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天气,阴转晴。
电视里一遍又一遍重复播放着春节晚会。喜气,喧闹。一遍又一遍渲着染年的颜色。
年,是岁月的刻度。过年了,又大一岁。儿时收到红包时听到的话,现在转述给孩子们听。他们收到红包时的欣喜表情和记忆里收到红包时的珍贵片段交织。不由得感叹——风霜在他乡,仪式在故乡。
不在故乡过的年,是没有仪式感镌刻轻描淡写涂鸦的平常。
大年初二,铜城。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城市,年的轮廓,始终模糊不清。初一凌晨震天的鞭炮声,那是属于隔着一层窗帘外的狂欢。70年代的我们,曾经的狂放不羁,不由自主朝传统上靠。
年三十。男人扫扬尘,贴春联。女人在厨房准备年夜饭。拜祖。鞭炮。团圆饭。祭祖鞭炮。
大年初一。拜祖。出行仪式。鞭炮。祭祖。拜年。
江汉平原的年,是门前竹竿上挂满的腊肉腊鱼,是满地的红鞭炮屑,是洋溢在父母双亲脸上的笑,是忙碌和休闲的分界线,是生长在生活枝头刚刚发芽的花苞蕾,是全新开始色彩斑斓的春。
锦江河的水,依旧无声流淌,她满怀深情轻抚怀里这座城,滋润着她的子民,一年又一年,不索恩惠,不知辛劳,只问花期。
江汉平原的大年初二,拧着大包小包回娘家,道一声问候,祝几句吉祥,诉诉一年的儿女情长。
铜城的初二,闲懒,用文字记录下这样的休闲时光,祈福天下父母双亲,人人都欢喜吉祥,福寿安康!
电视里一遍又一遍重复播放着春节晚会。喜气,喧闹。一遍又一遍渲着染年的颜色。
年,是岁月的刻度。过年了,又大一岁。儿时收到红包时听到的话,现在转述给孩子们听。他们收到红包时的欣喜表情和记忆里收到红包时的珍贵片段交织。不由得感叹——风霜在他乡,仪式在故乡。
不在故乡过的年,是没有仪式感镌刻轻描淡写涂鸦的平常。
大年初二,铜城。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城市,年的轮廓,始终模糊不清。初一凌晨震天的鞭炮声,那是属于隔着一层窗帘外的狂欢。70年代的我们,曾经的狂放不羁,不由自主朝传统上靠。
年三十。男人扫扬尘,贴春联。女人在厨房准备年夜饭。拜祖。鞭炮。团圆饭。祭祖鞭炮。
大年初一。拜祖。出行仪式。鞭炮。祭祖。拜年。
江汉平原的年,是门前竹竿上挂满的腊肉腊鱼,是满地的红鞭炮屑,是洋溢在父母双亲脸上的笑,是忙碌和休闲的分界线,是生长在生活枝头刚刚发芽的花苞蕾,是全新开始色彩斑斓的春。
锦江河的水,依旧无声流淌,她满怀深情轻抚怀里这座城,滋润着她的子民,一年又一年,不索恩惠,不知辛劳,只问花期。
江汉平原的大年初二,拧着大包小包回娘家,道一声问候,祝几句吉祥,诉诉一年的儿女情长。
铜城的初二,闲懒,用文字记录下这样的休闲时光,祈福天下父母双亲,人人都欢喜吉祥,福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