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爱这个人而不爱那个人?
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个人或某种人情有独钟?
从心理情感需要的角度我恋爱对象的选择做一个心理需要分析。每个人出生之后都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择偶标准和择偶观。
这种影响一是直接的影响,父母告诉孩子应该找什么样的人适合恋爱以及如何恋爱;二是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父母对于恋爱和性的话题都比较避讳和含蓄,甚至避而不谈。我们主要分析间接的影响,目前最流行的理论是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对于一个人在择偶对象上的选择。但是真实的恋父或恋母情结,并不像我们平常想的那样找一个比自己岁数大的男人或女人就是恋父或恋母情结,或者是自己本身很依恋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就是恋父恋母情结。
当然,这些都是恋父恋母情结的体现,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恋父或恋母情结有更为广泛的定义才对,首先我将它成为恋亲情结,因为目前很多孩子并不一定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们依恋的对象不再是父母而成了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了,另外还有一些成长在孤儿院的特殊孩子们,他们依恋的对象可能就是院长阿姨或院长叔叔了,还有老师、明星、邻居等等,所以将恋父恋母情结改称为恋亲情结更加合适,亲,既有亲人的意思也有亲近临近的意思。
父或母,既指有形的父母,如父母的外貌长相性格,也指无形的父或母,如父母给自己的感情或感觉。记得有个记录片讲一个小鸭子出生在母鸡窝里,后来他叫母鸡为妈妈,学会了母鸡妈妈的一些生活特性,而且他不会游水,如果假设他以后谈恋爱的话,也很可能找鸡来谈恋爱而不是鸭子,呵呵。在这里我着重分析的是恋爱对象选择上面的恋父恋母情结,所以不去谈这种情结对每个人自身性格的影响,而谈对恋爱对象选择上的影响。
我将恋亲情结在恋爱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外形恋亲情结。
很多一见钟情就是建立在这种情结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的将异性父母和邻居老师明星的形象内化为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形象或白雪公主形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副恋人地图,在后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按图索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人或某些人一见钟情而对其他人不会发生这样现象的原因。除了在外形上会无形中按图索骥外,我们无意中还会附着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因为父亲喜欢抽烟而自己无形中也喜欢抽烟的男士,还有手势、声音、动作、性格(比如豪气仗义)等多方面去寻找相似点。
第二类是内在恋亲情结。
细水长流型的恋爱多是这种类型,最初的外表并没有吸引两个年轻人,或者是只是单方面的吸引,但是随着交往的加深,会欣赏对方内在的气质、性格、人格,比如积极上进、乐观、刻苦、温柔、体贴、有个性、有爱心、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等等。恋情的长久和婚姻的稳定,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或稳定的基础则是这种内在恋亲情结在起作用,建立在内在恋亲情结基础上的男女,吸引彼此的是自己一直熟悉的父亲或母亲身上的优点内在,自己如果否认就等同于否认自己的父母亲,而且这种内在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它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核心气质。
男人会欣赏或被某些女人身上的特质(主要是性格)所吸引,比如有爱心,善良,孝顺长辈,会体贴人,独立,成熟,会为人处世,等等,女人会欣赏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积极上进、乐观、风趣幽默等特质的男士,这种吸引,是全方位的,也是有核心和重点的吸引。比如两位男士同时追求一位女士,其他的条件都差不多,但是一位男士在一次逛街的时候给了一个乞讨的小男孩10元钱,而另外一位男士在一次逛街的时候为一位乞讨的小男孩勇敢的与城管较量,在这两位男士身上体现出了两种特质,一位是爱心,一位是勇敢,这位女士会如何选择呢?
两种品质都是很好的品质和特质,如果两者只能选择一种的话,那么女士一般会挑选自己最欣赏和最在乎的特质,而她挑选的依据,则是来源于她自己内心的欣赏,而这种欣赏则是源自于她的异性亲人身上所具有的特质,比如父亲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可能更加倾向于第一位男士,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她可能更倾向于第二位男士。
第三类是反恋父恋母情结,即反向补偿心理。
包括外在和内在的反向补偿。比如自己的父亲很矮,爱抽烟喝酒,对母亲不好经常打骂母亲,女儿就可能在自己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选择一个个子中高,不抽烟不喝酒,对女士很绅士的男人,而且对这种男人很欣赏和爱慕。这就是正向补偿。也有负向补偿的特例,例如父亲老实巴交,勤劳,肯吃苦,不擅长人际交往,平时在人际中很吃亏,有些女性挑男朋友的时候,就会被社会上一些混混所吸引,他们有霸气,会甜言蜜语,很吃得开等等,满足了女孩的内在补偿心理。
最极端的例子是,女人明知道这个男人不爱自己,或者这个男人在其他人眼里本质很坏,比如抽烟喝酒赌博暴力等,但是女人就是爱他。女人爱的不是他这个人本身,女人意识中知道这个男人不好,但是她就是傻瓜似的爱的一塌糊涂,原因则在于他的坏气质正是她好父亲身上所没有的。再比如一个性格很温和的男士,他的母亲也是属于中国传统的善良、吃苦、忍耐的女士,男士很可能被爱撒娇、独立性差、不会生活计划的女生所吸引,这就是反向补偿心理在作祟。反向补偿作用,在恋爱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我把这种吸引力称为最致命的吸引力,很多爱的轰轰烈烈山盟海誓,最后以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悲剧收场的爱情,就是这种情况。因为补偿所以致命,因为缺乏内在恋亲所以分手,从某种角度上似乎是注定的悲剧。
那什么样的恋人才是最完美的恋人呢?理论上是三者的组合:20%外在恋亲+60%内在恋亲+20%反向补偿。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会为了追求三者中的一种而不顾一切,比如外在,比如补偿,如果是追求第一、三种而放弃了或忽略了第二种,除非以后他或她身上具有这种内在,否则迟早会是一种悲剧。如果有了第二种,而第一三种缺甚至缺很多呢?这种组合被称为遗憾的婚姻或恋爱,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分手或离婚,但是会遗憾,特别是面临着身边出现了符合第一、三种的异性的时候,这种遗憾会更加明显,严重的同样会导致出轨甚至是离婚,关键在于遗憾的那方如何调整自己,如何去面对了。
无可否认的是,我们选择了这样的对象,那我们自己是否符合对方的期望呢?除了情感的心理需求外,我们还要考虑现实的生活需要,生理需要,也要加入每个人是一个变化的个体,他或她的恋爱观尽管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但是选择权仍然在于他(她),变化权仍然在于他(她)。
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个人或某种人情有独钟?
从心理情感需要的角度我恋爱对象的选择做一个心理需要分析。每个人出生之后都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择偶标准和择偶观。
这种影响一是直接的影响,父母告诉孩子应该找什么样的人适合恋爱以及如何恋爱;二是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父母对于恋爱和性的话题都比较避讳和含蓄,甚至避而不谈。我们主要分析间接的影响,目前最流行的理论是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对于一个人在择偶对象上的选择。但是真实的恋父或恋母情结,并不像我们平常想的那样找一个比自己岁数大的男人或女人就是恋父或恋母情结,或者是自己本身很依恋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就是恋父恋母情结。
当然,这些都是恋父恋母情结的体现,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恋父或恋母情结有更为广泛的定义才对,首先我将它成为恋亲情结,因为目前很多孩子并不一定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们依恋的对象不再是父母而成了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了,另外还有一些成长在孤儿院的特殊孩子们,他们依恋的对象可能就是院长阿姨或院长叔叔了,还有老师、明星、邻居等等,所以将恋父恋母情结改称为恋亲情结更加合适,亲,既有亲人的意思也有亲近临近的意思。
父或母,既指有形的父母,如父母的外貌长相性格,也指无形的父或母,如父母给自己的感情或感觉。记得有个记录片讲一个小鸭子出生在母鸡窝里,后来他叫母鸡为妈妈,学会了母鸡妈妈的一些生活特性,而且他不会游水,如果假设他以后谈恋爱的话,也很可能找鸡来谈恋爱而不是鸭子,呵呵。在这里我着重分析的是恋爱对象选择上面的恋父恋母情结,所以不去谈这种情结对每个人自身性格的影响,而谈对恋爱对象选择上的影响。
我将恋亲情结在恋爱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外形恋亲情结。
很多一见钟情就是建立在这种情结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的将异性父母和邻居老师明星的形象内化为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形象或白雪公主形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副恋人地图,在后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按图索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人或某些人一见钟情而对其他人不会发生这样现象的原因。除了在外形上会无形中按图索骥外,我们无意中还会附着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因为父亲喜欢抽烟而自己无形中也喜欢抽烟的男士,还有手势、声音、动作、性格(比如豪气仗义)等多方面去寻找相似点。
第二类是内在恋亲情结。
细水长流型的恋爱多是这种类型,最初的外表并没有吸引两个年轻人,或者是只是单方面的吸引,但是随着交往的加深,会欣赏对方内在的气质、性格、人格,比如积极上进、乐观、刻苦、温柔、体贴、有个性、有爱心、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等等。恋情的长久和婚姻的稳定,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或稳定的基础则是这种内在恋亲情结在起作用,建立在内在恋亲情结基础上的男女,吸引彼此的是自己一直熟悉的父亲或母亲身上的优点内在,自己如果否认就等同于否认自己的父母亲,而且这种内在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它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核心气质。
男人会欣赏或被某些女人身上的特质(主要是性格)所吸引,比如有爱心,善良,孝顺长辈,会体贴人,独立,成熟,会为人处世,等等,女人会欣赏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积极上进、乐观、风趣幽默等特质的男士,这种吸引,是全方位的,也是有核心和重点的吸引。比如两位男士同时追求一位女士,其他的条件都差不多,但是一位男士在一次逛街的时候给了一个乞讨的小男孩10元钱,而另外一位男士在一次逛街的时候为一位乞讨的小男孩勇敢的与城管较量,在这两位男士身上体现出了两种特质,一位是爱心,一位是勇敢,这位女士会如何选择呢?
两种品质都是很好的品质和特质,如果两者只能选择一种的话,那么女士一般会挑选自己最欣赏和最在乎的特质,而她挑选的依据,则是来源于她自己内心的欣赏,而这种欣赏则是源自于她的异性亲人身上所具有的特质,比如父亲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可能更加倾向于第一位男士,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她可能更倾向于第二位男士。
第三类是反恋父恋母情结,即反向补偿心理。
包括外在和内在的反向补偿。比如自己的父亲很矮,爱抽烟喝酒,对母亲不好经常打骂母亲,女儿就可能在自己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选择一个个子中高,不抽烟不喝酒,对女士很绅士的男人,而且对这种男人很欣赏和爱慕。这就是正向补偿。也有负向补偿的特例,例如父亲老实巴交,勤劳,肯吃苦,不擅长人际交往,平时在人际中很吃亏,有些女性挑男朋友的时候,就会被社会上一些混混所吸引,他们有霸气,会甜言蜜语,很吃得开等等,满足了女孩的内在补偿心理。
最极端的例子是,女人明知道这个男人不爱自己,或者这个男人在其他人眼里本质很坏,比如抽烟喝酒赌博暴力等,但是女人就是爱他。女人爱的不是他这个人本身,女人意识中知道这个男人不好,但是她就是傻瓜似的爱的一塌糊涂,原因则在于他的坏气质正是她好父亲身上所没有的。再比如一个性格很温和的男士,他的母亲也是属于中国传统的善良、吃苦、忍耐的女士,男士很可能被爱撒娇、独立性差、不会生活计划的女生所吸引,这就是反向补偿心理在作祟。反向补偿作用,在恋爱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我把这种吸引力称为最致命的吸引力,很多爱的轰轰烈烈山盟海誓,最后以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悲剧收场的爱情,就是这种情况。因为补偿所以致命,因为缺乏内在恋亲所以分手,从某种角度上似乎是注定的悲剧。
那什么样的恋人才是最完美的恋人呢?理论上是三者的组合:20%外在恋亲+60%内在恋亲+20%反向补偿。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会为了追求三者中的一种而不顾一切,比如外在,比如补偿,如果是追求第一、三种而放弃了或忽略了第二种,除非以后他或她身上具有这种内在,否则迟早会是一种悲剧。如果有了第二种,而第一三种缺甚至缺很多呢?这种组合被称为遗憾的婚姻或恋爱,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分手或离婚,但是会遗憾,特别是面临着身边出现了符合第一、三种的异性的时候,这种遗憾会更加明显,严重的同样会导致出轨甚至是离婚,关键在于遗憾的那方如何调整自己,如何去面对了。
无可否认的是,我们选择了这样的对象,那我们自己是否符合对方的期望呢?除了情感的心理需求外,我们还要考虑现实的生活需要,生理需要,也要加入每个人是一个变化的个体,他或她的恋爱观尽管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但是选择权仍然在于他(她),变化权仍然在于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