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皇’呢?‘皇’通‘煌’。通俗的理解:‘煌’字左边是个‘火’,右边上面是个‘白’,下面是个‘王’,其造字的来源就是说“发明了取火存火种,让昼夜如白天,给人民带来了光明,故人民都很高兴,很拥护他,尊其为人民的带人”。‘煌’的最初代表是燧人,因为他发明了燧石取火(注释2.1),而实际上也泛指后来创造保存火种,将火在人民中间应用普及开来的远古优秀祖先们。‘煌’字最初的读音就是‘火’的那种燃烧声,两字连用的‘煌煌’就是那种大火燃烧的声音,因为我们的祖先不仅要创文字,还要创读音,比如‘牛’的读音,很可能刚开始来自‘牛’的叫声,可能一些兄弟姐妹知道我们的汉字是‘象形字’起家,估计不知道我们的汉语是‘象声语’起家。我们华夏的这个‘華’字最初也有‘光明,盛美’之意,说明我们的先民崇拜光明。‘花’的读音可能从‘煌’的读音演变而来,‘華’的读音可能从‘花’的读音演变而来。远古,上古,中古,当下的汉字语音都可能不一样,因为这个‘字语音’随着地气的变化和时间积累有漂移现象,所以,文字可以统一而长久不变,但是语音是无法统一而保持长久不变的。后来,‘煌’逐渐演变出‘皇’,而‘煌’并非一定是‘火之功德’,一些典籍的解释就是‘光,光明,美,大’,‘煌煌’就带有那种‘很,非常’的语气,如‘亮煌煌’,还有‘煌眼睛’,‘金碧辉煌’,‘灯火辉煌’,就是有光照射到眼睛里,光线比较强烈,甚至如针刺眼睛。形容‘明朝’的时候,有‘皇明’的称呼,其实就是‘大明’,又指代‘上国’,韩国李朝末期学者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写道“呜呼!皇明,吾上国也”,同理,《明实录》一书,原称《大明实录》,俗称《皇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