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肆夜吧 关注:942贴子:94,751
  • 2回复贴,共1

【如忆长安】——『白衣先生开讲』——※中国画颜料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有人说,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度,应是中国
无论唐诗宋词,
抑或工笔写意,
唯美至极。
听“浅绛”,就如水红衣的纤弱女子
听“金碧”,居然筋骨高贵的少年。
这个踏青的节气,
白衣怀仰慕恭敬之心,共谈丹青
——以“色”之名


IP属地:天津1楼2010-04-03 21:39回复

    ·胭脂
    *红色颜料,即可作画使用,又做为女孩子化妆点唇使用
    * 又名:燕支(《玉台新咏》序)、燕脂(《中华古今注·燕脂》)、赤支、月燕脂。
    *唐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着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敦煌曲子词·柳青娘》:“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唇。”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娘度)》:“我情愿甘劳役,思量忍命穷,拚得胭脂委落如云鬞。” 清孙枝蔚《后冶春次阮亭韵》:“梨花独自洗胭脂, 虢国夫人 别样姿。”
    *据传说:“在公元前1183年商代纣王的时候,人民就用红蓝花汁创造了胭脂.作为妇女的‘桃花妆’(见‘中华古今注’)。一说是汉张骞使西域,从‘马耆’国带来了‘焉支’(即胭脂)。胭脂饼用在妇女的化装上,是和‘锭粉’一样的。晚近也由‘洋胭脂’(装盒的化妆品)代替了它。甘肃新疆和西南边疆等地的胭脂格外的红。
    *胭脂画成的画,经过年代久了,也要褪色。
    *说起“胭脂”,似乎成了古代女子代名词。单《聊斋》一书中,就有两位“胭脂”。一位是姻缘错乱终圆满的少女,一位是号称“胭脂虎”的河东狮江城。总觉得,“胭脂虎”比“河东狮”、“母老虎”的称呼好上很多,似乎有“胭脂”的地方,就有一份美丽。


    IP属地:天津4楼2010-04-03 22:55
    回复

      ·朱砂
      *颜色,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亦用作中药,甘,微寒,有毒。入心经。安神定惊,解毒。
      *又称“丹砂”(《管子·地数》)、“朱砂”、“辰砂”(《桃花扇·截矶》)。
      *晋葛洪《抱朴子·黄白》:“朱砂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 唐白居易《自咏》:“朱砂贱如土,不解烧为丹。” 元张可久《天净沙·由德清道院来杭》曲:“丹炉好养朱砂,洞门长掩青霞。”
      *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生在石灰岩中,成块形、柱形、板形、马牙形、箭头形。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湖南的凤凰、晃县、麻阳、乾城,贵州的玉屏、毕节、贵筑、安顺,四川的酉阳、秀山、彭水,云南的保山、大理等地。最好的是表面光华像镜子似的天然朱砂。已经提炼出水银的,不宜作为绘画颜料。
      *古典鬼故事有“点朱砂”一折,讲述了朱砂保着书生赶考的故事,有点趣味。据说,朱砂药用就是一位书生戳穿了方士的诡计,发现“仙药”就是朱砂水。“朱砂”,仿佛书生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IP属地:天津6楼2010-04-03 2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