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式吧 关注:9贴子:400

回复:瀑布老师、烟花等老师的教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两个问题请回答:一、你练拳是口有唾液,还是口干舌燥?
二、手脚束住,原地翻滚能不能做?
再来个脊柱纵力的,问题三,坐板凳上,两脚悬空,能沉尾闾跳起来吗?虽然我屁股只能勉强离开一点,但这个也是能做的。网上也有视频。
翻滚是脊柱转圈形成的横力,尾闾跳起是脊柱的纵力。内家拳的龙虎二力。功夫可以不高,但如果连这些东西都没有,练得就不是内家拳。
脊柱是根,唾液是水。
身有龙虎任纵横。这些脊柱上的东西,现在在网上都不是秘密。
入门练法是想象尾闾骨盆处一盆水不动,走猫步,平行等距。多站板凳桩,定住尾闾。
尾闾能动,脊柱慢慢就活了。
4.“束展二字一命亡”这是心意六合拳谱上的文字,话说的有点大,不过“束展”确是心意拳的体用之核心。今天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束展”并不神秘,它就是一 种以脊椎的弯曲和伸展为主要的运动形式而已,是比武禹襄的“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的拳学理论更旱的武学实践总结。
后世戴家心意一系对束展又多有阐示:束者,缩也;展者,放展也,束是缩身蓄劲,展是长身发劲。束老紧,也就是陈明洁老老先生常说的:插的老一点;展如离弦之箭,松弹而出。老谱中有云.“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全在洞中藏,左右盘步能下势,束展二字一命亡”。
戴家拳谱中关于“束展”的练法有这么几句:“束静展动意深良,动静两字柔和刚,学者要知如何练,关键仅在天地翻。”在戴良栋的 《散谱》中将“天地”各分为内外之别,天庭为外天,胸部为内天;下颔为外地,丹田及小腹为内地。束展二势,如卦象之坎离。束身之势合离中虚,天吞而地吐; 展身之势如坎中满,地收而天出,此既为“天地翻”。
5.【原文】以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形于外,含藏先天之本,性命生死之道,阴阳为母,四象为根,以夺阴阳之造化,扭转乾坤之炁机。
此一段文字见于近年来问世的《姬际可自述》,虽有后人伪造的嫌疑,但拳学价值很高,故采用之。“中”者,以道家论,最早见于《庄子》“枢得环中,乃托环以养中”,“环中”者,循环而无端也。----成环以养中。太极拳的成圆,以圆化直之法。
峨眉派有一式能通过手足的“十宣穴”将散于四肢的真气逼回中宫,心意门的同好可以借鉴。
。“四象”者,即戴隆邦所传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也,戴二闾后,山西有人将“虎抱头”改为“猴相”。阴阳造化之母既是先天一气,至于“扭转乾坤之炁机”,即是以后天返先天,如《阴符经》所示:逆行盗取先天之真阳。
6.心肾交合”是指心火下降,与肾水相交,这是玉液还丹的基础,是“地天泰”卦。
【原文】起望高束身而起,落望低展身而落。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手脚随,三节自可齐。
此段属河南老谱,有少林心意把的特点,强调滚身,既是揉筋搓骨的练法。至戴隆邦时改为“束身而起,展身而落”,这是强调用时要不拘一格,顺势而发。但自古以来内家拳的练法和用法就有差异,练习束身而起时,要走出蹬劲和纵劲;展身而落时,要打出扑劲和拓劲。身动如山飞,以身带步,是心意拳行动的准则,以丹田为周身的根节,则“三节自可齐”。
【原文】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静生光芒,动则飞腾。
此段引于山西宋家所藏的《内功四经》,据说原藏于沈阳故宫的工部库,“清始之初,总宪王公得之于水底石函中,上卷名剑丹;下卷名内功。百年之后·南溪子悟透,方知是宝,传与知己。”以上文字见于宋世荣先生的手迹。
龟尾”即指尾闾,尾闾为内丹周天的三关之首。尾闾骨内有九孔,是敛炁入骨之处,敛炁之前先有升气。
7.刚学打拳,有人来问脊柱发力,我们就笑。脊柱是根,守中线就是束力以养脊柱。一般人为什么做不了原地翻滚,是因为脊柱力分散到肩胯四肢了。守中线是把这个力收回来以养脊柱。脊柱根正苗红了,才能内壮。敛力成线,类似自己给自己扎针灸。揺脊柱发力是大忌。这东西叫抖绝,是生死关头以命换命的东西。
8.鲤鱼一抖,命已经去了不少。道理是用了脊柱力,脊柱散了。我以前写过勿揺尔脊的帖子,说过这个道理。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丹道用词,是微微蠕动,这是根的生机。
9.抖脊发力易,温养脊柱难。所以薛师讲时时注意脊柱正直。杨师进退如猿猴,那是人前显贵,不是练法。历史上能打的,结局都不好。得真传守住不打的,才能颐养天年,百岁而去。所以太极拳变成太极操,养生拳,其实是件好事情。高术莫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21-02-28 08:50
回复
    问题:缠法如何能保持移动中双脚距离不变
    弄懂这个问题,是提高缠法的关键所在。
    这是个涉及缠法的来源问题。答案很简答,一个字就可以了。
    如果答不上来,就不能说“太极拳,缠法”也。
    附:
    1.这是移动中双脚间距的控制问题。
    擂台格斗,无论是控制自己和对手的距离,还有控制自己的攻防重心,都离不开对自己脚步的距离控制。
    无论拳击,击剑,散打,乒乓球,都有基本的步伐训练。
    举个简单例子,别人向背后移动来攻击你,你怎么调整自己的脚步以应对。
    希望练缠丝的吧友考虑下这个问题。
    乱采花时,脚步怎么调整?
    *王浩浩:这不是别人的问题,应该是你的问题。进也缠、退也缠,进退皆缠。
    明缠法者,如右步前出,绝不以右腿脚做跨探主妄用力之举,必以左向后缠,而得右向前去之阴助阳为大理。
    烟花老师:你说的对,迈右腿,是以左助右,再加上以右制左,后面的左腿可以停住。这是轴与轴之间的力。
    回复 太极王浩浩 :轴与轴之间是横力,两轴之间形成横力来控制距离。明白吗?缠丝一说,必须绕轴而缠,或者收缩成轴。轴与轴之间的力,很多人练不出来。
    2.贴吧用户:楼主的命题有点含糊不清。
    这个“移动中”,你是指重心偏移还是指步法转换?
    若说是移动重心,两脚不动,只要实胯旋沉脚蹬地腿先顺后逆缠,另一侧腿同步先逆后顺缠由虚变实腿。
    如果是说步法转换,不存在保持双脚距离不变的问题,但缠法依然存在,一般都是逆缠收腿,顺缠出腿。
    不练陈拳的,有此困惑也算正常。
    3.是重心前移,两脚前后几乎同时平滑出去。拳击最基本的进退步训练。如果你无法保持双脚距离不变,就很遗憾,练得有缺陷。
    4.两腿如两轴,轴与轴之间是横力,两轴之间形成横力来控制距离。缠丝一说,必须绕轴而缠,或者收缩成轴。轴与轴之间的力,很多人练不出来。
    *太极王浩浩:运步大小,皆在以目标远近机势而参,所以才有了腾窜之法,等距之说着实多此一举而无用。
    *太极王浩浩:不懂开合即不懂拳,运步法度更不在题外,步无收以何运?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回复 太极王浩浩 :你的缠丝,只是一半拳,少了纵力协调,纵横变化,难以精确控制距离。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回复 太极王浩浩 :步子不用收,前后交换,每步都是稳的。原地小跳,练习前后步会不会。
    *王浩浩:看来你真的不懂太极步的,开胯圆裆即是横,左缠右去得前后,你去好好练练拗步,就有可能真懂太极步的内涵和精髓之处了。
    等距而移,也只有王八需要那样,但王八永远无法做到虚实,你不是整天讲单重么,等距之下的单重是如何实现的?
    *回复 太极王浩浩 :你没练明白,当然不懂了。两腿相同,合二为一,这也是单重。美人鱼懂吗?
    缠丝劲的先天缺陷,就是不会原地跳。
    回复 太极王浩浩 :所以拳击滑步,跳步的练法很对路,也是正确的攻击方式。
    *回复 躺在床上看烟花 :胡说八道,缠丝不过滚转之法,不违和于它用,腾窜跳跃乃陈拳之强项。
    *回复 太极王浩浩 :怎么用缠丝来原地起跳?讲讲。
    *回复 躺在床上看烟花 :你得先整明白能跳起的动力源在哪里,
    再思考跳起时如何还能蹬人以猛,关键不要忘记用你的等距大法
    如果你沦落到以现代搏击术来解读太极拳,那就不要还扯什么太极拳缠丝劲了,都不在一个频道,说啥呢
    *回复 太极王浩浩 :所以说你未得真传。你没学过脚要踩对位置吧,没学过脚动手随吧。所以就不相信这些是正确的训练方法。
    *回复 躺在床上看烟花 :太极拳的思想,以内变为主,随势借力,这是根本,不是拳击那样主动妄为的蛮横思维,你们这些内家高手,竟然总是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正确的东西,得到不同地方不论哪里,都能经得住推敲实证,否则定然是唯心的无用说辞。
    *回复 太极王浩浩 :你以为拳击高手是***。太极拳是内壮的拳,体内的筋骨不能强壮,正位,弱点处的肌肉练不出来,就白练了。
    练对了,身上是有东西的。我跟你说的原地翻身,尾闾纵跳,都是入门的东西。
    回复 太极王浩浩 :现在陈拳的练法,是打不过拳击的。移动作战的能力不行。拳击是大巧若拙的练法,比缠丝劲高一档次。化圆为直,这个道理你得好好想想。发力时是不是这样。
    *回复 躺在床上看烟花 :你还是算了,老兄,一个太极拳都很难弄懂,现在整天又研究拳击了,你这杂货铺能放得下么,百样通不如一门精,
    *回复 太极王浩浩 :你的太极可能跟拳击,乒乓球不一样,我的太极跟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借力不止是借地力,失重情况下也可以借对方的力。等你能原地起空就明白了。
    *回复 躺在床上看烟花 :你起跳如何借对方的力?
    你的概念太多,但都是夹生甚至错误的,借对方的力是随势而发,不是借来揣在怀里再扔出去,
    *烟花老师:舍身踢,把失重送给对手。
    未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21-03-01 12:18
    回复
      问题:缠法如何能保持移动中双脚距离不变

      5.烟花老师: 尚云祥却讲“裹胯合膝”,通过胯的提裹,带动膝部向前下合,加大了胯的开量,使其活动范围增加。
      李老说先前唐维禄教的也是这股横劲。唐维禄曾比喻:“如果和别人比试撞胳膊,他直着撞来,你在相撞的时候,将胳膊转一下,他就会叫疼。”
      这是个力学原理,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是相撞了,而是以一个抛物线打在对手的胳膊上,学会了这个抛物线,浑身都是拳头。这种遍布周身的抛物线,便是形意拳的横劲。对于这一点,靳云亭在照片上留下的影像可称典范,明眼人一看便知有功夫。
      高深武术的学习 肯定是有次第的,次第便是一通百通的途径。据唐维禄讲,薛颠平时以猴形来练功,动作之变幻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手、脚、肩、胯可以互换打法,这一奇技是练通了横劲才能有的。
      由此可见横劲是深入形意拳系统的基础,也正如拳谱所言:“形意拳之母是五行,五行之母是一横。”-----其实横劲就是缠丝劲的来源。缠丝劲可以化劲练出功夫。但是的确打不了移动作战的拳击。
      但李仲轩向尚云祥学艺时,尚云祥第一要改的便是他身上的这股横劲,收敛了撑兜滚裹,只是简单的一进一退,手的一伸一缩。而且练拳时两个脚腕要180度别扭地撇开,犹如将人扎在口袋里,浑身使不出劲。
      只要一使劲便不由自主地摔倒,更无法拔背挺身。他跟尚云祥学了一段时间后,浑身上下总觉得不顺,一举一动都变得困难,像小孩似地重新学走路,后来慢慢地走路的姿势起了变化,和尚云祥很像,一温一 一温一 吞吞的非常散漫,此时行拳便有了一种空空松松的自然感。
      *烟花老师:后期直接从中轴练起,等于太极的守中线练法。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只是简单的一进一退,手的一伸一缩。这像不像拳击的直拳练法。其实就是。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这个也是揽雀尾。
      两个脚腕要180度别扭地撇开,犹如将人扎在口袋里,浑身使不出劲。只要一使劲便不由自主地摔倒,更无两个脚腕要180度别扭地撇开,犹如将人扎在口袋里,浑身使不出劲。只要一使劲便不由自主地摔倒。—这是下大力气纠偏,合出中线。
      缠丝法合出的中线是假的,不好用。这种消去劲力出来的中线是真的,能用的。明师教法。
      就是说生出脊力,建立在周身无力的基础上。
      这个脊力,应该也是常说的单重。
      用两侧合法,揺脊发力的,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脊力,只是揺而用之。
      6.李老爱讲尚云祥和唐维禄一块去看戏的典故,唐维禄天生腿长,早早以腿功闻名,轻松迈步,把尚云祥落下了。尚云祥矮个子大肚子,走路没优势,但唐维禄听得身旁“噔”的一声,尚云祥就跃上来了。
      那是尚云祥的纵跳步功夫,纵跳步跟现代体育的三步跳远一般,纵跳前有几个助跳的短步,为寸步、践步,所以寸步、践步的功夫不成就,纵跳步也不会成就。纵跳步犹如虎豹扑食,虎豹纵跳时,胯筋抻开至极限,大腿骨和骨盆几乎脱臼,像是拉开了弹弓。
      骨盆是弹弓的架子,骨盆撑住了,胯筋的拉力才能发挥。咬住骨盆的是腰筋和臀筋,腰筋、臀筋与胯筋形成互争之力,三者的互争之力比两者互争要大,因为“三生万物”,一旦形成了三者的关系,产生的东西就极大丰富了。
      形意拳的任何一个拳式都要练这三筋,最吃功夫的是龙形。龙形是练筋的,龙形搜骨,以筋来搜骨。尚云祥不用纵跳步,原地可窜出去三丈,李老在世时,整理者为怕太过神奇,不能取信于世俗,发表文章时写成“一丈多,近两丈”,但李老一直说是三丈。那是尚云祥年轻时在河北庙州当众显示出来的,震惊世俗,当时程庭华、车毅斋等老前辈还在世,他们不觉得奇怪,觉得是应该的,还评判尚云祥“化了脑子(练武入了神)”。
      -----我这个帖子,是想讲两个胯筋之间拉力的练成。盲目开胯,越开越歪。
      而把缠丝劲化直以后,简单的一进一退,一伸一缩,能把身上的筋练出来,才是对的。步子等距,才能练好臀筋,腰筋、臀筋三筋。道理不讲了,我也刚练到。
      *胯筋抻开至极限,大腿骨和骨盆几乎脱臼,像是拉开了弹弓。虽然程度有限,能拉开自己的胯筋,是很爽的事情。两胯之间的弹性力。
      7.这个帖子,是想说明白两腿距离控制的问题,后腿能推前腿,前腿也能反作用后腿,所以前腿进多少,后腿也进多少。这个后腿的能止,是关键。能答对一半,也是不错的。可惜不相信后一半。
      8.炫木:这个问题等于问大家:怎样走路走得稳、不摔倒。本来很自然的行为,非要去研究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等距,相当于让你每次跳远,跳同样距离。明白了吗?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我没试过,估计不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21-03-01 12:22
      回复
        知止曰定,知常曰明,若有所得,不是如来
        喜欢锻炼的有一拨人,能在杠上做高难动作。问怎么练的,说坚持几个月就练出来了。但不练会退步。健身练出肌肉也是不练会退化,当然练出也不易,保持更不易。而内家拳是做减法的拳,目标是空, 跟这些练出肌肉运动的方向不同。
        把练出的东西退化掉,是人体的奇妙功能。究其道理,是把自身处于弱地,减少消耗以长生。求壮求打,类似饮鸠止渴,可得而不可长守。
        滑步中两腿间距保持稳定问题,需要后推前,前推后。难点在止住后腿。能推能止,就是双腿形成回路,两胯成圆。自身形成回路,是移动中随时保持中线的妙法。太极拳讲究时时平衡,随时能改换方向。两手如抱球,腿如抱球,是在中间形成空中支点,左右形成互力平衡,所以能随时变化。
        太极为圆。杨露禅祖师讲守住中线,往两边打,细究之下还是打法,需要两边形成回路,再聚回中线,才能成圆。所以练法口诀应该是守住中线,往两边分,形成回路,再化圆为线,回到中线。中线和左右两边,左右两边都是有相互关系的。
        太极拳很难,特别对于自己觉得快要练出东西来的人,每天孜孜以求,结果总是镜花水月。这是因为唐僧西天见佛之前,还会遇到小西天。小西天就是似有所得,每天都无限希望,邪教赌博能诱人,也是因为这个希望。昨天悟到了周身无力,才生脊力的道理,应该是又松了一层。无欲无求,勉力无为。
        附:
        1.退化为常。能止则定。无所求,无所惧退尽化尽为方向。
        1.能止则定。退化为常。知常曰明。
        2.两眼融合瞄准,两鼻同时呼吸,两耳辩位,两臂两腿互相协调。合二为一,是人的本能。也是单重。
        3.两腿等距,即取中之法。
        4.功夫越强,身体失掉越多,身体越差。看到老道长也这样讲,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21-03-01 12:23
        回复
          太极入门
          太极以中平二字入门。中是中线。平是平线。中线和平线在体内形成十字。但心法口诀只讲守中用中。
          平,就是想象骨盆有一碗水端平,尾闾骨盆带动身体平移,胯先动。走猫步。进而肩平,头平,脚底平。两眼平(上瞟之意即找平之法),两耳平(两肩),心平,气平。后练至涌泉踩一线,如履薄冰,如走钢丝。
          太极讲松,却是以紧入门。紧法,控制也。控制者,不懈也。初学要控制水面不动,控制移动中的身稳脚稳,必紧而用力。松者,松去此紧力,是在紧张控制之力中找松。久之则熟能生巧,用意不用力即可。
          中线,为凝心意之法。走路时鼻档对正地下直线,打拳时打准一竖线。凝神日久,百会会阴间即生成此线。若有若无。此线乃太极之灵魂。类似道家以心意凝养黄黍之法。究其道理,精诚所至,气凝不散。然凝至极点,亦会散去。重塑即可。
          有了中平,出拳才有准。脚下每步等距,打拳击剑对准点,身架不散。就是守中用中来控制准确度的道理。拳击打移动小球。太极拳也要打准。
          渐渐练至精确。运劲如抽丝。祛病如抽丝。这两个抽丝是一个东西。都类似中线。祛病如抽丝的丝更精确。
          祛病抽丝法,在于重建不通处的五行循环。使气周流不息。比如左心弱,去找左眼木以生火,再寻左肾水以生木,寻鼻肺生水,寻左脾土生金,最后心火生脾土。这样就建立五行循环。新建立循环线路是联通体内原来的干涸冰冷点。磨化干血。气循环如抽丝。这些五行的地点就是自己体内的不通点,有痛,滞,堵感,自己应该心里有数。
          体内病灶处病气集聚不散,都是由于五行循环中的某行太弱,无力推动,致使周流中断。良医对症下药,就是来认准推动这一行。而练拳日久,骨架归正,中线如丝,就能在体内不同点起到连接推动作用,这是练拳精确祛病的道理,直接对点联通,抽丝祛病。渐渐练至周身气和。


          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21-03-02 16:08
          回复
            用弱
            中是根劲。用中即是用根劲。非大力摇摆,实轻轻蠕动。这样根有点活力,带动周身。
            也就是说根为拳主。根是主动用力。不是两稍缠绕,反复如拧麻花来拧根,这样就象拧钢丝,时间久会拧断。所以用中也是养生之法。当然中能动能用是功夫,是长时间守出来的。初学守中线即可。
            明白了这层根劲道理。就会明白荆无命的左手剑了。左手是他的弱点,剑客一直在的是练自己的弱点。这叫用弱。太极拳也是补弱的拳,用的是自己体内的弱点,练的是别扭。
            用弱是养生之法。弱而能言,是虽弱而通的意思。能言即能用。劈拳练肺,钻拳练肾,功夫久了,有肺、肾随拳鼓荡之意。脏腑为弱,鼓荡即为用弱练弱之意。这是二拳分别补气补精的道理。崩炮横亦同理。
            附:
            1.用中之法,必成回环。此根生绿叶,绿叶养根之意。久之成熟结果,即换劲之时。今天发现玉女穿梭,就是形意中的炮拳。只不过化拳为掌了。拳为武,掌为文。止戈之意。拳合掌开。劈拳有拳掌开合,钻拳以合为主。形意横拳化为单鞭,崩拳化为揽雀尾和打虎式。钻拳化为多种锤法。
            2.先说下不用力。完全醉酒的人,是不用力的,身体松散,但扶起来扶着走很难,这是身体松了,只剩根。这是不用力而力大。
            再说下用意,溺水的人,生死关头,使劲挣扎,有人来救,往往拖人下水,力气也极大。这个是用意而力大。但这时力不受控制。
            太极的用意不用力,类似于用意而驱动根力。根力是很难驱动的,但意守到一定程度可以用。根力的力量很大。
            醉酒的人浑身无力,反而力回到了根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21-03-03 14:28
            回复
              太极入门架子2
              太极入门首先站架。师父给摆正手脚。道理是没练过的人,身体骨架都是歪的。站架抻拉,骨架渐渐纠正。骨架抻拉开,体内空间增大,能容纳气体增多。这点增多的气体。就是功夫。时间久了,架子定住,气体充足把身体像气球一样鼔圆了,就叫棚劲。棚劲的结果是架子不变形。气体来源是气体充盈。一开始内气不足,缩着站也行,时间够了,气足就会自己膨起来。
              很多人被人拿住关节,关节不会动。而体内增加了气体流通,关节就能从陷歪到规整,就有了关节自主活动能力。叫内动。周身骨架一体,每一处关节动都带着骨架的根劲。
              正骨架从骨架中心开始。没有中线不打拳。否则虽然也会牵扯着关节能动,但总体容易歪,有人会练得身歪面斜。道理是拳就像射击,要打准。中平是根本,中平练法参见太极入门1。其实骨架中正能动是人的本能。骨歪筋陷才关节不能自主动。
              附:
              1.脚沿直线摆日子步,摆正,感觉别扭,实际是自己的内八或外八字脚歪了,筋脉内歪。
              2.一开始摆正是为了扭正筋骨脉。有了扭正筋骨的感觉后,为了加力,看起来会怪模怪样的。这是个过渡。
              棚劲来源是气体充盈。
              3.棚劲是以骨正为重。气为内辅。比如把掌如卷饼以极慢速度卷成拳,会发现强度很高。就是气压进拳里了,气盈骨正带来的棚劲。


              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21-03-05 17:18
              回复
                简单说说关于动功和呼吸的问题
                瀑布老师
                不少网友问动功尤其是十二势和八段锦怎么去配合呼吸,有的说,呼气用力,吸气放松对不对;有人说吸气抻拔,呼气放松等等,这些都是很多功法在要求着的,我们到底如何去抉择?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简单说说。
                人的呼吸,自出生之日,一来一往,无有断绝,《老子》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我们人体本空,靠气息的鼓荡有了生机。
                《九要论》 里讲:夫气主于一,可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气不能无呼吸,吸则为阴,呼则为阳......所以说,一来一往就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合一起就是一个“易”字。
                我们平时用力使劲,均暗合呼吸,为何说暗合呼吸呢?因为我们平时不在意呼吸,故有此说,我们往外推人推物,都要用呼气去配合,我们拉人拉物,也都用吸气配合,我们抬起重物,也用吸气配合,我们推举重物,则要用呼气配合,这些都是暗合。
                由此,我们练功,也是要如此配合着,有人说吸气蓄力,呼气发力,这个对吗?也对也不对,我们练功时候,这就是个问题了。有的功法上要求,吸气如何,呼气如何,那就得照功法要求,如果没提,明白道理,自己去配合就好,不至于不明究竟,总体来说,就是呼、吸均要运力。
                试举两例说明:
                1、十二势的摘星换斗,里面有“吸气不呼”的要求,什么意思呢?就是配合手心朝内的架子,吸气时候有意,呼气不去关注,有意是什么意?就是吸气时候,有摘取上面物体回收之意。那么这个式子,如金刚门、罗汉门等,原传的架子尚有手心朝外的一式在前,这个式子的要求则是呼时有意,吸则无意。整个式子则是一开一合的作用。这就是功法对呼吸的要求,我们照做就好,当然里面尚还涉及到阴阳的作用,有机会再讲。
                2、八段锦之托天理三焦式,这一式子,要求双手上举,此时配合吸气,让肋骨开展上拔,完成吸气后,多数人都放松身体,呼气就松懈下来了。这样不好,呼气时候,配合着两手从身体两次画圆往下,要撑着画,不要松松垮垮的。这就是吸气有力,呼气也有力。其余式子也多是如此,配合第二式子,吸气时候,前手不动,后手拉弓,呼气时候,则后手定住,前手暗推,下肢也如此,吸气下沉,呼气两腿左右踏弩。这才是完整的练法,这样阴阳都练才好。而不是那个一半。其余式子也都如此,就不一一说明了,因为有些东西必须身教,文字般若终归差了些。


                来自Android客户端98楼2021-03-05 20:40
                回复
                  太极的点
                  现代搏击讲动力链传递,有明确的训练方法和成效。太极讲动如九曲珠,形式跟动力链类似,也有传承练法。
                  为什么讲运劲如抽丝?这是指内部点与点之间的运动。拿木偶戏举个例子,小人的头,臂,腿里都是绳子。太极讲头顶如有一线牵。把木偶头顶,手脚的中线一扯,木偶就能动起来。翻跟头,打拳,很灵活。
                  练拳不入门的人,感觉不到这些线,自然对抽丝没有深入体会。要想感知线,就需要体内能感知到点。其实太极十要为什么两两来说,就是在指出这些点。虚领顶劲是合出头,颈之间的中点,祖窍或者绛宫等名字。沉肩坠肘合出的点是极泉,如夹热馒头就是心经通了,热气自生。含胸拔背是胸口的中点。加上涌泉劳宫曲池委中等等这些点相连,形成一体后,打拳中这些点之间就是抽丝感。先轻求开展,是这些丝细细的,似连非连,后重求紧凑是这些丝形成明显的劲路,百炼成钢,拉扯不开,拳架缩小,最后只剩这些点在体内的内动。九曲整体是立体的动力链,而点与点之间是直线,拉扯连接劲路如抽丝,所以讲运劲如抽丝。


                  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21-03-05 20:40
                  回复
                    问:烟花老师,这个方法可以锻炼肺功能吗?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回复 小象◎ :可以的。其实内家拳的五心呼吸法,加上这个喉胸腹的吞咽法,就是四肢加中脉的完整龟息法。再加上会阴。练到一定程度,体内会形成这种呼吸方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21-03-07 21:16
                    回复
                      虎豹雷音和玄关易位
                      虎豹雷音,是骨骼高频振动的嗡嗡声,以指插耳可以感知。初次练到时,会发现是收敛耳骨造成的耳力内听增强。耳同时具备听嗡嗡声和感知振动两种功效。有了虎豹雷音,就具备了类似对体内进行超声扫描的能力,可以扫描出弱处然后增强其振动。这是内听內视的能力。
                      上次发现玄关,是在身体似正非正的交错点。用虎豹雷音检测发现的话,就是身体的最弱点,是多个弱点综合出来的点。
                      知其雄,守其雌。身体分外壮和内弱。玄关是内弱的中点。养弱可以补强,这是修道,太极的养生练法。
                      弱者谦也,处于下。微满则盈。所以弱势也常换,局部弱点的转换会使内弱的中点发生变化,这是玄关易位。当然易位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弱势随月建,日建的变化,就造成每天练拳的感受不同。周易,叙一周之变也。
                      就像致死点,把当下的死处守住,致命处堵上了,但致死点仍会变化,如死神来了电影里死亡方式发生变化一样。要学会和谐共处。
                      附:
                      1.生死玄关。守着了,起码知道。
                      2.问:虎豹雷音怎么会是插耳感知的呢
                      也不会是收敛耳骨造成的耳内听力增强所致的吧
                      解答:把手指插耳朵里,耳骨自然就后移了,听听嗡嗡声,找找振动感。
                      3.问:震动由下而上,不知从何而来
                      有时是点状,有时是环片状
                      自我感知,旁人不知
                      有时沉闷,有时清澈
                      是不是这样的呢
                      解答:应该每人感受不一样。我感觉过有时象闷雷。
                      4.解答:人体各部位有不同的固有频率,如眼球的固有频率最大约为60赫兹,颅骨的固有频率最大约为200赫兹等;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如水平方向的固有频率约为3—6赫兹,竖直方向的固有频率约为48赫兹。
                      5.练成帕金森了?
                      楼主:不是。但疾病的确能暴露出许多人体本能的运行方式,要学会观察和受启发。
                      有关龟息的故事很神奇,但龟息的方法却很简单:端息坐板凳上,两腿分开略宽于肩,眼若垂帘或轻闭,凝神静息,全身肌肉放松,舌尖轻抵上牙,促使津液分泌;身向前移,使臀少着坐,两手重叠或分别按于小腹上,边呼气边将上身前俯,直至头部低于两膝,将肺部余气吐尽,引颈前伸,同时缓缓吸气,上身也徐徐挺起,恢复端坐时气也恰好吸满;然后缓缓呼气,呼气快完时,又将上身前俯,如此反复俯伸九次,循序渐进,直到增至三十六次,这样为一个练习。不管是古代的大德高僧、方士道士,还是现代的生物学家,一直认为乌龟长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乌龟独特的呼吸方法,就是所谓的“龟息”。
                      据专家研究,乌龟呼吸的方法有异于其他动物:龟的肺在甲壳下面,不能直接呼吸空气,必须靠口腔下面的一升一降把空气吞人口腔,然后再送往肺里,像吞咽食物似的。同时靠其四肢与腹部起伏才能带动其肺呼吸。龟这样吞咽气和呼吸运动,令主管龟呼吸的脑干神经得到充分进化,所以乌龟能够成为寿命最长的动物。
                      可以参考我以前讲呼吸的帖子,咬牙开喉,如吸面条。这是吞咽的口诀。
                      吞咽的关键点在喉。
                      问:烟花老师,这个方法可以锻炼肺功能吗?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回复 小象◎ :可以的。其实内家拳的五心呼吸法,加上这个喉胸腹的吞咽法,就是四肢加中脉的完整龟息法。再加上会阴。练到一定程度,体内会形成这种呼吸方式。
                      6.胎息是用枕头捂住口鼻,基本上不影响呼吸。
                      表现在周身毛孔,胸,肋,凹点自发起伏,入气出气微微,无思无虑,代谢变慢。不是一点气都不要,而是有点气就够使。也叫龟息大法。都是一个东西,主动冬眠之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21-03-07 21:17
                      回复
                        杨师讲松无止境。究其道理,是向内松。层层向内松开。所以松是个向内攻的劲。是一直有劲的。
                        这个松劲需要敛住,敛住松劲打拳,就是内动。单个地方松,不易敛住。要先站桩 松到一大片,体内能连上了再打拳。
                        敛和松互为矛盾,要先松后敛。敛后再松。最后调和合出中线。喉胸腹的三田往返口呼吸,是龟息法的吞咽呼吸法,加上五心相连的线,体内形成了整体的龟息法,也是形意拳的鼍形。薛老李老表现过神奇之处。这个龟息呼吸线路的形成,也是三丰祖师讲的益寿延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21-03-09 17:19
                        回复
                          扭劲,找平
                          无中线不打拳,现在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脚底找平容易,而中线找正,必须入门就练。入门就要走直线把中线合出来,不然无法弥补。常见有老太太身体弯成虾米,但在她的感觉上身体还是正的,平衡的。练歪就无法归正了,除非找水平的参照慢慢磨。再说句中线的事,有了中线,就有指南能力,能感觉到正南。站桩时面向正南,师父在深山里都能定位。找平的劲,感觉上是扭劲。
                          人前走则前倾,向后找平最难。今天早上一小时单鞭桩后,背靠大树,向后抻平颅骨,肩骨,脊柱上的几根骨头,是很难。这里用的话就是非用力久矣,不能豁然而通。所以向后找平的劲是个难点。要敛住向后正骨的劲。走路实际都是盆骨用力 骨盆的前倾最明显,靠板凳桩磨平骨盆,这里应该得下上十年功夫。
                          附:
                          1.其实师父后期不打拳,经常只做一件事,就是背靠大树。有时靠靠,扭扭。
                          2.找平的感觉是身心愉悦,口中津液。所以容易坚持长时间练下去。
                          3.太极的向后靠墙,应该等同于拳击打沙袋的重要性。
                          4.初学端水走路,控制水面不动的体验练法,深意就是让感知身体的不平。控制水面不动,劲力的方向就对了。方向很重要,没有师父,练歪出偏的很多。守着师父也都有练歪的。
                          5.练正的感觉自己歪,练歪的感觉自己正。这是世事平衡的道理。扭正自己筋骨的劲,也是内家拳聚力聚劲,拥有伤筋断骨能力的道理。
                          6.所以打拳中后坐板凳很重要。有了这个才稳。
                          7.太极王浩浩:其实真有老师教的
                          顶肩胯平就完全解决了
                          不需要太多乱七八糟的概念逻辑
                          楼主解答:这是练内的东西。端盆水随意走走,看看晃不晃就知道了。
                          回复 太极王浩浩 :入门的东西,当然不难。做不到就是没入门,一个简单的判定标准。就像起手时别人按着,能棚起来一样。
                          8.太极练的是内力,向内松的力,控制整体内松的敛力,控制中心水面不动的能力。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一个人如果中平了,身体稳了,放在身上的东西都会稳,端的水也是这样。武侠剧里小伙计拿个大铜壶倒水,水流也是稳稳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21-03-11 13:28
                          回复
                            左右贯通,翻江倒海
                            初学时,站板凳桩,走猫步时想象骨盆有一盆水,水面不动,这个中间抱着的水盆,就是束身成丸,水盆含水就是专气至柔。坐板凳是初学名称,太极拳里其实有个以前犯忌讳的名字,叫坐金銮。揽雀尾,云手都是坐在金銮上打的,屁股有根,左右逢源,对方再大的力,只要自己坐稳,还是我顺人背,就消了。
                            左右贯通初学是左手推右手。再往后练,中医讲左升右降,一气周流,单鞭桩两手就是左升右降。左右拱拧如掏绳。再往后练,左右同时翻转,就是真正的翻江倒海(初学会认为是脊柱搅动海底),这是左右的上下竖劲合成平的直绳了,绳子翻转,带动抱着的水盆翻转,把水盆放出去,就是前面帖子里林墨根前辈发人如弹丸的本事。这个把自身束成水丸再翻转发放的功夫,象形术里叫晃法,就是水盆翻转砸出去。以桌子为例,初学者拔根,如抓住桌角,向上挫翻,高手则在平推时,桌子已浮空成丸,弹指间就飞了。对手坐金銮,就连桌子一块掀,高功夫不讲道理,能打就是理。
                            这些天有点浮空,慢动作的感觉。气余神闲,气不可妄用。
                            附:
                            1.内家拳是古法,最早来自战车,后来是骑马。以人为马,为车,这才是真正的拳。就像坐板凳上,左脚带着板凳一起冲杀一样。身上练到这一步,才会懂得七星,八卦,九宫,步法赢人的奥秘。傅红雪的步子,就是这种战车步法。脊柱劲是这样练出来的,脊柱只有正直一说。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太极是练脊柱的拳,会了正直的脊柱劲,越练越养人。现在大学生学打太极拳,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苦恼,就是因为太极拳不是入门能打的拳,打错则歪。脊柱力不够,也易歪。
                            2.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先沉下去坐在低点的板凳上,前腿带板凳一起往前走。这个技术动作叫重心向前移动。可以明显看出胯和前腿前移的距离,这个叫脚先动。可以坐板凳上,用前腿和屁股一起移动体会体会。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有人会质疑后脚不是没有往前移动吗?这是上身受到的反作用力回去的结果。可以把重心简单的看成档,盯着档就看出来前移和还原归位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21-03-13 20:39
                            回复
                              太极与拳击2,结构力与整劲
                              世面上的太极拳主要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对手来推,自己吞力化力,然后吐力把对手放出。另一种是空挥有声。这两种形式的实质还都是结构劲。
                              所谓结构劲,是自己身体上下协调,劲力联通以后,体内形成一个静止传力系统。这样可以接化对方的来力,接力以后引到脚上,叫吞劲,然后趁对方力竭到头撤力时把这个吞劲时蓄的势能放出,叫吐力。推手就是双方在玩这个吞劲吐劲游戏,这有利于打通传力的动力链,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结构变形就是指两头用力下筋骨抻长的能力,空挥有劲是打拳中展现出这个结构突然变形的能力。
                              整体劲是人的整体运动。比如跳高,跳远,跳水,都是整体移动了很远距离。这个远距离移动,启动后靠惯性维持,可以说具备惯性是整劲的本质。推手运动时,双方档,脚都固定,没有这个惯性移动,所以归属在结构劲。
                              现代搏击都是在移动中进行,讲究身体对抗。拳击的平滑步直拳就是在保持中平状态下,前后迅速平跳的进攻方式。把拳看成枪,太极原地推手相当于原地抖枪,劲来自身体结构的变形,拳击直拳相当于跳起冲刺,劲来自于身体重量,所以拳击的冲击力很大,不是原地太极能接住的。
                              太极让对手来推的表演1,相当于下了个套子。让对方的档,脚先定住,再伸手来推,用的就是结构力。对于结构力,自己用手到脚的变形就足够接住了。只要自己会向脚传力,传力的损失相对对方再小一点,就是稳赢的局面。但这只是欺负没入门,功力小的人。破解方法是推时脚,档尽量往前,不要急于发力,打拳如亲嘴,等感觉嘴快碰上了再发力,这样自己的结构劲变形是最大的。结构劲就是谁的变形大谁赢。初学时容易迷惑,就是自己的力从档这里断了。还有,突然推对方两胯,减少对方变形,算是小技巧。还可以去踩对方脚趾头,这是对付骗子的妙招。
                              但太极在原地对付对方的小跳冲撞就不好使了。拳击碰太极,类似于原地摆起的小球1碰静止小球2,小球2是很难靠结构劲化解这个整体惯性劲,就只能被击摆起来,然后球1静止,看起来好像没有动过。所以太极到了散打阶段,也是讲究进退神速,利用身体冲撞的整劲,这是在搏击里通用的移动作战的道理。只想着结构变形,不知身体是成丸成球的整体,就是被结构劲迷惑住了,是不会理解和练出整劲的。结构劲讲变形,而整劲是束身成丸,整体冲撞,不变形。只会原地抻扭,不会移动,控制距离,大跳小跳的太极拳,显然打不过一开始就频繁移动,靠整体惯性来攻击的拳击。
                              拳击同样有原地,坐下来训练动力链传递,提高结构劲的方式。而太极拳的猫步移动,也是整劲移动的练习方式。要学会互相取长补短。
                              从结构劲到整劲,对内家拳来说,是个关口。也是从平滑移动中练出来的。就是蹭步,趟泥步练法的道理。简单来说,是结构的内动变形带动外部整体移动。注意中平。
                              附:
                              1.为什么要用平滑步出拳呢?有何力学讲究
                              躺在床上看烟花 楼主:力是直线传递,中平是传力最大的方式,然后结构力形成螺旋。比如子弹是螺旋穿透,但中线是平直,垂直的。中平枪,枪中王,也是聚力在中平。
                              2.为什么推不动?是因为自己离对方太远,使不上劲。打拳如亲嘴,必须贴近了才好使。自己的重心要先贴上,再展开,对方就飞了。平滑步是高效缩短距离的方式。太极里的练法是坐板凳上,左脚使劲带动板凳走。会了这个,贴上后就能向前继续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21-03-15 0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