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吧 关注:5,519贴子:15,566
  • 102回复贴,共1

史家关于赵盾弑君的评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05-02 21:33回复
    @网上谈兵大将军 这贴怎么样


    IP属地:广东2楼2020-05-05 12:06
    回复
      (春秋论一)
      《春秋》书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欧阳子曰:“学者不从孔子信为赵盾,而从三子信为赵穿。”欧阳子之意,主于掊击三子,而未尝于左氏之传易其心而求之也。《左传》曰:“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宣子使赵穿迎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左氏之证赵盾之弑者有三:灵公在则出奔,闻弑则未出山而复,一也;弑君者穿也,逆新君者亦穿也,而宣子使之,二也;太史以不讨贼责盾,盾以诒伊戚自责,俄而使之逆黑臀焉,于讨贼之说何居?三也。左氏证盾之弑君,可谓深切著明矣。而曰信为赵穿者,何也?亡不越竟,反不讨贼,董狐之狱辞也。盾而不与闻乎弑也,则亡必越竟。不越竟,则必与闻也。盾而不与闻乎弑也,则反必讨贼。不讨贼,则又必与闻也。反而讨贼,则贼之主名穿也。反不讨贼,则贼之主名盾也。譬之律家,杀人,穿,下手之人也;盾,造意者为首也。故曰:“非子而谁?”此董狐之狱辞也。孔子曰:“越竟乃免。”越竟乃免,犹云讨贼乃免也。讨贼则必越竟,不越竟则必不讨贼,此一事也。孔子诛盾之心,以其与闻乎弑,而必不肯越竟,则反不讨贼,又不待言也。董狐断赵盾之狱以两言,而孔子以一言,孔子之议狱也精矣,左氏之记事也核矣。 (春秋论二)
      以高贵乡公之事按之,则可以断赵盾之狱矣。盾自帅中军,废置生杀,盟会侵伐,皆出其手。士会曰:“盾,夏日之日也。”举国畏之久矣。灵公欲杀之,非独患其骤谏也,愤其专也。高贵乡公出怀中黄素诏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惧。”亦此意也。成济者,盾之赵穿也。穿与胥甲父同罪,而穿庇之,欲以有为也。贾充叱成济曰:“司马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盾之庇穿犹是也。陈泰者,盾之董狐也。盾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司马昭见泰泣曰:“玄伯,天下其如我何?”泰曰:“惟腰斩贾充以谢天下。”又曰:“但见其上,不见其次。”昭乃更不复言。盾与昭之情状何其似也!昭能收成济斩之,盾不能,何也?成济奴隶小人,昭视之孤豚腐鼠耳。穿者,盾从父昆弟之子,使之掌兵得众,以行其弑逆。弑君之后,使将而迎新君,不解其兵柄,以自固也。昭之杀济也,以解众也。盾则何解之有?齐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之,犹有畏心焉。盾于晋史之书弑也,坦腹而当之。彼以为国之命,负仁俭恭敬之伪名,为国人之所与,虽弑其君,而可以不惭也。盾未尝辞弑君也,左氏未尝不信盾弑也。百世之下,儒者曲为之解,不已愚乎?苏子繇曰:“亡而不越竟,反而不讨贼,安知盾之非伪亡,而使穿弑君?”曰:“盾非伪亡者也。盾在国中,惧灵公挟之以为质。盾出而穿可以纵兵无所忌也。”《公羊》曰:“赵穿缘民众不说,起弑灵公,然后迎赵盾而入,与之主于朝,而立成公。”穿之迎之也,盖曰:君弑矣,君弑则可以复矣。此盾亡不越竟之案也。
      ——《牧斋初学集》


      IP属地:江苏3楼2020-05-06 09:49
      收起回复
        高潮的是楚吹,楚灭齐本身就是史盲楚蛆幻想出来的玩意儿。前面说过,身兼数职视具体情况而定。再者,杀王不一定等于灭国。
        君死或者国亡,情况有很多种,有君死而国灭的情况,有君不死而国灭的情况,也有君死而国不灭的情况……齐国就属于君死而国不灭的情况。既然承认淖齿身兼数职,那么牠杀害齐王时又岂能释其齐相身份弗论而,单从楚将角度释为“楚灭齐”?
        如果淖齿杀王时就完成了灭齐国,那么史盲你告诉我,淖齿最后是被什么势力干掉的?
        但当时齐国国土尚存,有土,何患无君?况齐都有五,莒、即墨皆为其一,何谓无国都?
        地方残余势力都能干掉淖齿,那么淖齿率领的是一支什么部队,史盲请继续意淫自嗨
        王政不在总是暂时的,从旧君亡到新君立,总会出现一段时期权力空档。。
        举个例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指使其族弟赵穿刺杀晋灵公于桃园,复使赵穿逆晋成公于周,在旧君已丧,新君未至之际,王政如何行驶?这个时候晋国亡了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6-06 18:43
        回复
          我举晋灵公被弑到晋成公归立的例子,莫要转移话题,这个时候晋国亡了吗??
          两君交替之际总会出现一段时期权力空档,这难道还不允许了?哦,子西建王旗王车就算昭示王政尚在,焉知齐国没做过同样的事情?讨论齐国时以君论王政,讨论楚国时就可以改换其他的标准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6-07 19:42
          回复
            湖广被下吧主,有一条狗知道得比谁都早。
            牠就是 赵北燕南莫离剑 ,俗称罩杯。
            牠有充分的作案动机。
            湖广下台的前一天,牠刚刚因爆吧被战国吧封号。
            这条狗,先是把自己对齐赵吧的不满带入战国吧,以“公正审判”为由,挖出一个16年的齐国吧帖子,在18年的时候在战国吧不断发帖狂吠,圈骂齐国吧众人不休,霸帖刷屏,败坏战国吧风气,从而被湖广驱逐。
            对赵吹来说,这条狗是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7-31 17:01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8-04 05:39
              回复
                碰瓷之王邹建良为了牠两个河北籍的乡土偶像也真是拼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8-31 10:32
                收起回复
                  我觉得左传里条理还是很清楚的,楚平王复陈,立了陈惠公,所以陈是一直支持楚平王的,楚平王时期是亲楚的,但到了鲁昭公二十三年,楚联合陈蔡顿三国与吴战,结果吴军胜,陈肯定对吴有战争阴影,但仍旧没有陈叛楚的记载,可能出于陈惠公仅存的一点点感恩心,一直到定公四年 ,陈惠公二月去世,陈国三月立马加入了伐楚盟军,用《系年》记载就是【陈、蔡、胡反楚,与吴人伐楚。】,春秋经记载则是【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当时即位的陈国国君是陈怀公,这时候算是和楚决裂,但决裂没多久,陈的态度立马又发生转变,当吴破郢都后吴王干了一件事情,直接导致吴陈关系决裂—吴王要召见陈侯,被陈侯拒绝,这个左传史记都有记载,左传载:
                  【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楚未可弃,吴未可从。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吴,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怨。秋八月,吴侵陈,修旧怨也。 】
                  史记载【 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陈侯欲往,大夫曰:“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倍。”怀公乃以疾谢吴。】
                  表面原因可能是陈怀公听了陈大夫的劝谏,但个人认为更深原因是陈怀公估计是想到了蔡侯当年被楚灵王召唤的下场,担心自己有命去无命回,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不向蔡侯下场那么悲惨,但到了鲁定公七年,也就是陈怀公四年的时侯,吴王再次召见陈怀公,陈怀公畏罪前去,这次的下场用史记的记载就是【四年,吴复召怀公。怀公恐,如吴。吴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吴。】,左传里明确记载陈怀公死在吴国是在定公八年,也就是陈怀公头一年去楚国,被楚拘留不放,第二年陈怀公就死了。陈吴两国关系应该就此决裂,这时候陈国的倾向可能又开始发生转变,使陈国铁了心的依附于楚,具体到定公十四年,春秋经记载【,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传里解释是【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 】,证明此时楚陈是交好的,到了哀公元年,还有【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吴也对陈进行了打击,鲁哀公元年,【秋八月,吴侵陈,修旧怨也。】《左传》,哀公六年,【吴伐陈】《左传》,楚救陈【楚子曰:「吾先君与陈有盟,不可以不救。」乃救陈,师于城父。】《左传》
                  按照《史记》陈世家言,陈再次与楚决裂是发生在陈湣公十六年,也就是鲁哀公八年【十六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使人召陈侯。陈侯恐,如吴。楚伐陈。】这里的【楚伐陈。】则是哀公九年,春秋经里记载明确,哀公九年 :【夏,楚人伐陈。】,左传里也有明确解释【夏,楚人伐陈,陈即吴故也。 】
                  鲁哀公十年,楚再伐陈:【 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救陈】《左传》
                  鲁哀公十二年,楚再伐陈:【楚公子申帅师伐陈。】《左传》
                  鲁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乱,陈人恃其聚而侵楚。】《左传》,最终遭到楚国报复导致灭国:【使帅师取陈麦。陈人御之,败,遂围陈。秋七月己卯,楚公孙朝帅师灭陈。 】《左传》


                  IP属地:江苏9楼2021-03-16 11:33
                  收起回复
                    《左传》里面穿插大量的预言,证明《左传》是经过整体润饰过的。
                    越灭吴倒数计时:‘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三年,其始弱’……
                    连当时的人物言论都可以造假,捏造几句孔子语录自然不在话下。值得注意的是,《左氏》抬出孔子之言为赵盾开脱的用意,不能不说是受了战国时期赵国史书的影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4-07 23:58
                    回复
                      大家都知道,《左传》中有些态度是很偏心的:比如弘扬晋国贬齐国,抬楚王而贬楚卿,尊季氏。
                      其实,综观《左传》,抬高赵氏是最厉害的。赵氏一族,明书弑君一,而害君更多。结果体现都是晋君坏,而赵氏良。
                      韩魏主政晋国时,多少有一些贪的事迹。但是,《左传》中完全没有一句赵氏的坏话。晋国从十卿至六卿到四族最后三家分晋,赵氏主动挑事的不少。为啥结果一点坏事都没有呢?这不奇怪吗?
                      北师大王和教授写有“《左传》中后人附益的各种成分”一文,有理有据。从王教授的论述中,可以知道,《左传》在流传过程中,被一些人故意加入了一些主观色彩很重的观点。
                      赵盾弑君,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吏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用免。”这一句,就完全是为了袒护赵氏,而故意加入的。
                      在《论语》中,陈成子弑其君,孔子主动进谏鲁君,出师平乱。这才真实反映了孔子对弑君者的态度。《春秋》经文中,对弑君者,都没有好评价的。
                      为何此处赵盾弑君,孔子反而惜也呢?这就矛盾了。所以说,这句话,是《左传》在流传过程中,被某人为了讨好赵氏,而不惜乱用子曰来洗地的。不必当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0-13 22:36
                      回复
                        历史上真实的赵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10-25 14:53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11-21 19:00
                          回复
                            田氏在篡权过程中就杀了一任国君齐简公,之后的齐宣公、齐康公,甚至活得比田氏宗主还长。就从当时姜齐公室已经完全失去了号召力,政令皆出田氏来看,对其后人进行赶尽杀绝,是基本没有必要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11-27 1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