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闲来无事,说说主要角色卢云的问题。
1、书中感觉孙晓是想把卢云塑造成一个悲剧人物,以他的悲惨遭遇来感动大家,如果是这样,要给人以厚重感,就不要把电视剧里面的一些狗血剧情往他身上堆,看着就恶心。完全破坏气氛,比如除了顾倩茜,什么公主、琼芳、胡媚儿这些一股脑儿的都去喜欢他,艳婷也掺乎进来和顾在卢云面前争风吃醋,顾小姐的丫鬟看了他也脸红心跳,什么情况?这些情节在段誉、杨过、令狐冲、韦小宝这些喜剧人物上可以有,卢云这种打苦情牌的还是算了吧,感觉一点都不严肃了。
2、卢云的志向是什么,似乎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些英迷说看着这句话就热血沸腾,感觉此书的**一下就高了许多,其实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幼稚,也不想多解释,说两件事。大家自己去理解。
第一件事,我们来看一些学者对这个是怎么理解的。高平子,天文学家,月球上有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有一天,他的孙子去拜访胡适,说,我们读书,要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胡适很生气,打断他,问:啥叫为天地立心啊,你解释给我听。那孩子当时就傻在那里了。胡适道:“学你爷爷吧,不要说自己都不理解的话。”
第二件事,记得有次看综艺的时候,李诞引用了一句别人的话“千万不要想着在人间建天堂,那样只能建出地狱”,感觉就是对上面那四句话最好的回应,感觉卢云的就是那种要在人间建天堂的人,是所谓的“圣光”,要“普照大地”,但是结果如何呢,都是好心办错事,这几句话中特别是那句“为万世开太平”,感觉就是要扫除一切邪恶,消灭一切战争,建立人间天堂一般,殊不知善与恶本身就是人性的两面,善不可能照耀到人间的每一处,恶也绝不可能被完全的消灭。违反人性,违反客观规律,不考虑实际情况去行所谓的“正道”,只能建出人间地狱来。就跟救孩子的事一样,卢云所谓的“正道”就是最后一走了之,结果将怒苍山变成了地狱。
3、卢云塑造的很矛盾,举个例子,有个章节孙晓要展示卢云的才学,就安排卢云在众位将军面前指出别人的计策中的失误,且不说这一段明显借用“失街亭”(孙晓以为大家都没看过三国演义)。单是卢云的人设根本就站不住脚,他的人设不是一个军事谋略家,军事谋略家,就以虚构的人物来说吧,如诸葛亮,除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外,人情一定要练达,对别人的思维一定要把握到位,才能料敌机先,三气周瑜中,诸葛亮对周瑜的心思揣摩把握,空城计中,对司马懿的思维的判断,都需要非常准确,其实谋略,是三分对事,七分对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敌人在想什么都不清楚,何谈谋略。
再看卢云,按照书里的描述,根本在人情世故方面极差,所以应该根本不具备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这是个巨大的矛盾。孙晓完全可以通过诗词歌赋方面来展现他的才华,可他偏要卢云通过计策谋略来展示才华,简直让人难以接受,而且此事被秦仲海知晓后,立刻惊为天人,大呼奇才,我看这两个人蠢得有一拼,与其说这两个人蠢,不如说是孙晓想得草率幼稚。而且书中每次卢状元展示才学,都让人觉得很尬,包括什么对对联,猜谜语什么的,不知到其他书友有没有这种感觉。
这里说的只是冰山一角,书中类似的问题太多,也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我是个武侠爱好者,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这些问题不知大家怎么看。
1、书中感觉孙晓是想把卢云塑造成一个悲剧人物,以他的悲惨遭遇来感动大家,如果是这样,要给人以厚重感,就不要把电视剧里面的一些狗血剧情往他身上堆,看着就恶心。完全破坏气氛,比如除了顾倩茜,什么公主、琼芳、胡媚儿这些一股脑儿的都去喜欢他,艳婷也掺乎进来和顾在卢云面前争风吃醋,顾小姐的丫鬟看了他也脸红心跳,什么情况?这些情节在段誉、杨过、令狐冲、韦小宝这些喜剧人物上可以有,卢云这种打苦情牌的还是算了吧,感觉一点都不严肃了。
2、卢云的志向是什么,似乎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些英迷说看着这句话就热血沸腾,感觉此书的**一下就高了许多,其实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幼稚,也不想多解释,说两件事。大家自己去理解。
第一件事,我们来看一些学者对这个是怎么理解的。高平子,天文学家,月球上有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有一天,他的孙子去拜访胡适,说,我们读书,要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胡适很生气,打断他,问:啥叫为天地立心啊,你解释给我听。那孩子当时就傻在那里了。胡适道:“学你爷爷吧,不要说自己都不理解的话。”
第二件事,记得有次看综艺的时候,李诞引用了一句别人的话“千万不要想着在人间建天堂,那样只能建出地狱”,感觉就是对上面那四句话最好的回应,感觉卢云的就是那种要在人间建天堂的人,是所谓的“圣光”,要“普照大地”,但是结果如何呢,都是好心办错事,这几句话中特别是那句“为万世开太平”,感觉就是要扫除一切邪恶,消灭一切战争,建立人间天堂一般,殊不知善与恶本身就是人性的两面,善不可能照耀到人间的每一处,恶也绝不可能被完全的消灭。违反人性,违反客观规律,不考虑实际情况去行所谓的“正道”,只能建出人间地狱来。就跟救孩子的事一样,卢云所谓的“正道”就是最后一走了之,结果将怒苍山变成了地狱。
3、卢云塑造的很矛盾,举个例子,有个章节孙晓要展示卢云的才学,就安排卢云在众位将军面前指出别人的计策中的失误,且不说这一段明显借用“失街亭”(孙晓以为大家都没看过三国演义)。单是卢云的人设根本就站不住脚,他的人设不是一个军事谋略家,军事谋略家,就以虚构的人物来说吧,如诸葛亮,除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外,人情一定要练达,对别人的思维一定要把握到位,才能料敌机先,三气周瑜中,诸葛亮对周瑜的心思揣摩把握,空城计中,对司马懿的思维的判断,都需要非常准确,其实谋略,是三分对事,七分对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敌人在想什么都不清楚,何谈谋略。
再看卢云,按照书里的描述,根本在人情世故方面极差,所以应该根本不具备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这是个巨大的矛盾。孙晓完全可以通过诗词歌赋方面来展现他的才华,可他偏要卢云通过计策谋略来展示才华,简直让人难以接受,而且此事被秦仲海知晓后,立刻惊为天人,大呼奇才,我看这两个人蠢得有一拼,与其说这两个人蠢,不如说是孙晓想得草率幼稚。而且书中每次卢状元展示才学,都让人觉得很尬,包括什么对对联,猜谜语什么的,不知到其他书友有没有这种感觉。
这里说的只是冰山一角,书中类似的问题太多,也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我是个武侠爱好者,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这些问题不知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