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真是闲来无事...黑夜总是能够让人清醒地进入贤者模式,各位大佬客官就当看看笑话和故事行啦。就来码一码自己一个建盏小白从入坑到玩到今天对建盏的认识与期望罢。
第一次接触建盏大概是在高二上的一个地摊...那个时候主要还是更多还是在学习各类琥珀的知识...逛古玩市场的时候一些花花绿绿的杯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的感觉大概就是:卧槽这杯子真好看!!!)然后就找老板问了问价,要价也不高,大几十,于是在毫无知识准备的情况下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只建盏(一个个人当时觉得很棒的全包釉蓝莲花,完全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挑的,顺带一提,蓝莲花真是小白杀手,大众接受度普遍高)。然后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沉寂(专心玩琥珀去了,经过自己打磨琥珀原石,抛光,镶嵌后做成手工成品戒指,吊坠,手串等),那只蓝莲花盏也由于自己个人没有泡茶的习惯就束之高阁了。
再后来,高三毕业,得些许闲暇,混迹于古玩市场,每周集市必到,卖建盏的商家也渐渐多了起来(虽然本来也很多),建盏也重新回到了笔者的视线里,开始入了一些各类的盏,后来学生党经费不足,开始瞎买交学费,后来没钱了为了学习各类花色只能收集起了各种瑕疵盏(为了收集花色,现在还一堆摆在家里呢,太难了)。通过百度略微知道了一些建盏的来历,建盏名家,建盏窑口,釉水等等,但其实都是些零散的碎片化知识,极难串联内化。
步入大学,有了更多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兴趣使然,玩琥珀差不多也玩到头了(个人认为,经济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能触摸到的极致的作品,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这在哪个领域都是符合的。)兴趣使然,转战战场,开始恶补建盏的知识。也很感谢贴吧,学习到了很多之前通过别的渠道很难得知的知识,不再受制于作者名气,釉面颜色,而是开始系统的关注一些正经的知识,例如胎骨,釉面的优劣,器型等等。当然,更了解到了现在建盏界的乱象,简直是群魔乱舞。所以下面的个人看法完全与作者的名气无关,全部谈自己对盏本事的看法,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盏界将会有一次大洗牌。
先来说说对于“群魔乱舞”的理解吧,现在的建盏各种新釉面频出,笔者以为,创新自然是好的,但要置于一定的规则之下,这个规则说的便是“原矿釉,原矿胎”。
一说胎土,试问现在在胎土中不加高岭土的作者又有几个师傅呢?毕竟古盏可没有添加一丝一毫的高岭土。众所周知,高岭土的添加是增加胎土的稳定性。少量的添加高岭土是好是坏?笔者不好评判,这涉及到每个人个人的看法,(笔者认为是可接受的,毕竟不能一味的忆古,还需思今,当代建盏需要一定的数量来达到推广普及的目的)。但是现在市面上那些高岭土比例严重超标的盏,个人认为是绝不能归入建盏的行列的,高岭土的大量添加会严重影响胚土的透气性,这在紫砂行业也是有前车之鉴的。我不否认某些盏的艺术价值,我自己也收藏了很多明显添加了别的釉水,完全不符合浮萍机理的盏,但我更喜欢也更希望它们被称为天目盏。希望作者与盏商们以后能自己划清概念,烧制天目盏真的一点都不丢人,天目盏很美,外地釉不应该背负骂名,丢人的是以建盏为名的卖出,然而直到有一天买家手滑盏一碎两瓣,发现胎色发白甚至干脆瓷胎,贻笑大方,遗臭万年。
二说底足修胚。一些小白现在普遍的认知的一知半解是:要有手拉胚的痕迹,一圈一圈的拉纹,全手工就一定要比机器压制的好,半手工的也比手工的差。说实话,我觉得这是走入了误区,拉个胚说实话,了解过的人就知道,拉一个胚,几分钟的事情罢了,这里也可以借用隔壁紫砂的知识,手拉胚壶(手拉胚是一种工艺,不是指手工)在紫砂壶里是怎样的评价,大家可以去了解些许(全手工半手工的紫砂是靠泥片拼接而成的)。笔者以为,机压胚与所谓手工保留圈纹的底足其实都算不得上品,严重背离了审美,一圈一圈的修胚纹到底哪里好看了???这能称得上是工艺???古盏只是受制于泥料的粗细,看似粗糙,其实粗中有细,有几个古盏有留下那么多修胚纹了?说白了就是因为精修浪费时间精力,加上一些玩家的误区,造成了现在的怪相。这是笔者希望有所改变的,这不但要靠商家和师傅的努力,更要靠我们玩家自己走出误区。个人以为,精工修胚和仿古粗胚(修胚但不刻意的修)其实才能称得上良品。这也要根据釉面来匹配,精致的釉面呸精致的修胚,粗犷的釉面配上仿古粗胚(不刻意的修胚),岂不美哉?
三说器型,器型其实是很多玩家不经常关注的点,束口平口敛口香炉鬲......让人眼花缭乱,还是一个道理,什么样的釉面搭配什么样的器型。创新釉面当然可以天马行空,照着现代审美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但也要尽量让器型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兼具美感与实用价值(想想束口是为了让茶汤难以撒出,无足钵是为了让盏难以侧倒,这古人传承给我们的实用思想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那些仿效古法的釉面,自然是以深斗束口这类古时便有的器型为佳,一些传统柴烧做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器型,真的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釉水与釉面,其实这是建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上层建筑,如果是天目盏,那范围很大,个人认为只有一个要求,只要是没有添加有害的重金属釉水,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玻化剂之类的东西,只要作者能保证安全,检验合格,有何不可?能接受的玩家自然是会去自行前去购买,现代人对美的要求从来没有上限。而对于狭义的建盏而言,现在我只能寄希望于师傅们自己的坚守,这可能会很难,但希望他们能熬到行业大洗牌来临的那一天吧。
先码到这吧,有些累了,也谢谢各位看官老爷看一个小白在这不知所云了半天,如有讲的错漏的地方欢迎指正,一定虚心接受~。
第一次接触建盏大概是在高二上的一个地摊...那个时候主要还是更多还是在学习各类琥珀的知识...逛古玩市场的时候一些花花绿绿的杯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的感觉大概就是:卧槽这杯子真好看!!!)然后就找老板问了问价,要价也不高,大几十,于是在毫无知识准备的情况下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只建盏(一个个人当时觉得很棒的全包釉蓝莲花,完全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挑的,顺带一提,蓝莲花真是小白杀手,大众接受度普遍高)。然后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沉寂(专心玩琥珀去了,经过自己打磨琥珀原石,抛光,镶嵌后做成手工成品戒指,吊坠,手串等),那只蓝莲花盏也由于自己个人没有泡茶的习惯就束之高阁了。
再后来,高三毕业,得些许闲暇,混迹于古玩市场,每周集市必到,卖建盏的商家也渐渐多了起来(虽然本来也很多),建盏也重新回到了笔者的视线里,开始入了一些各类的盏,后来学生党经费不足,开始瞎买交学费,后来没钱了为了学习各类花色只能收集起了各种瑕疵盏(为了收集花色,现在还一堆摆在家里呢,太难了)。通过百度略微知道了一些建盏的来历,建盏名家,建盏窑口,釉水等等,但其实都是些零散的碎片化知识,极难串联内化。
步入大学,有了更多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兴趣使然,玩琥珀差不多也玩到头了(个人认为,经济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能触摸到的极致的作品,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这在哪个领域都是符合的。)兴趣使然,转战战场,开始恶补建盏的知识。也很感谢贴吧,学习到了很多之前通过别的渠道很难得知的知识,不再受制于作者名气,釉面颜色,而是开始系统的关注一些正经的知识,例如胎骨,釉面的优劣,器型等等。当然,更了解到了现在建盏界的乱象,简直是群魔乱舞。所以下面的个人看法完全与作者的名气无关,全部谈自己对盏本事的看法,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盏界将会有一次大洗牌。
先来说说对于“群魔乱舞”的理解吧,现在的建盏各种新釉面频出,笔者以为,创新自然是好的,但要置于一定的规则之下,这个规则说的便是“原矿釉,原矿胎”。
一说胎土,试问现在在胎土中不加高岭土的作者又有几个师傅呢?毕竟古盏可没有添加一丝一毫的高岭土。众所周知,高岭土的添加是增加胎土的稳定性。少量的添加高岭土是好是坏?笔者不好评判,这涉及到每个人个人的看法,(笔者认为是可接受的,毕竟不能一味的忆古,还需思今,当代建盏需要一定的数量来达到推广普及的目的)。但是现在市面上那些高岭土比例严重超标的盏,个人认为是绝不能归入建盏的行列的,高岭土的大量添加会严重影响胚土的透气性,这在紫砂行业也是有前车之鉴的。我不否认某些盏的艺术价值,我自己也收藏了很多明显添加了别的釉水,完全不符合浮萍机理的盏,但我更喜欢也更希望它们被称为天目盏。希望作者与盏商们以后能自己划清概念,烧制天目盏真的一点都不丢人,天目盏很美,外地釉不应该背负骂名,丢人的是以建盏为名的卖出,然而直到有一天买家手滑盏一碎两瓣,发现胎色发白甚至干脆瓷胎,贻笑大方,遗臭万年。
二说底足修胚。一些小白现在普遍的认知的一知半解是:要有手拉胚的痕迹,一圈一圈的拉纹,全手工就一定要比机器压制的好,半手工的也比手工的差。说实话,我觉得这是走入了误区,拉个胚说实话,了解过的人就知道,拉一个胚,几分钟的事情罢了,这里也可以借用隔壁紫砂的知识,手拉胚壶(手拉胚是一种工艺,不是指手工)在紫砂壶里是怎样的评价,大家可以去了解些许(全手工半手工的紫砂是靠泥片拼接而成的)。笔者以为,机压胚与所谓手工保留圈纹的底足其实都算不得上品,严重背离了审美,一圈一圈的修胚纹到底哪里好看了???这能称得上是工艺???古盏只是受制于泥料的粗细,看似粗糙,其实粗中有细,有几个古盏有留下那么多修胚纹了?说白了就是因为精修浪费时间精力,加上一些玩家的误区,造成了现在的怪相。这是笔者希望有所改变的,这不但要靠商家和师傅的努力,更要靠我们玩家自己走出误区。个人以为,精工修胚和仿古粗胚(修胚但不刻意的修)其实才能称得上良品。这也要根据釉面来匹配,精致的釉面呸精致的修胚,粗犷的釉面配上仿古粗胚(不刻意的修胚),岂不美哉?
三说器型,器型其实是很多玩家不经常关注的点,束口平口敛口香炉鬲......让人眼花缭乱,还是一个道理,什么样的釉面搭配什么样的器型。创新釉面当然可以天马行空,照着现代审美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但也要尽量让器型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兼具美感与实用价值(想想束口是为了让茶汤难以撒出,无足钵是为了让盏难以侧倒,这古人传承给我们的实用思想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那些仿效古法的釉面,自然是以深斗束口这类古时便有的器型为佳,一些传统柴烧做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器型,真的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釉水与釉面,其实这是建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上层建筑,如果是天目盏,那范围很大,个人认为只有一个要求,只要是没有添加有害的重金属釉水,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玻化剂之类的东西,只要作者能保证安全,检验合格,有何不可?能接受的玩家自然是会去自行前去购买,现代人对美的要求从来没有上限。而对于狭义的建盏而言,现在我只能寄希望于师傅们自己的坚守,这可能会很难,但希望他们能熬到行业大洗牌来临的那一天吧。
先码到这吧,有些累了,也谢谢各位看官老爷看一个小白在这不知所云了半天,如有讲的错漏的地方欢迎指正,一定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