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0-24 15:11:33 来源:易文网
本书内容如书名所示,试图将人类史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这意味我的考察始自人类史的开端,终至当前的1972年。同时也表明本书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考察。
就时间而言,我们的视野不只局限于规定的范围之内。在我们的动物祖先演变成人之后的最初50万年或大约100万年时间里,汤因比显然认为真人或晚期智人之前的猿人时期不属于人类史的范畴,这同古人类学界中存在的部分观点相一致。但就多数人的意见而言,人类史的开端被设定在能人即制造工具的人形成时期,时间约在200万年前。——译者注我们人类是很原始的,除了一些骨骸和旧石器,没有遗留下什么记载的东西。农业、家畜驯养、陶器制作和纺织技术仅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而文明存在的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五千年。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人类史其实都处在相对晚近的时代。从地理上对历史进行全球性考察,较从时间上考察要相对容易一些。但为了持有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于这样的历史学家来说,他的先辈们的立场,出乎意料地成了全面认识这个世界真实景象的障碍。
为什么要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呢?为什么要关照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所在地域以外的事物呢?这是因为现实要求我们具有这种较为宽广的目光。在最近500年时间里,地球的整个表面,包括大气层,都因为惊人的技术进步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然而,人类在政治上却尚未实现联合,我们彼此之间仍然是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的陌生人。这本来是我们从“消除距离”之前的时代继承下来的遗产,现在却使我们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现今世界范围内的不安、沮丧、紧张和暴力,说明了这种危险。人类无疑正在走向自我毁灭,除非我们能成功地形成天下如一家的状态。为此,我们必须相互熟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因为人类并非仅仅生存于直接的现在。我们生活在一条思想的河流当中,我们在不断地记忆着过去,同时又怀着希望或恐惧的心情展望着未来。
这种对历史进行全面研究的现实需要,是显而易见和无可争辩的。即使我们不是出于自我保存的目的来研究历史,我们也应受好奇心的驱使而对它表示关注,因为好奇是人性的显著特点之一。即使我们的生活已经非常繁荣且有着可靠的安全保障,我们仍应对我们置身其间的宇宙感到惊异。何况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社会(无论在何时何地)实现过这两个理想的目标。
我是积个人经验认识到这一点的。促使我研究历史的动力是贯穿我一生的好奇心。从我能记事的幼年起,我就有了历史的头脑。我的母亲是一位历史学家,她对历史的兴趣感染和激励了我。我也是在曾经当过水手的叔爷的影响下长大的。他曾是一条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一种三桅横帆的海船)的船长。有关他远航至印度和中国的故事曾令我激动不已。所以,我开始研究历史是出于好奇,尽管我是在幻梦中长大成人的,以为我将在一个性的、秩序井然的、和平的世界中安度自己的一生。直至1914年8月,当我26岁的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要面研究历史的真正理由。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唤醒了我去认识现实。也正是这一事件使我察觉到处理浩如烟海的史料的可行方法,而史料则是全面深入地研究历史所不可缺少的基础。
1914年我在牛津大学教书,讲授古典希腊的历史。那一年的8月,的头脑突然闪动出一个想法,公元前5世纪的史学家修昔底德已经体验到了现在令我惊诧的东西。他同我一样,为他所在的世界分崩离析、各邦间展开相互残杀的大战所震撼。修昔底德预见到,他那一代经历的大战开启了他当时所处世界的纪元,后来的结果证明他是正确的。我现在看到,古典希腊的历史和现代西方的历史就经验而言,彼此之间具有共时性。二者的历史过程也是平行演进的。我们可以对它们做一番比较研究。不久我还发现,希腊史和西方史乃是同类事物的两种范例,该类事物还有一系列其他样板。我当时计算出21种文明,现在抛开一些已灭亡的不算,我则统计出少有31种文明。对于比较研究来说,20或30个样本足以说明问题了。
本书内容如书名所示,试图将人类史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这意味我的考察始自人类史的开端,终至当前的1972年。同时也表明本书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考察。
就时间而言,我们的视野不只局限于规定的范围之内。在我们的动物祖先演变成人之后的最初50万年或大约100万年时间里,汤因比显然认为真人或晚期智人之前的猿人时期不属于人类史的范畴,这同古人类学界中存在的部分观点相一致。但就多数人的意见而言,人类史的开端被设定在能人即制造工具的人形成时期,时间约在200万年前。——译者注我们人类是很原始的,除了一些骨骸和旧石器,没有遗留下什么记载的东西。农业、家畜驯养、陶器制作和纺织技术仅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而文明存在的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五千年。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人类史其实都处在相对晚近的时代。从地理上对历史进行全球性考察,较从时间上考察要相对容易一些。但为了持有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于这样的历史学家来说,他的先辈们的立场,出乎意料地成了全面认识这个世界真实景象的障碍。
为什么要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呢?为什么要关照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所在地域以外的事物呢?这是因为现实要求我们具有这种较为宽广的目光。在最近500年时间里,地球的整个表面,包括大气层,都因为惊人的技术进步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然而,人类在政治上却尚未实现联合,我们彼此之间仍然是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的陌生人。这本来是我们从“消除距离”之前的时代继承下来的遗产,现在却使我们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现今世界范围内的不安、沮丧、紧张和暴力,说明了这种危险。人类无疑正在走向自我毁灭,除非我们能成功地形成天下如一家的状态。为此,我们必须相互熟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因为人类并非仅仅生存于直接的现在。我们生活在一条思想的河流当中,我们在不断地记忆着过去,同时又怀着希望或恐惧的心情展望着未来。
这种对历史进行全面研究的现实需要,是显而易见和无可争辩的。即使我们不是出于自我保存的目的来研究历史,我们也应受好奇心的驱使而对它表示关注,因为好奇是人性的显著特点之一。即使我们的生活已经非常繁荣且有着可靠的安全保障,我们仍应对我们置身其间的宇宙感到惊异。何况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社会(无论在何时何地)实现过这两个理想的目标。
我是积个人经验认识到这一点的。促使我研究历史的动力是贯穿我一生的好奇心。从我能记事的幼年起,我就有了历史的头脑。我的母亲是一位历史学家,她对历史的兴趣感染和激励了我。我也是在曾经当过水手的叔爷的影响下长大的。他曾是一条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一种三桅横帆的海船)的船长。有关他远航至印度和中国的故事曾令我激动不已。所以,我开始研究历史是出于好奇,尽管我是在幻梦中长大成人的,以为我将在一个性的、秩序井然的、和平的世界中安度自己的一生。直至1914年8月,当我26岁的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要面研究历史的真正理由。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唤醒了我去认识现实。也正是这一事件使我察觉到处理浩如烟海的史料的可行方法,而史料则是全面深入地研究历史所不可缺少的基础。
1914年我在牛津大学教书,讲授古典希腊的历史。那一年的8月,的头脑突然闪动出一个想法,公元前5世纪的史学家修昔底德已经体验到了现在令我惊诧的东西。他同我一样,为他所在的世界分崩离析、各邦间展开相互残杀的大战所震撼。修昔底德预见到,他那一代经历的大战开启了他当时所处世界的纪元,后来的结果证明他是正确的。我现在看到,古典希腊的历史和现代西方的历史就经验而言,彼此之间具有共时性。二者的历史过程也是平行演进的。我们可以对它们做一番比较研究。不久我还发现,希腊史和西方史乃是同类事物的两种范例,该类事物还有一系列其他样板。我当时计算出21种文明,现在抛开一些已灭亡的不算,我则统计出少有31种文明。对于比较研究来说,20或30个样本足以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