不到,我特来讨扰你酒一杯”时的声音,当真是悲伤之音,因为明摆着这位梁兄本来就一点也不傻,只是灰心了,万般无奈,面对痛失后无能挽回的姻缘,只能这么自嘲一句,所以,听着让人心疼滴。
细听这版“楼台会”,发现徐公子的唱总的来说是偏于低沉的,一点也没炫耀她的金嗓子高音。不过话说回来,炫嗓这种事和卖帅摆酷一样,在舞台上是一种浅薄幼稚之举,不炫嗓,本来就应该是好演员的本份,徐也的确没做过这样无聊的事。
范版山伯的形象其实也是在不断修整中完善的,说到她的愤大于悲,看过《越剧菁华》这部老电影中范傅早期《梁祝哀史》中的“楼台会”,那里面范山伯的样子真是很生气很生气滴,一听说英台许配马家了,就那么气乎乎地责问起英台来,“三告状”时一脸恨意,看不到什么体恤之情。虽然依梁山伯的性情,不懂得怜香惜玉,直来直去的也正常,但毕竟不那么可爱、动人哀怜。到袁范的电影里时,范山伯的表演真是丰富多了,好得不是一点点,也能说是哀大于愤了,尽管依然保留憨直的气质。
然而,听徐王版的“楼台会”,尽管只有音频,但徐的梁兄感觉确实知情识意得多。初听英台终身许他人时,说了那么多个“你你你”,最后那声“你好”听着就是不忍责备的。到“三告状”时,最后要告:“你,言而无信,祝、英、台”一句话分几段才唱完,一字比一字轻,然后并无下文,已经没有任何责备和愤怒的意思了,随后的唱,徐山伯都是倾诉衷情的。“贤妹的苦衷我明白”,这位梁兄,果然是个明白的,能解风情的。徐王的“楼台会”虽然没有“十相思”,但缠绵、哀伤的感觉依然充足,到最后彼此表露忠贞,死也要与你同坟台,别有感人之处。这出戏没有当徐王的代表剧目传承下来,实在是有点可惜。
有时候是这样想的:徐公子――我喜欢这样叫,哈哈,因为我早说过,她的声音如果和男性联系起来,那么,这男儿一定是个美少年,是个清雅的年轻书生,而且是颖悟可爱、才情风流的那一类,这和范老的声音给我的男性联想不一样――这么个金玉俏丽的声音,她怎么唱都没法像那个憨憨的梁山伯的,这点也便认了。
徐公子能痴,但不会憨。“痴”和“憨”完全是两种性情。再聪明再风流的人,也可能会发痴的,痴于情或痴于色、痴于执念,都有可能,但再怎么痴,也是能解风情的。“憨”却是一种不解风情的气质。
徐公子唱梁兄,到顶也就是“认真”二字了。“他为何人把柴打?你为何人送下山?”徐山伯认真地答:“他为妻儿把柴打,我为你贤弟送下山。”一直到了长亭,英台只好直接道:“问梁兄,家中可有妻房配?”徐山伯依旧认真地用脆生生好听的声音回答:“你早知愚兄婚未配,今日问我为何来?”顶多是个正经罢了,还是听不出什么傻气。
而王娘子的扮相绝对可以是最娇美的祝英台,但她的声音,也恰恰有和英台的脾气不对路的地方。英台有点鬼精灵的,王的声音无限温柔,再带三分甜美,能显得娇媚,却独无伶俐气。这其实不能算一种缺失,王从来是闺门旦加刀马旦的材料,如果演《西厢记》是断不会去演红娘的。
“十八相送”徐王版,只觉清甜温暖,真个是少年相伴,春风流连,徐唱一句婉转悠扬的,王接一句温柔绵软的。两个声音总是柔情依依的感觉。只有梁兄为贤弟打黄狗的时候,听得到徐山伯很认真地在那里“嘘,去,去”,才想起梁兄本是憨厚人,呵呵。
而“楼台会”听的遍数不如“十八相送”多,只记得每次听到后来感觉都是很悲的,就是觉得悲啊,似乎也不曾深究过,后来在网上看到一戏友叫“爱好此道愿守贫”的,在点评徐王“楼台会”,说:
“对徐老那句‘英台,你,你,你你你你,你好’超有感觉!
受打击了,一时回不过神来:马、马
从震惊到清醒,正色:英台
想责怪,似不忍心:你,你
思绪纷杂,找词:你你你你你你你
很心酸,感觉,像快要哭了——你好
个人感觉,比直接冒出个英台你好,要细腻多了哈。
开个玩笑,我觉得,徐版梁山伯,悲大于愤,范版梁山伯,愤大于悲,那段告状,徐是正色而论,貌似愤,实是悲,王英台的那段劝告,其实徐山伯心里估计是一清二楚的。而范那段三张状纸,他是真的想告,反倒像是被英台劝了下来。所以推论,徐山伯大概回家是哀伤至死的,范山伯可能是气死的,哈哈。”
让他这么一说,又想起徐唱那句“想不到,我特来讨扰你酒一杯”时的声音,当真是悲伤之音,因为明摆着这位梁兄本来就一点也不傻,只是灰心了,万般无奈,面对痛失后无能挽回的姻缘,只能这么自嘲一句,所以,听着让人心疼滴。
细听这版“楼台会”,发现徐公子的唱总的来说是偏于低沉的,一点也没炫耀她的金嗓子高音。不过话说回来,炫嗓这种事和卖帅摆酷一样,在舞台上是一种浅薄幼稚之举,不炫嗓,本来就应该是好演员的本份,徐也的确没做过这样无聊的事。
范版山伯的形象其实也是在不断修整中完善的,说到她的愤大于悲,看过《越剧菁华》这部老电影中范傅早期《梁祝哀史》中的“楼台会”,那里面范山伯的样子真是很生气很生气滴,一听说英台许配马家了,就那么气乎乎地责问起英台来,“三告状”时一脸恨意,看不到什么体恤之情。虽然依梁山伯的性情,不懂得怜香惜玉,直来直去的也正常,但毕竟不那么可爱、动人哀怜。到袁范的电影里时,范山伯的表演真是丰富多了,好得不是一点点,也能说是哀大于愤了,尽管依然保留憨直的气质。
然而,听徐王版的“楼台会”,尽管只有音频,但徐的梁兄感觉确实知情识意得多。初听英台终身许他人时,说了那么多个“你你你”,最后那声“你好”听着就是不忍责备的。到“三告状”时,最后要告:“你,言而无信,祝、英、台”一句话分几段才唱完,一字比一字轻,然后并无下文,已经没有任何责备和愤怒的意思了,随后的唱,徐山伯都是倾诉衷情的。“贤妹的苦衷我明白”,这位梁兄,果然是个明白的,能解风情的。徐王的“楼台会”虽然没有“十相思”,但缠绵、哀伤的感觉依然充足,到最后彼此表露忠贞,死也要与你同坟台,别有感人之处。这出戏没有当徐王的代表剧目传承下来,实在是有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