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四十八厘米,重约十五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铜器上的鎏金工艺在战国时期已出现。铜器经过鎏金处理后,表面金碧辉煌,而且经过鎏金后对于铜器的保护也起着很重要作用,这件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最好的见证。汉代长信宫灯 河北省博物馆藏
雁鱼铜灯中,鱼的中间开口,为灯盘巧妙地留出了位置。在雁鱼铜灯的灯盘一侧,附有一只灯柄,这个精巧的结构,可控制灯盘来回转动。同时,在圆形的灯盘之内,还有两道直壁的圈沿。
其中,一道直壁圈沿以子母口的形式与灯盘固定,将二者稳定地套接在一起;而另一道直壁圈沿,则与两片弧形板套接,形成可以左右开合的灯罩,这样,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照度。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四十八厘米,重约十五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铜器上的鎏金工艺在战国时期已出现。铜器经过鎏金处理后,表面金碧辉煌,而且经过鎏金后对于铜器的保护也起着很重要作用,这件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最好的见证。汉代长信宫灯 河北省博物馆藏
雁鱼铜灯中,鱼的中间开口,为灯盘巧妙地留出了位置。在雁鱼铜灯的灯盘一侧,附有一只灯柄,这个精巧的结构,可控制灯盘来回转动。同时,在圆形的灯盘之内,还有两道直壁的圈沿。
其中,一道直壁圈沿以子母口的形式与灯盘固定,将二者稳定地套接在一起;而另一道直壁圈沿,则与两片弧形板套接,形成可以左右开合的灯罩,这样,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