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九襄百年石牌坊
□石雨川
四柱三空,多脊飞檐,雕刻精美,48部传统川剧戏曲,169幅浮雕戏剧场面,570多个戏剧人物……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襄石牌坊。这是清道光年间拔贡出身的黄体诚为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请旨修建的节孝石牌坊。2013年,该石牌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雅安,有着众多的石牌坊,为何九襄石牌坊会进入“国保”行列,它有什么特点和魅力?透过这座牌坊,我们可看到厚重的汉源历史和九襄曾经的辉煌荣耀。
刻有48部戏曲故事
从九襄镇穿老街而过,便可看到一座挺拔矗立的石牌坊。坊眼上“节孝”二字,笔势隽永,遒劲有力。这便是——九襄石牌坊,这是一座雕刻有48部戏曲故事的石牌坊。因石牌坊位于紧靠九襄老街的南方丝绸之路官马大道上,所以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美称。
石牌坊面南背北,呈3间门洞形,中门较宽大,两边侧门略小。宽约10米,高约11米。4根1米见方的大石柱,柱前柱后共有8尊威武俨然的雄狮,每尊雄狮身上还各跨着1尊慈眉善目、庄严肃穆的菩萨或古佛。柱上牌坊分为4层,制作精巧,被称为“4层多脊檐”。南北2大面,东西8小面,垂直3段式,每层对称,立体上瞧去,逐层内缩,整体呈宝塔形状。
最引人入胜的是牌坊脊檐,颇具想像力,两面各有9条龙,远观,宛如正熊熊燃烧的烈焰。我们常见建筑雕刻的龙,多是嘴上含着圆珠,或以二龙戏珠,以示吉祥。而这18条龙,嘴里叼着的却是长剑的剑柄,长剑沿着咽喉而下,直抵盘龙的腹面,似乎是要竭力表现龙的威武雄壮。同时,每层两侧的飞檐如火焰一般凌空闪耀,层层递减,缩小到顶端既合成一个宝塔,造型均匀而集中,形似火炬气势协调的同时又显得古朴壮观。
牌坊的4层中,最上面一层很吸引人。它整体上的造型相当完美,两边精美衬托着中间的一个4层小塔,每层小塔很匀称,错落有致,塔顶是类似印度或泰国的细圆尖的小石柱,据说顶上原来还有块非常好看的小圆石,称为宝顶。可惜,上世纪40年代末,毁于国民党士兵的枪下。宝顶的毁灭,成为石牌坊的一大遗憾。
石牌坊北向的一尊雄狮雕像底座,有一只海螺石雕。当地人讲,此海螺可以吹响,且全镇可闻,可惜螺嘴已不知何时被敲掉。凑近细看,海螺空腔,有一管道通向螺嘴处。若真是这样,这石牌坊的雕刻技术之中,也融合了声学的原理,这应当是石牌坊的又一非凡之处。
黄体诚个人出资修建
这块石牌坊从何而来?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当地人介绍,石牌坊建成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是由汉源街上拔贡出身的黄体诚个人出资修建。黄体诚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请求清溪县令上报朝廷,经道光皇帝批准并颁发圣旨,修建了这座石牌坊。
整个石牌坊融合我国古代戏曲的川剧艺术于一体,按“忠、孝、节、义”为主题雕成48本传统川剧戏曲,浮雕169幅,大小人物570余个,或独自一人,或群集于一,皆自然真实,面目清晰,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九襄石牌坊是国内现存精美完整的一座石牌坊,其采用精湛丰富的石雕技术将一个个独特绝美的纹饰精细镌刻在石牌坊的各个部位,形成宏伟气派的历史建筑,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傲然屹立,周身散发出独特魅力。石牌坊上的石雕纹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民间美术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现实范本。”汉源县文管所副所长张永承说,九襄石牌坊的建筑纹饰作为一个清代建筑的实例,展现了清代石雕艺术的风采,也充分展现了清代雕工的技术水平,其石牌坊上各个部分几乎都被极具智慧的匠师们镌刻得淋漓尽致。石刻纹饰数目繁多,形态各异,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不得不再一次被其繁华精美所折服,不得不称道中国古代那些朴实的能工巧匠。正是他们对艺术的悉心钻研,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大饱眼福。
□石雨川
四柱三空,多脊飞檐,雕刻精美,48部传统川剧戏曲,169幅浮雕戏剧场面,570多个戏剧人物……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襄石牌坊。这是清道光年间拔贡出身的黄体诚为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请旨修建的节孝石牌坊。2013年,该石牌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雅安,有着众多的石牌坊,为何九襄石牌坊会进入“国保”行列,它有什么特点和魅力?透过这座牌坊,我们可看到厚重的汉源历史和九襄曾经的辉煌荣耀。
刻有48部戏曲故事
从九襄镇穿老街而过,便可看到一座挺拔矗立的石牌坊。坊眼上“节孝”二字,笔势隽永,遒劲有力。这便是——九襄石牌坊,这是一座雕刻有48部戏曲故事的石牌坊。因石牌坊位于紧靠九襄老街的南方丝绸之路官马大道上,所以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美称。
石牌坊面南背北,呈3间门洞形,中门较宽大,两边侧门略小。宽约10米,高约11米。4根1米见方的大石柱,柱前柱后共有8尊威武俨然的雄狮,每尊雄狮身上还各跨着1尊慈眉善目、庄严肃穆的菩萨或古佛。柱上牌坊分为4层,制作精巧,被称为“4层多脊檐”。南北2大面,东西8小面,垂直3段式,每层对称,立体上瞧去,逐层内缩,整体呈宝塔形状。
最引人入胜的是牌坊脊檐,颇具想像力,两面各有9条龙,远观,宛如正熊熊燃烧的烈焰。我们常见建筑雕刻的龙,多是嘴上含着圆珠,或以二龙戏珠,以示吉祥。而这18条龙,嘴里叼着的却是长剑的剑柄,长剑沿着咽喉而下,直抵盘龙的腹面,似乎是要竭力表现龙的威武雄壮。同时,每层两侧的飞檐如火焰一般凌空闪耀,层层递减,缩小到顶端既合成一个宝塔,造型均匀而集中,形似火炬气势协调的同时又显得古朴壮观。
牌坊的4层中,最上面一层很吸引人。它整体上的造型相当完美,两边精美衬托着中间的一个4层小塔,每层小塔很匀称,错落有致,塔顶是类似印度或泰国的细圆尖的小石柱,据说顶上原来还有块非常好看的小圆石,称为宝顶。可惜,上世纪40年代末,毁于国民党士兵的枪下。宝顶的毁灭,成为石牌坊的一大遗憾。
石牌坊北向的一尊雄狮雕像底座,有一只海螺石雕。当地人讲,此海螺可以吹响,且全镇可闻,可惜螺嘴已不知何时被敲掉。凑近细看,海螺空腔,有一管道通向螺嘴处。若真是这样,这石牌坊的雕刻技术之中,也融合了声学的原理,这应当是石牌坊的又一非凡之处。
黄体诚个人出资修建
这块石牌坊从何而来?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当地人介绍,石牌坊建成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是由汉源街上拔贡出身的黄体诚个人出资修建。黄体诚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请求清溪县令上报朝廷,经道光皇帝批准并颁发圣旨,修建了这座石牌坊。
整个石牌坊融合我国古代戏曲的川剧艺术于一体,按“忠、孝、节、义”为主题雕成48本传统川剧戏曲,浮雕169幅,大小人物570余个,或独自一人,或群集于一,皆自然真实,面目清晰,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九襄石牌坊是国内现存精美完整的一座石牌坊,其采用精湛丰富的石雕技术将一个个独特绝美的纹饰精细镌刻在石牌坊的各个部位,形成宏伟气派的历史建筑,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傲然屹立,周身散发出独特魅力。石牌坊上的石雕纹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民间美术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现实范本。”汉源县文管所副所长张永承说,九襄石牌坊的建筑纹饰作为一个清代建筑的实例,展现了清代石雕艺术的风采,也充分展现了清代雕工的技术水平,其石牌坊上各个部分几乎都被极具智慧的匠师们镌刻得淋漓尽致。石刻纹饰数目繁多,形态各异,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不得不再一次被其繁华精美所折服,不得不称道中国古代那些朴实的能工巧匠。正是他们对艺术的悉心钻研,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