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0,753贴子:351,216
  • 7回复贴,共1
理解中国哲学的一个关键,是体用论,或体用关系。用体用关系来理解王阳明心学也是一个途径。
程颐在其主要著作《伊川易传》中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他所谓的体, 指本原、本体,其特点是隐微;所谓用,指本体的发用,其特点是显著。对于程颐说的这一句“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他的弟子夸张的说是泄露了天机。
“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就是说,本体是理,宇宙万象是理之发用,宇宙万物都是理派生的,这就是宋明理学中的“理气论”,气概指万物。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体的特点是微,用的特点是显,体用是不能分开的,是无间隔的。
本体功夫合一
王阳明把这个体用一源的思想引用到了身心上。他说“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体”即是良知,“用”就是遵循良知的行为。人的行为就是良知之用。人的行为,不止“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严格说,人的呼吸、心跳也是行为,也是良知之用。在《传习录》阳明和萧惠的对话中,阳明说:“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这个真己就是良知本体。
体微而用显,体与用,一体而无间。所以在“用”上做功夫,就可以涵养“体”。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良知之用,这是从本体到功夫;一切行为都可以作为复本体的功夫,这是从功夫到本体。体用一源就成了本体功夫合一。
知行合一
从体用关系来理解知行合一。知就是良知,是体;行就是良知之用。
王阳明在解释知行合一的时候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的主意:按这个主意去行动,这是从体起用,是体之发用。
行是知的功夫:按照良知之主意去行动了,良知就得到了涵养,这是以用复体,以功夫复本体。
以功夫复本体
符合良知的行为有两种情况,一是良知自然发用而有的行为,一是人主动做功夫、勉力而为的行为。前者是本体自然的发用,后者是复本体的功夫。主意发用与功夫的区别。
功夫的目的就是恢复良知本体,以达到良知自然发用的境界。这个过程就是功夫---良知---发用。所以阳明说:“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来体用而已”。
人的私欲习气很多,都是障道因缘,有的私欲习气粗重,人能自己觉察出来,有的私欲习气微细,终其一生觉察不出。如果对私欲习气一一克制,显然很笨,效率也低。如果以功夫涵养本体,使本体自然发用的力量增强,就能冲破种种私欲习气的障碍,从而良知无弊,天理流行无碍,人得以自由自在。


IP属地:山西1楼2020-04-13 22:14回复
    良知是体用一源,那么【致】是不是用体一源呢??致,就是你说的功夫吗?你的这篇雕龙,我读了三遍,,,


    IP属地:吉林2楼2020-04-21 17:25
    收起回复
      精彩华章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1-18 16:59
      回复
        真巧,昨天群里说道这个,今天顶贴上来了


        IP属地:广东4楼2021-11-19 09:22
        回复
          以前写的文章,感觉还可以。自己鼓励一下自己


          IP属地:山西5楼2021-11-19 2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