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进工作的主要进展
从项目支持看,集聚各方资源,全力推进大型客机、商用飞机发动机、长兴岛二期、“909”升级改造工程、映瑞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取得进展。协调推动钠硫电池、超导带材等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2011年度,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收到八个领域88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申请,涉及总投资71.8亿元。2011年度市级专项资金对八个领域先后支持了46个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92.2亿元,新增投资62.7亿元。委重点项目支持48个,涉及总投资13.6亿元。
从国家支持看,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的支持。云计算专项中,银联、盛大、华东电脑、交大四个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范围。新型显示专项中,上海天马获得专项资金资助。物联网专项中,智能传感器、2.4GHz RFID、物联网安全芯片、M2M通信模块、物标溯源系统等八个项目获得国家支持。
从政策突破看,参与制定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权激励试行办法》已经正式发布,信息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收试点得到落实;配合市金融办发布《关于促进本市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了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用地“绿色通道”,全年共有59个项目纳入市统筹指标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渠道,涉及总投资约400亿元,并向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推荐了一批项目争取实施定向招拍挂。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编制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发展实际,编制并发布了重点领域的 “十二五”人才规划,对10个重点领域的471类岗位人才提出了开发需求。有关部门研究并建立了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了骨干企业特殊人才直接落户和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等问题。组织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
从市场对接看,落实首台业绩突破、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推动整机与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对接。如市政府机管局率先采购新能源汽车;推进林泉电机与上汽集团合资合作研制生产驱动电机;组织推进锂电池等产品进入轨道交通领域;推动新型显示屏与功能膜、智能终端生产厂商配套对接等;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国产基础软件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
从平台建设看,新增展讯通信、一机床、泛亚汽车三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43家;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检验中心、国家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系统)检测中心、国家手机测试平台的能力建设全面展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院和电缆所建成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与试验中心的核电LOCA装置;海上风电国家质检中心、智能输配电设备国家检测中心、国家LED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筹建。
从示范应用看,通过示范带动市场应用。如新能源汽车,结合“十城千辆”、“私人购买补贴试点”、“嘉定国际电动车示范区”规划,正在推动2000辆各种新能源车辆示范;又如TD-LTE,规模技术试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第一阶段试验目标。
从推进主体看,区县充分发挥了主战场作用,如浦东新区集中开工了3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136亿元;闵行区全力打造“大紫竹”国际化创新基地,推进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嘉定区结合“大院大所”回归,培育和推进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闸北区积极推进数据港等重点项目,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等;杨浦区积极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示范工作;徐汇等区县不断完善服务企业体系建设;松江、宝山、金山、奉贤、青浦、崇明等区县也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和开工。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增强,商飞、国家电网等13家央企先后入驻世博园区B片区企业总部集聚区,入驻业务板块70多个,新增注册资本总额将超过500亿元,其中大部分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新兴产业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重点领域发展不够平衡;新兴产业的规模尚不足以承担本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支持政策措施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快;市场化的项目发现和工作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