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友谊小学为全日制完全小学,由长治市教育局直接管理。全称为:山西省长治师范附属友谊小学。始建于1955年,由中苏友好协会出资两万元所建,故名“长治友谊小学”。1957年,学校与长治师范附小合并,改名为“长治师范附属友谊小学”,为期一年。1966至1976年,十年间,学校曾先后以“东方红小学”、“晋东南印刷厂五七学校”、“长治市和平路友谊学校”命名;1976年又更名为“长治友谊学校”,1981年,正式更名为“山西省晋东南长治友谊学校”;1984年又更名为“晋东南长治师范附属友谊学校”;1985年,市管县体制改革,校名又改为“长治市友谊学校”,1992年改为现名。
学校位于长治市长兴南路70-2号,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1978年学校投资42万,修建了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使用面积3200平方米的下院教学楼,1996年投资250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的教工家属楼;1999年,学校投资283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的逸夫教学楼。目前为止,学校已发展成为实际固定资产829万元,基础设施最全,办学规模最大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全日制完全小学。
目前,学校实行六、七、八轨制并存的办学体制,42个教学班,3072名在校学生,拥有140余名教职员工。其中省特级教师3名,省学科带头人29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43名,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教工总数的70%。
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以张俊德为校长的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不渝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自我,再造辉煌”的十六字办学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思想导航,牢固确立适合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教育的教育理念;管理规范,积极构建适合少年儿童全面规范的需求教育管理平台;活动体验,努力探索适合少年儿童全面成功的需求教育实践载体”为核心的少先队需求教育模式以及以校本教研为龙头,组本教研为主体,个体教研为补充的教科研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手拉手先进学校、全国首批少先队信息研究基地、全国少年儿童科研基地、全国红旗大队、山西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小学、山西省首批具有特色的优秀小学、山西省首批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首批绿色学校、山西省唯一一所少先队需求教育试点学校、长治市“三名”工程建设首批名校称号
学校位于长治市长兴南路70-2号,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1978年学校投资42万,修建了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使用面积3200平方米的下院教学楼,1996年投资250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的教工家属楼;1999年,学校投资283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的逸夫教学楼。目前为止,学校已发展成为实际固定资产829万元,基础设施最全,办学规模最大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全日制完全小学。
目前,学校实行六、七、八轨制并存的办学体制,42个教学班,3072名在校学生,拥有140余名教职员工。其中省特级教师3名,省学科带头人29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43名,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教工总数的70%。
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以张俊德为校长的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不渝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自我,再造辉煌”的十六字办学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思想导航,牢固确立适合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教育的教育理念;管理规范,积极构建适合少年儿童全面规范的需求教育管理平台;活动体验,努力探索适合少年儿童全面成功的需求教育实践载体”为核心的少先队需求教育模式以及以校本教研为龙头,组本教研为主体,个体教研为补充的教科研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手拉手先进学校、全国首批少先队信息研究基地、全国少年儿童科研基地、全国红旗大队、山西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小学、山西省首批具有特色的优秀小学、山西省首批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首批绿色学校、山西省唯一一所少先队需求教育试点学校、长治市“三名”工程建设首批名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