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毓明吧 关注:189贴子:24,231
  • 24回复贴,共1

「鲍毓明案」不要让鲍毓明淡出我们的视线:不该被遗忘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1 为什么被遗忘,不该被遗忘的
看到有网友仍在关注鲍毓明案怎么样了?被问到的我们似乎才恍然:哦!曾经还有这样的一个案件,让我关注过、愤怒过,太多的热点似乎都在敦促着我们忘记......
感谢善良的人们依旧在呼吁:不要让鲍毓明淡出我们的视线!!!
很欣慰仍有善良的网友和大V在不厌其烦地让这起案件的热度能维持得久一点再久一点,不甘心它被娱乐热点淹没,不甘心它就此被人们遗忘。
“热点”事件似乎都有着抛物线般的周期轨迹:曝光——热搜——热议——销声匿迹,我们也永远都在重复着:获悉、关注、愤怒、淡忘的轨迹...
可为什么明明我们曾经是那么的愤怒,却转眼就忘了呢?
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中提到: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内容。我们会因为接收到的咨询对一个事件产生道德上的愤怒和同情,但那种情绪很快就又下去了,因为我们无法和当事人建立联结,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远,因为热点来去都太快!
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中有一个看似很科幻的观点——记忆和思维的外包:我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越来越依赖网络信息存储,这会让大脑逐渐变成一个简单的信号处理器,善于遗忘而不善于记忆。
而我们的精力越容易分散,也越难以体验同情、怜悯等最具人性特征的微妙情感。
人类学家项飚(biao)把它归因于“附近的消失”:人们不再关心“附近”,而只关心自己和遥远的世界。
说白了,信息爆炸时代,人类正在变得健忘且麻木。
不知为何,会想到鲁迅先生的《药》,想到那“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的、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的”人群,似乎是过于沉重了,用在这里也并不一定适合,但却难以控制它的浮现......
对普通人来说,遗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更是一种可以被理解的!
我们不能道德绑架,不能强迫他人记住;
我们只想说:为什么被遗忘,不应该被遗忘的;
“不要遗忘”变成了自己对自己心底的那一份期望......
02 鲍毓明案真的有反转么?
事情爆发后,面对媒体,鲍毓明淡定自若。他把性侵往爱情的方向上去叙述,甚至到最后有人信了,仿佛他和一个14岁的未成年少女正常恋爱、发生关系,这件事情是完全正常的,仿佛多次实施性侵,恐吓,驯化,强迫孩子看成人录像都是凭空捏造的,而他鲍毓明是一个好养父,好男人,他胸有成竹的说:“如果根据法律,我是一点都不担心的。”是啊他依旧是那个精通法律的社会精英。
鲍毓明留存了太多的“证据”,证明自己和李星星是“恋人关系”,但那些相信了的人们可曾有想过这种恋人关系,可能只是李星星平复自己遭遇性侵后创伤的一种方式。
鲍毓明不缺诡辩的素材,他精通着法律条文,他不害怕,因为他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知道怎么规避法律,知道有些事情即便说出来也很难取证,他一直强调着,这是她本人同意的,不算性侵。因为找不到证据,他甚至可以把这盆脏水狠狠的泼回去。
鲍毓明懂得法律的漏洞,他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可谁去保护受害者李星星?李星星一个小孩子,做得了什么?
我们知道他有罪,李星星知道他有罪,甚至鲍毓明自己也知道自己有罪。
因为体力、智力上的优势,鲍毓明毁灭不利的证据,保留甚至制造有利证据,证明二人是你情我愿的恋爱关系。法律或许会因此而对他无可奈何。 也许这就是现在很多人嘴里「所谓的反转」。
但我们不要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在被性侵的时候,李星星才只有14岁,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反转?
知乎用户梦露居士说得好:鲍毓明只有证明自己没有跟女孩发生性关系,那才是真正的反转。鲍毓明并没有否认自己跟女孩发生了性关系,所以此事不存在反转。 所以,我们不接受任何情况的反转。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描述:在一次补习的时候,这个老师性侵了房思琪。当时房思琪并不完全清楚发生了什么,她本能的感到羞耻,也觉得恐惧,老师不断告诉她,那是“爱她”的一种方式。 房思琪只能接受这种说法,她对自己说: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她告诉大家,在被性侵后的日子里,沉默不语,不代表默许,而是在装睡。
因为社会对强奸受害者的恶意,她们认为自己脏,她们嫌弃自己,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嘲笑、嘲讽着自己,所有被污的女孩,侵害留给她们的,只有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自我摧残
鲍毓明作为一个成年男人,充足的法律知识,让他游走于法律边缘,他洞悉规则,控制一切,李星星一个是才14岁的未成年人少女,鲍毓明是她唯一的生存条件,这样的关系中,鲍毓明要达到他的目的太简单了!
鲍毓明威胁星星 “你不能把我们的秘密说出去,说出去你就不干净了,所有人都会讨厌你。” 而现实似乎是为了向星星证明鲍毓明是对的一样,有的人竟开始将舆论的枪口对准了李星星,对准了受害者……
社会文化的扭曲,民众的偏见,舆论的嗜血性,取证的艰难,诱奸犯难以被绳之以法……到最后受害者竟变作了被讨伐的那一个,性侵的罪行,凭什么由受害者来承担。长期遭遇性侵的女性,可能会爱上施暴者,似乎她们必须为自己的遭遇找到一个理由,否则很难带着这样的创伤继续活着。
李星星更是不得不在被鲍毓明侵害后,继续和他维持着这种畸形的关系,因为她当时的生活只有鲍毓明可依靠。血一样的事实向我们赤裸裸的展示出人是可以被驯养的——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
林奕含满含悲哀地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李星星被人当成援交少女。林奕含妈妈则说,师生恋是女生自己**。
她们要承受来自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溃败,她们被亲情所抛弃,却还要被舆论所攻击,她们只能蜷缩在阴暗的角落。李星星说她不敢看向窗外,窗外有我们爱的蓝天、白云,有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可是对于她们窗外只剩在人间的恶魔!!!
这种状态,逼着她不得不地靠近凶手,依赖凶手。因为好像全世界只剩凶手一人,不会嫌弃她。
国外对鲍毓明的这种性侵未成年少女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叫做「儿童/青少年性诱骗」:即成年人通过给予儿童或青少年物质好处、情感支撑或两者兼有的方式,骗取未成年人与之产生情感联结,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跟他发生性关系。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说的,“我原谅他,因为这样我才可以活下去,你们不能原谅他,因为这样其他的女孩才可以活下去。”
我们不能去原谅他,我们更不应该去遗忘的
李星星如果没有了关注度,就什么都没有了
03请相信善良的力量,请相信普通人的力量可以很强大
2017 年 10 月 15 日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Alssa Milano)使用了#MeToo的标签在推特上呼吁被性骚扰的受害者讲述自己的遭遇。
从那天起,Metoo运动席卷全球,大家对性骚扰这件事情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和转发
人们对性骚扰的观念开始默默的发生转变,什么是性骚扰,什么是性挑逗,什么是性同意。在明白这些事情的边界之后,很多平时手脚不老实的男人开始有所收敛。
也有更多的人开始愿意和别人谈起自己被性骚扰的经历,因为再谈起这种事情的时候,得到的回应不再是歧视与羞耻。而是可以把性骚扰扼杀在萌芽里,去曝光更多心怀不轨的性骚扰者。
据丁香医生的统计:从2015年到2018年11月,全国法院共审结猥亵儿童案件11519件,平均每天几乎就有7例。
恐怖么?就在我们普通人或平淡无奇、或忙忙碌碌、或思考人生、或消磨时间的一天中,就有7个孩子在被猥亵
刚刚看到这样一段话: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
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
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
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
别让李星星和性侵受害者们对这个世界感到害怕和失望,也别让鲍毓明和罪行的凶手们更加肆无忌惮、更加猖狂......
让我们多一些关注、让事情多一些曝光,让那些猥琐的罪犯感受到恐慌,他们才不会蚕食更多的儿童,才会有所收敛......
罗翔老师在《圆圈正义》一书里讲过:“建设法治国家,首先就是约束权力,这方面舆论的监督作用功不可没。”
最后请给女孩更多保护;
给性侵受害者更多善意;
请相信善良的力量,请相信普通人的力量可以很强大!!!!!!


1楼2020-05-01 14:13回复
    没错,建设法治国家首先就是约束权力,但是,切记不能仅约束一方权力,任由单向权力无限扩大的,请参看德意志第三帝国
    保护女性是一个永恒话题,我也看到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不遗余力的法治建设,但是,一个正常的国家最终的权力在于法治而不是人治


    IP属地:吉林2楼2020-05-01 14:23
    回复
      你说了我想说的。
      加一条:【目测这次又会被度瘦吞走?】 如果法--律 只是冰冷的教条,只是特- 权 阶- 级用来谋私的利器和约束 普--通-大--众工具的话,那它就失去了其真正存在的意义。还不如都回到”快意-恩仇” ”绿-林-好-汉-“的武侠小说中去了呢


      3楼2020-05-02 00:51
      收起回复
        @devil_z
        自以为是的人才e x 呢~ 你既然说 “人要为自己的主张付诸努力”,你大可以自己埋头苦干,跑来yiyin别人做了什么反而显得某些人无知了。是谁说的不了解的事别乱说的呢?嗯?
        还是说你这么“生气”只是因为我没有按你的预期,“听从”你的“指挥” 与“安排”?要耍你所谓 “男人的”威风找错人且找错方向了吧你


        4楼2020-05-02 13:51
        收起回复
          楼主真的写的很棒,已经收藏!
          我总结的要点如下,但是案件因为证据审查部分的复杂所以变得很困难,如果我对案件的理解不正确,欢迎补充,我觉得我作为普通人对案件的理解还是太浅显了。
          1.他没有否认与李发生过性关系,只是我国法律性同意年龄在14岁,如果双方系自愿行为,且对方在14周岁以上,即不构成刑事犯罪,现在案件焦点就是是不是自愿行为的相关审查,如果女方属于事后反悔,相关证据审查会交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调查。
          2.也就是说从道德上来看,他肯定是和未成年人发生过性关系的,这个案件无论最后赢家是谁他的名声已经一败涂地,我相信他的职业生涯基本也算毁了吧。
          3.案件之所以如此热议,不仅在于性侵未成年人的性质恶劣,我国对该话题尤其敏感,注重女权保护,更在于他的高知身份——他拿了美国绿卡?在当下国情他以律师身份挑战了法律的权威?


          IP属地:江苏5楼2020-05-02 14:07
          收起回复
            怎么没人谈论鲍毓明和韩婷婷了?这么好的题材,怎么能冷下去呢?太可惜了。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1-11-22 1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