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醉意醺醺才谈论国家大事的古怪做法是中亚高原波斯民族特有的不凡气质①,那么三杯琼浆入腹才挥毫成篇,必定是华夏大地文人墨客的标志行为。
商纣酒池肉林为后世所讥,李白醉里成篇却千古称颂。如此看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在兴衰迭起的变迁中,在离合悲欢的诗篇间,作为饮料的酒,实在不该担当或正或邪的褒贬标签。
从尼罗河三角洲到黄河两岸,从美索不达亚米亚平原到中美洲的高地火山,独立发展的上古中古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酒精产生的机理,并把酿酒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品尝于饮食之间,高置于祭坛之上,这究竟是为何?
或许汉中歌手彭光琴一曲吟唱足以说明原由——醉里乾坤大,杯中岁月长②。
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思想。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古人重大宴会先洒三杯——敬天敬地敬过往神灵③;本着对生命的珍惜, 用酒精点燃灵魂的激情更能让人体验最原始的快乐。
至于我,睿萌君,既非滴酒不沾,更非嗜酒如命。只是在顺理成章之时,小盅入口,向身边的朋友讲述那些古往今来的天地奇观,说出浪迹天涯的悲喜往事。觥筹交错,起坐喧哗,此刻人与人的距离更为接近,心与心的隔阂也渐渐模糊。如果非说你我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我可以告诉你含锌的乙醇脱氧酶可以在肝脏内把酒精变成乙醛然后再脱氢原子得到二氧化碳和水④,而你告诉我少女时代初次饮酒不知轻重几杯下肚迷迷糊糊打电话让妈妈接你回家的趣事。
在闷热的季夏午后,听着清丽可人的陕南美少女那些前尘往事,纵然无酒,也堪迷醉了。
La vie, c'est comme ça.⑤
(注解: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的,在多种著作中有记载。②彭光琴《巴山酒歌》。③历史故事连环画《呼家将》。④见各类生物化学教材:乙醇代谢路径。⑤法语,意为:生活,它就是这样。
商纣酒池肉林为后世所讥,李白醉里成篇却千古称颂。如此看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在兴衰迭起的变迁中,在离合悲欢的诗篇间,作为饮料的酒,实在不该担当或正或邪的褒贬标签。
从尼罗河三角洲到黄河两岸,从美索不达亚米亚平原到中美洲的高地火山,独立发展的上古中古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酒精产生的机理,并把酿酒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品尝于饮食之间,高置于祭坛之上,这究竟是为何?
或许汉中歌手彭光琴一曲吟唱足以说明原由——醉里乾坤大,杯中岁月长②。
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思想。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古人重大宴会先洒三杯——敬天敬地敬过往神灵③;本着对生命的珍惜, 用酒精点燃灵魂的激情更能让人体验最原始的快乐。
至于我,睿萌君,既非滴酒不沾,更非嗜酒如命。只是在顺理成章之时,小盅入口,向身边的朋友讲述那些古往今来的天地奇观,说出浪迹天涯的悲喜往事。觥筹交错,起坐喧哗,此刻人与人的距离更为接近,心与心的隔阂也渐渐模糊。如果非说你我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我可以告诉你含锌的乙醇脱氧酶可以在肝脏内把酒精变成乙醛然后再脱氢原子得到二氧化碳和水④,而你告诉我少女时代初次饮酒不知轻重几杯下肚迷迷糊糊打电话让妈妈接你回家的趣事。
在闷热的季夏午后,听着清丽可人的陕南美少女那些前尘往事,纵然无酒,也堪迷醉了。
La vie, c'est comme ça.⑤
(注解: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的,在多种著作中有记载。②彭光琴《巴山酒歌》。③历史故事连环画《呼家将》。④见各类生物化学教材:乙醇代谢路径。⑤法语,意为:生活,它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