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府吧 关注:55贴子:1,155
  • 4回复贴,共1

沧州姓氏之“李”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姓,作为沧州以及全国的大姓,起源比较简单。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说,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是唐尧的法官,官名“大理”。皋陶为官清正,断案准确,政声很高。皋陶去世后,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并以官为氏,称“理氏”。到商纣王时,皋陶的后代理征,眼见纣王无道,残害百姓,便挺身而出,犯言直谏。纣王大怒,将理征处死,并下令抄斩满门。理征的妻子闻讯大惊,慌忙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入河南伊川的深山中。当时正值秋季,树上的果子成熟,母子二人以水果充饥,才得以活命。古人称树上的果子为木子,为了不忘这段蒙难历史,记住木子活命之恩,利贞母亲决定将自家的姓氏由道理的“理”改为木子“李”。李利贞成为李氏得姓第一人。


IP属地:河北1楼2021-01-05 11:54回复
    “李”姓图腾
    (李氏图腾来自上古的皋陶,皋陶是九黎氏族部落首领。古代黎是虎,又可以写作(豸+里)、狸、理,通假谐音作李。李姓图腾由虎、木、子三部分组成。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鸟族的图腾,子是鸟卵,象征后代子孙。李姓图腾象征白虎少昊的后代。李氏图腾的本意是:母子食木子的果实李子,旁边的白虎代表是皋陶后裔。李氏图腾从远古走来,仍传递着遥远的信息。)
    沧州李姓的出现,据考证最迟不会晚于战国时期。西汉前期,河间献王刘德在民间搜求先秦典籍,于河间李氏手中获得《周官》一部。《周官》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献王整理、校勘的主要典籍之一。这部书为李氏家藏古本,估计得书不会晚于秦前。由此推测,李姓在沧州一带生产生活,不应晚于战国时期。
    另外,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大将李忠封中水侯,以当地3000户的赋税做俸禄。中水侯国在献县城西北16公里,与河间、肃宁交界的地方,李忠作为东汉中水侯,传三代,至孙子李纯时,因过错免除侯爵。至今献县前瓦钟村南有李忠及其子李威、孙李纯的三座陵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忠一支的进入,进一步促进了李姓在沧州的发展。


    IP属地:河北2楼2021-01-05 11:55
    回复
      此外,另据献县韩村乡四辛庄隋初李氏祠堂石碑碑文记载:献县一带的李姓有一支系北魏时期由赵郡广阿县——即今河北邢台隆尧县迁来的,与唐高祖李渊同宗,为赵郡李氏。查《旧唐书·高祖本纪》可知,李渊的曾祖李熙,曾为北魏宣简公担任瀛州刺史。那时瀛州刚刚建立,州政府设在今献县。李熙的一支族人随李熙赴任,由隆尧迁居今献县,并在县城东占产立村,取名李家楼,即今献县四辛庄。隋朝初年,李氏建立祠堂时刻碑一通,详细记述了李氏的迁徙经过以及李渊的名字,因为当时李渊还没坐皇帝,故只有名字辈份而无尊号。现在这通碑已摔成几段,残缺不全,但字迹仍然十分清晰。后来这支李氏分支,陆续播迁到沧县、泊头、盐山、黄骅、青县、河间、任丘、肃宁等地。


      IP属地:河北3楼2021-01-05 11:55
      回复
        除去上述较早的土著李氏外,沧州一带的李姓还有不少明朝外地移民的后裔。
        据东光西部沿运河一带的《李氏家乘》记载,其先祖于明朝永乐十八年,迁自山东高密。这支李氏是因唐赛儿起义,山东兵荒马乱,为躲避兵燹,千里迢迢逃到东光,后又分支迁徙吴桥等地。


        IP属地:河北4楼2021-01-05 11:55
        回复
          任丘鄭州《李氏族谱》记载,鄭州李氏祖籍四川咸淳府,后迁陕西凤翔,明永乐二年奉上级指示迁徙任丘鄭州。其后裔分支较多,现除任丘外,肃宁东部、河间、献县等地均有其族人居住。
          任丘陈王庄的《李氏族谱》也记载,他们的祖籍是古北口外小兴州,明洪武四年六月,朝廷下令迁移小兴州三万五千户到内地定居,其始祖李伯成奉命迁来任丘,落户陈王庄。
          肃宁河北留善寺村的李姓,祖籍则是山东新民县,明朝初年迁来肃宁落户。此外,据《李氏家谱》记载,沧州一带的李姓,还有迁自湖北的、河南的、山西的等等。


          IP属地:河北5楼2021-01-05 1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