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梦吧 关注:16,005贴子:470,670
  • 14回复贴,共1

【剧透长文】群星揽怀-从长时空视角深析《星之梦》如何催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星之梦》(即planetarian)是key于2004年发售的科幻类视觉小说。这部作品凭借其催泪的剧情被认为是短篇视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在2016年推出过动画。对这部作品,十几年来有众多玩家对它进行了深入解读,特别是在科幻和机器人主题方面,我想我也不必多提。我想从剧本的角度,从个人与环境的错位上的“过时心灵:近代经久不衰的话题”、长时间尺度上的“繁星夜空:我们最早也最未来的知识”、大空间尺度上的“世界与我:人类视角下的集体与个人”三个方面,即从对逝去的世界的追怀、对星空梦想的探索和个体与集体的交互三个角度,分析一下我个人对这部作品是如何达成催泪效果的看法。

首先推荐一下视频(B站BV1Qa411c7Xo),不想看字的话可以看这个。
2楼回复区有楼层导航,欢迎挑喜欢的部分阅读~


IP属地:重庆1楼2020-11-18 20:30回复
    过时心灵:近代经久不衰的话题
    回顾星之梦给我们的感动时,首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对星野梦美产生怜惜的感情?仅仅是因为她是可爱却被抛弃的机器人么?
    星野梦美确实可爱,也确实由于被抛弃而很可怜。但我们在星野梦美上产生的怜惜之情,似乎与我们对被丢在垃圾堆里的布偶,或者对被放在路边纸箱里的小狗并不相同。星野梦美拥有一套完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机娘,她具有“工具性”,不需要群居等精神需求,只有不断绝的工作愿望。同时,她也似乎具备一部分人性,比如对“大家还会回来”这一点的怀疑,见到男主角时的喜悦等等。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情况该做什么事情,她拥有完整的判断方法。玩家对梦美的怜惜之情与这种工具性和人性中的具体特征有关。

    这种工具性和人性哪里让人怜惜呢?除了一般的同情心以外,还有一种隐秘的情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星野梦美根据自己的既有观念做出的选择,在男主角(和玩家)眼里,显得傻傻的有点呆萌呢?难道是制作她时出了错么?星野梦美身上最矛盾也是有魅力之处也在这里。星野梦美学会的观念并没有问题,就像星野梦美自己所言:“出故障的不是自己”,但是,作为人造物,她无法否认世界发展的合理性,无法做出出故障的是“世界”的判断。事实上,出故障的确实不是她自己的机能,也无法否定已经发生的世界变化的合理性,因而无法说出故障的是世界。导致这种“都没故障,但不对劲”的原因是星野梦美脑袋里不能随环境变化的既有观念。讲人话的话,自己机能没毛病,自然世界的规律没毛病,毛病只能归结于看世界的眼光(即既有观念)。
    星野梦美不是一个普通的机娘,她是一个被人类抛弃的、与计算中心失去联系的、知识被世界的变化远远地甩在脑后的机娘。她脑袋里装着的,是上一个时代的道德、行为准则,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用的也是上一个时代的形式。然而,世界由于战争,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剧变,失去能源与知识更新的星野梦美,丧失了适应新世界的能力。男主角与她的对话好似“跨服聊天”。故事里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弱肉强食,人类苟延残喘的世界,因此,美和亲善不再在这个战争都市合适宜,男主角脑子里装的首先是如何生存。而星野梦美还无可改变地停留在过去,她友善地对待男主,满心以为男主会因为自己打印的优惠券、破铜烂铁凑成的花朵而感到愉悦。男主与星野梦美很难相互理解。即使男主能适应星野梦美的想法,但星野梦美是非常难以适应男主,难以适应男主的思维方式和这个世界的变化的。
    这种无法适应产生了不少滑稽效果,同时也成为了让星野梦美给不少迅速留下印象的原因。她心中怀抱着友善、助人为乐、喜欢关心人等美好的品格,在有限的电力充沛的时间里恪守着和平时代的生活方式。她如同被时代甩开的老人,按照自己自认为无比合理的正确方式,却被时代形势甩在后面。她做出的许多举动,其实并不利于在这样一个电力将竭,环境恶劣的无人都市里生存下去。她带着曾经的友善的观念,又失去了适应世界的能力,既像一个垂老而不知变通的老人,又像天真,不知世间险恶的小孩子。以她的观念,做不出“要想继续为人类服务,就得抛下天文馆,跟着男主角走。”这种判断。
    当这样一个角色不得不与世间的新的形势摩擦与碰撞时,几乎注定会发生勉力维持的旧美好被新形势磨灭的结局。而在这种碰撞与摩擦中,会迸发出强烈的悲剧力量。


    IP属地:重庆2楼2020-11-18 20:31
    收起回复
      暗合时代精神的话题
      我们为什么会被这种过时心灵与流变的现实间产生的摩擦感动到呢?
      这种新旧碰撞不是新鲜题材,它与近代以来流行的关注乡土和人的思维变迁的作品很像。这种摩擦是暗合我们的时代精神的。
      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我们这个世界走上了越来越快的变迁之路。然而,发展和信息流通的不平衡使得大量的人,心里的观念、道德准则、行为方式都落后于时代,而他们与新的时代在必然发生的遭遇中将擦出互不理解的剧烈火花,过时心灵成了近代以来文学关注的话题。从契科夫的《樱桃园》、到狄更斯、巴尔扎克对新的工业社会的描写、再到近来中国那些回望乡土的小说。无数经典成就了大量文豪。
      需要注意到,对人类社会而言,道德有这两个特征:功利色彩(为生产力发展服务),和文化的滞后性(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功利色彩体现时代道德中发挥“稳定、高效”等作用的一面,文化的滞后性体现时代道德中“非功利”或“过时、陋习”的一面。我这种归纳受功利主义道德观影响,你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解释),它是落后于时代的生产力又随时紧跟的。然而,对个人而言,道德观念的改变由于必然冲击旧道德观念,因此必然在旧道德观念的束缚下产生痛苦和迷茫。因此,要对社会现实产生新认知,并改变自己的道德观念是困难又痛苦的。
      这类话题让我们感同身受,因为我们作为当代人正身处其中。我们学的东西往往是落后的,直到用时才不得不改正。被时代的变化追着跑,这成了当代人的一种普遍感受。
      所以,星之梦的迅猛的催泪效果,不仅仅是普通的展现美好,之后毁灭掉的过程。尽管作品是科幻背景,但星野梦美的个人经历有典型的一面,具有普遍共通性。男主角引导着读者站在新世界新道德观的视角上,看曾经的(并且是与屏幕外的读者的生存环境的道德观相似的)星野梦美几乎不能发展的道德观。看纯洁无暇的梦美与混乱无序的时代的鲜明反差,看那些曾经珍视的美好之物,是如何因为与实际环境不符而走向崩溃的过程。
      玩家不仅在看梦美,也与自身这种难以言语的处境暗合,感同身受,因此能被她所打动。


      IP属地:重庆3楼2020-11-18 20:31
      回复
        繁星夜空:我们最早也最未来的知识
        《星之梦》中第一个情感上的高潮是天象馆里的星空投影。要是投影的不是星空,效果会如何呢?这需要考虑到星空题材的特殊性。
        天文的效果
        关于你喜不喜欢星空,关于人类为什么关注星空,关于星空题材在作品中有什么效果,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

        可以注意到,天文这个题材很特殊。首先,它是人类最初的知识之一。人类祖先从变化的星空中获得了气象的基础知识,也利用星空发展了最早的文化:神明崇拜、星象艺术。当你抬头仰望星空时,你的祖先,全身长满毛的佝偻的人猿,也正在几千年前抬头仰望,充满好奇地看星河流转,积累人类最早的知识。可以说,天文知识同人类智慧一起产生。
        同时,天文知识是任何时代任何人的共有知识。可以说每个人都抬头仰望过夜空。它就如同母亲的乳汁,父亲抚触,给每个人作为人最早的教育。
        必须承认,这样的古老知识不止天文。但天文还具有一项特殊性:天文是最未来的知识。
        地理同天文一样,是人类的元初知识,但对地理而言,人类的足迹基本上踏遍了地球每个角落,人类目前自以为对地球地理有了整体上的把控,缺的只是细节。
        对天文而言却不同。人类目前认为宇宙是浩瀚、充满未知的。科幻方面运用得最多的想象,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突破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计算机。我们意识到,在人类的摇篮-地球之外,漫天的星空有无数的谜团,它们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空间、资源和可能性。我们发现,我们自古如此着迷的星空,在当代视角的功利眼光下也如此令人着迷。可以说,在实验室测量星空的科学家,某种程度上,正像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冒险者。
        星之梦中也确实是这么运用了天文题材。在特别纪念投影中,玩家跟随梦美柔和的讲解,回顾了人类从洞穴仰望到登上太空的历史,仿佛经历了人类发展的一场梦,又仿佛自己的生命随人类代代发展奋斗,穿越了无数的时光。玩家在这段星空回味之旅中,仿佛体会到了自己经历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得到了生命长度延长的错觉。
        总结一下,天文题材为什么拥有博大的魅力:它是少有的在时间上具有长贯穿性的知识领域,在这个题材中,比较容易使玩家代入从远古到未来的,贯穿人类历史的长时间尺度的想象漫游之中。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科幻选择天文题材时,容易具有渲染出广博浩瀚的效果。


        IP属地:重庆4楼2020-11-18 20:32
        回复
          天文探索史的效果
          在特别纪念投影中,星之梦对天文的关注主要放在了天文的探索历程上。重点展示天文探索史起到了什么效果呢?
          我们读故事时,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说有个共同的期望情节:角色通过行动,获得某种期望的结果。这种期望同阅读行为本身是一致的:阅读(玩游戏 特征以文字描述为中心的游戏)本来就是通过耗费时间精力去理解文字,期望得到某种感受或思想的过程。因此,故事中与这种行为本质最接近的“通过某种奋斗得到某种成功”的热血故事可以说是最大路货也是永远不衰的故事题材。天空探索史符合这种“努力取得进展”的结构,因此能给读者玩家与热血故事类似的效果。
          这种“努力取得进展”的结构,与史诗也类似。尽管身处的是后末世的世界,但是,男主角的生存状态,与人类元初的洞穴生存状态是差不多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挣扎求存,偶尔抬头仰望星空,希冀未来。此时,天文探索史如同人类成长史,具有了和史诗一样的唤起集体潜意识、集体记忆的效果。
          一句话总结,天文探索史是令读者想起了人类和个人的探索、努力并成功的过程,而这是使故事直接打动读者的元素。


          IP属地:重庆5楼2020-11-18 20:32
          回复
            世界与我:人类视角下的集体与个人
            然而,我们上面提到的“星空探索史与个人奋斗过程相似,也与阅读体验相似”这一点,其实能套用到各种各样的题材中。为了说明星之梦打动人的“群体的星空探索”的特殊性,也许不仅要探索上文提到的“星空”与“探索”的特殊性,还要探索“群体”的特殊性。

            我们可以从这个问题出发:为什么人类取得了某种成绩时,你作为个人可能会感到振奋。或者说,你作为群体的一员(例如家庭、地域、国家等群体),当群体取得了某种进展时,你可能会感到振奋。
            这似乎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我个人自身有利”。毕竟,群体的得到好处并不一定会落到个人头上,它可能会被群体里的其他个人完全攫取走,类似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集体认同感带来的自我实现感可能是原因之一。
            有时,我们会觉得“我”的全部活动目的,最终应该落到我的物质存在或者精神存在上,简单点讲就是,我活着为了我自己舒服,或者说我活着是为了自己开心。这种作为个人的“我”的生存态度既是自古有之,也是近代人文主义所推崇的潮流。但人的精神需求不止于此,从个人出发寻求集体中的自我实现也是一种本能。
            对集体的认同是不固定的。有时,我活着是为了我和“另一半”,是为了家庭、小集体、地域、性别、国家、种族、人类,甚至是宇宙的所有物质。也许,即使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但“这种”利己不具备稳固地把“己”设定为“从头到脚的个人”或“独立自主”的精神上。类似于蚂蚁、蜜蜂,人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在“我们”中放下小“我”,实现超越肉体的“我”的感觉。
            扯了这么多,回落到《星之梦》上。在《星之梦》中,这种群体认同是落到全人类身上的。“人类”是一种我们这个时代比较容易使人达成集体认同感的方式。《星之梦》关注的不仅是几个主角的个人命运,它通过背景描述和星象纪念投影,还试图将玩家引导到人类视角,关心末世时人类群体的命运。随着星野梦美带玩家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玩家比较容易寻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感。这有点类似于所谓的“主题升华”。当读者感觉自己不仅是在看一个后末世的机器人的故事时,还是在共同经历全人类的悲剧命运时,能从集体认同感中得到一种归宿感、实现感、使命感,从而获得更丰富的阅读愉悦感。


            IP属地:重庆6楼2020-11-18 20:32
            回复
              从集体中找回个人
              不过,如果作品仅仅将视角放大,强调个人行为对集体的意义,作品的情感上的张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我们会对有些“假大空”的“爱国、讲道德”之类的宣传品产生反感。
              先不提这些宣传品同个人主义的冲突。可以看到,在大多时候,当我在寻求我们,个人在寻求集体时,即使在集体认同中拓展了生存的意义,但个人体验并未离场。“我们”与“我”毕竟是不同的,人并做不到通过“我们”而彻底忘记“我”的存在。借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很难追求了高层次的需求就彻底抛下低层次的需求。因此,要是作品中片面强调“我们”,而完全忽视“我们”中作为个体的“我”的独特性,将会显得空泛,夸夸其谈。
              幸好,《星之梦》不仅通过纪念投影将视角从“个人命运”转向“人类集体”,还通过梦美被击穿后的记忆,成功从“人类集体”回到了“个人命运”上。在梦美的记忆里,作品展示了在人类的大环境下,个人在其中有怎样的命运。群体的命运不仅仅是群体的,还落实在了个人的命运之上。玩家的视角从云端再次回到土地上,不过,玩家在看土地上个人的命运时,还没忘记云端的、人类的视角。这使得个人的命运具备了更深的必然性、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从而加深了悲剧性,成功催泪。
              从剧本结构上看,星之梦有两个容易催泪的事件:第一个是星空纪念投影,这一部分强调个人在世界中的状态,视角从个人转到人类,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不是孤独的齿轮,而是作为人类大生命的一部分,这让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不仅是个人的活动,还有种全人类活动的感觉。第二个是在星野被击毁时,这部分强调了世界下个人的出路,视角从人类回到个人,让我们没有迷失自我是一个小齿轮的本质,我们确实是大生命的一部分,但也仅是齿轮那么小的一部分而已。这种个人视角与人类视角的结合,人类尺度的时间和人生尺度的时间的变换,成功做到了升华而不空泛的效果。
              总结一下,从个人泛去群体,预示着个人是群体命运的一个成分。群体回到个人,预示着时代力量裹挟着个人的命运和生存。光谈个人命运显得狭隘,光谈群体命运显得空泛。《星之梦》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做到将个人本能与集体潜意识共鸣起来,交汇成动人的巨大力量。


              IP属地:重庆7楼2020-11-18 20:33
              回复
                《星之梦》的缺点,以及最后总结
                最后稍微聊一下我个人认为的《星之梦》的缺点。涼元悠一是一个结构工整,展开平稳的作者,但是他不擅做丰富和有冲击性刺激性的情节设计,又缺乏耳目一新的深度思想表达。举个例子,梦美挡炮那里,尽管作过铺垫,但太中规中矩了。同时,涼元悠一对人类交往间的微妙情感缺乏探索。这两点汇在一起呈现创造性的不足。这种创造性的不足使涼元悠一既提不高产量,又很难拿出内容丰富的长篇。因此,我个人认为短篇和在长篇里写支线确实是他这样一个综合水平不错但灵气不足的剧本家的好选择。他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不管是在key还是后来在Leaf,他也依旧打下手打得不错。
                总结一下,《星之梦》让我们感动的,也许就是它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生存处境:身处时代快速变化,美丽易逝的洪流中,头上是横亘古今寰宇静静注视人间的星星,身边是匆匆而过人群。用全人类的眼光时,我们仿佛超越了自己,但在角色命运中,我们重新回想起那个让我们永生又预示着生命迅速消殒的星之梦。
                最后推荐下视频(B站BV1Qa411c7Xo)不想看字的话可以看这个~


                IP属地:重庆8楼2020-11-18 20:34
                回复
                  好评


                  IP属地:广西9楼2020-11-19 00:27
                  回复
                    我好像在知乎上看到过这篇文章。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1-20 23:5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2-04 00:09
                      回复
                        写的好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2-26 15:59
                        收起回复
                          楼主分析的很好,希望能坚持为galgame撰写评论分析


                          IP属地:北京14楼2023-08-25 0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