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
二本。
双非。
末流211。
因为这一年几乎没努力,或者半途而废,犹犹豫豫,上上下下。
没有考好的,580分以下的,从分数成长性上来看,完全可以复读。
这是在分数层面的标准。
很多人都说600分是一个分水岭。
但是据我几年上万复读生的观察,在580就是一个分水岭了(重点在于复读生)
580之上,努力的效果开始弱化,方向、心态,占成绩的比重开始慢慢上升到相当的比例。
对大部分复读的普通人来说,就是580(理科)
以下是具体分析:
其实,总分有分水岭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分水岭。
主三科:
语文:120(大部分人都会被卡在作文,以及客观选择题的运气成分)
数学:110--120(尤其是今年的考试的趋势,前三道大题开始增加难度,1-2个选择搞幺蛾子创新)
英语:130(运气,语言逻辑能力,直觉,大部分只要全力以赴都能够达到的普遍水平)
理综三科以旧高考为例:
物理:80(百分制,很难的实验题,大题难度的波动,物理一个选择题不会做的可能性)
化学:80(百分制,高考大题就是可能会很难,不管你怎么复习,也会不做的程度)
生物:90(百分制,就是可能遇到一些,没有复习到的细小知识点,选择题会错。同时部分省区,遗传题会变难的倾向)
文科三科以旧高考为例:
政:85(能让选择题保证只错1个以内,就是玩文字游戏的超级高手了。想踩中百分之百的大题得分点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史:80(历史的逻辑性是文综三科里最强的,历史逻辑建立在对史实的掌握上,所以这种逻辑恰恰最难训练。再加上历史题的题干有时比较抽象,对语文功底还有要求,所以能上80就已经达到高手水平了)
地:85(对高分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文字理解能力、读图能力、联想能力,甚至还需要课外地理知识的积累。选择题和大题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思考角度,防不胜防)
分开加起来,大概都在600分左右。
但是,这是大概每个科目的运气波动的正常上限。
对今年考差的大部分要复读的人来说,他们在部分科目上肯定是崴脚的,有弱科。
因为是复读,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些。
所以,我给出的标准是580。
中低分段,我认为只要其他情况准备好了,考虑好了。
可以无脑复读。
而高分段,600以上的分段——只要波动不是在40分以上,我不建议复读,完全不建议。
再给几个结论:
●如果你是500分以下的
只要你能够保持状态,在高三70%的时间里面努力,上520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是400以下的
你高三只考了这么一点分数,只能说明:你几乎全程没有在努力的线上和状态上。
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们努力,不管多憨,不管多没有方向,上个480没有任何问题,读个本科没有问题。
对于这些分段的同学,我是完全支持复读的,甚至无脑选复读都可以,说实话专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而且我不建议专升本,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声音了,大家自己看就好。
这是以分数为标准的,一个建议。
我认为,另一个标准,也许会更加重要。
只要你们看完下面的观点,你们就会理解“我为什么支持你们复读了”。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不自律的人,同时总是认为“自己一定要做到一点不一样的事情”。
因为这一次的高考成绩,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糟糕的现实逼迫你“承认你是个**”。
成绩给你带来巨大的绝望,愧疚,痛苦,甚至自卑。
如果你想提高你人生的成功率,我建议你复读。
因为,不复读进了大学,大概率会继续失败下去。
划重点看看这些人的特性吧:
不自律,不甘心。
考了一个不好的成绩,势必会进一个不太好的大学。
脱离了“高考的重压环境”,去到大学被身边环境影响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把希望寄予四年后的考研,清醒点吧,完全不现实!
你当然现在是带着巨大的愤恨,不甘心的,你也会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力气拼四年。
如果你真的了解并且承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你不妨可以回忆一下,上一次带着巨大的愤恨不甘心,经历了失败,你是不是也是一样地认为“自己会因为这些愤恨努力很久”?
而这种感觉到底维持了多久,你也比任何人都清楚。
或者说,你就是一个靠着”源源不断痛苦和耻辱感“才能努力的人。
而这种感觉,这样的上进和改变,高度依赖于环境,也就意味着你只有在高中,才能源源不断地得到。
大学?
在大学的环境里面,从单元的成绩过渡到多元的标准,你能做的事情多得太多了:成绩,社团,社交,兼职,创业。
你不再处于一个高压环境,不再完全以成绩为导向,同时各种事情得到正负反馈的时间长了太多。
努力学习要到一个学期末才有考试,选择实习要四年后的工作才有反馈,选择考研要四年后才能够真刀真枪的拼。
但是你选择高考呢?
每个月,甚至每个周都会有检测,你的父母会给你压力,老师同学会给你压力。
源源不断地不甘心会输入,这些东西才是真正逼着你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相信历史规律,你相信历史惯性。
那你就必须承认,未来的几个月,几年,你都还是你,是这样的一个拖延散漫不自律的你。
那我想告诉你的就是”不自律的人到了大学,还是不自律,不管你现在有多少愤恨,多少义愤填膺,多少耻辱”。
很多感觉时间会消弭的,就像失恋或者表白失败的痛苦一样,后面你还是该怎么样怎么样。
无非只是,高考对你的重大打击,恍惚间让你绝觉得“你认清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生出了“我未来会变得厉害”的幻想罢了。
这个事情的逻辑是什么呢?
“厉害的人,失败了,依旧厉害”
“菜鸡,失败了,也就只是变成失败的菜鸡”
为什么会下这种判断?
就仅仅只是因为,不管经历了什么,你还是你。
“如果一个人一直都特别努力,但是高考失利了,他们进入大学,还是会延续努力的惯性,甚至会因为高考的痛苦挣扎,高考得到的不甘心,而变得更努力。”
“而一个不努力的人,因为高考考差了,痛苦不堪,优越感不再能够维持了,他们进入了大学,依旧散漫,依旧不自律,高考的不甘心不足以给他们提供改变的力量,更何况这种不甘心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少。”
你经历了失败,感受了痛苦,想要改变。
但是,你的性格没有改变。
犹犹豫豫依旧犹犹豫豫,不自律依旧不自律,人生漫无目的没有目标,依旧没有目标。
你情绪波动大,起起伏伏,依旧还是情绪化。
不自信的人,依旧会怀疑,会自我否定。
而大多数人的改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①突遭变故——剧变
②为失败负责——温和改变
二本。
双非。
末流211。
因为这一年几乎没努力,或者半途而废,犹犹豫豫,上上下下。
没有考好的,580分以下的,从分数成长性上来看,完全可以复读。
这是在分数层面的标准。
很多人都说600分是一个分水岭。
但是据我几年上万复读生的观察,在580就是一个分水岭了(重点在于复读生)
580之上,努力的效果开始弱化,方向、心态,占成绩的比重开始慢慢上升到相当的比例。
对大部分复读的普通人来说,就是580(理科)
以下是具体分析:
其实,总分有分水岭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分水岭。
主三科:
语文:120(大部分人都会被卡在作文,以及客观选择题的运气成分)
数学:110--120(尤其是今年的考试的趋势,前三道大题开始增加难度,1-2个选择搞幺蛾子创新)
英语:130(运气,语言逻辑能力,直觉,大部分只要全力以赴都能够达到的普遍水平)
理综三科以旧高考为例:
物理:80(百分制,很难的实验题,大题难度的波动,物理一个选择题不会做的可能性)
化学:80(百分制,高考大题就是可能会很难,不管你怎么复习,也会不做的程度)
生物:90(百分制,就是可能遇到一些,没有复习到的细小知识点,选择题会错。同时部分省区,遗传题会变难的倾向)
文科三科以旧高考为例:
政:85(能让选择题保证只错1个以内,就是玩文字游戏的超级高手了。想踩中百分之百的大题得分点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史:80(历史的逻辑性是文综三科里最强的,历史逻辑建立在对史实的掌握上,所以这种逻辑恰恰最难训练。再加上历史题的题干有时比较抽象,对语文功底还有要求,所以能上80就已经达到高手水平了)
地:85(对高分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文字理解能力、读图能力、联想能力,甚至还需要课外地理知识的积累。选择题和大题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思考角度,防不胜防)
分开加起来,大概都在600分左右。
但是,这是大概每个科目的运气波动的正常上限。
对今年考差的大部分要复读的人来说,他们在部分科目上肯定是崴脚的,有弱科。
因为是复读,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些。
所以,我给出的标准是580。
中低分段,我认为只要其他情况准备好了,考虑好了。
可以无脑复读。
而高分段,600以上的分段——只要波动不是在40分以上,我不建议复读,完全不建议。
再给几个结论:
●如果你是500分以下的
只要你能够保持状态,在高三70%的时间里面努力,上520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是400以下的
你高三只考了这么一点分数,只能说明:你几乎全程没有在努力的线上和状态上。
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们努力,不管多憨,不管多没有方向,上个480没有任何问题,读个本科没有问题。
对于这些分段的同学,我是完全支持复读的,甚至无脑选复读都可以,说实话专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而且我不建议专升本,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声音了,大家自己看就好。
这是以分数为标准的,一个建议。
我认为,另一个标准,也许会更加重要。
只要你们看完下面的观点,你们就会理解“我为什么支持你们复读了”。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不自律的人,同时总是认为“自己一定要做到一点不一样的事情”。
因为这一次的高考成绩,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糟糕的现实逼迫你“承认你是个**”。
成绩给你带来巨大的绝望,愧疚,痛苦,甚至自卑。
如果你想提高你人生的成功率,我建议你复读。
因为,不复读进了大学,大概率会继续失败下去。
划重点看看这些人的特性吧:
不自律,不甘心。
考了一个不好的成绩,势必会进一个不太好的大学。
脱离了“高考的重压环境”,去到大学被身边环境影响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把希望寄予四年后的考研,清醒点吧,完全不现实!
你当然现在是带着巨大的愤恨,不甘心的,你也会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力气拼四年。
如果你真的了解并且承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你不妨可以回忆一下,上一次带着巨大的愤恨不甘心,经历了失败,你是不是也是一样地认为“自己会因为这些愤恨努力很久”?
而这种感觉到底维持了多久,你也比任何人都清楚。
或者说,你就是一个靠着”源源不断痛苦和耻辱感“才能努力的人。
而这种感觉,这样的上进和改变,高度依赖于环境,也就意味着你只有在高中,才能源源不断地得到。
大学?
在大学的环境里面,从单元的成绩过渡到多元的标准,你能做的事情多得太多了:成绩,社团,社交,兼职,创业。
你不再处于一个高压环境,不再完全以成绩为导向,同时各种事情得到正负反馈的时间长了太多。
努力学习要到一个学期末才有考试,选择实习要四年后的工作才有反馈,选择考研要四年后才能够真刀真枪的拼。
但是你选择高考呢?
每个月,甚至每个周都会有检测,你的父母会给你压力,老师同学会给你压力。
源源不断地不甘心会输入,这些东西才是真正逼着你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相信历史规律,你相信历史惯性。
那你就必须承认,未来的几个月,几年,你都还是你,是这样的一个拖延散漫不自律的你。
那我想告诉你的就是”不自律的人到了大学,还是不自律,不管你现在有多少愤恨,多少义愤填膺,多少耻辱”。
很多感觉时间会消弭的,就像失恋或者表白失败的痛苦一样,后面你还是该怎么样怎么样。
无非只是,高考对你的重大打击,恍惚间让你绝觉得“你认清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生出了“我未来会变得厉害”的幻想罢了。
这个事情的逻辑是什么呢?
“厉害的人,失败了,依旧厉害”
“菜鸡,失败了,也就只是变成失败的菜鸡”
为什么会下这种判断?
就仅仅只是因为,不管经历了什么,你还是你。
“如果一个人一直都特别努力,但是高考失利了,他们进入大学,还是会延续努力的惯性,甚至会因为高考的痛苦挣扎,高考得到的不甘心,而变得更努力。”
“而一个不努力的人,因为高考考差了,痛苦不堪,优越感不再能够维持了,他们进入了大学,依旧散漫,依旧不自律,高考的不甘心不足以给他们提供改变的力量,更何况这种不甘心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少。”
你经历了失败,感受了痛苦,想要改变。
但是,你的性格没有改变。
犹犹豫豫依旧犹犹豫豫,不自律依旧不自律,人生漫无目的没有目标,依旧没有目标。
你情绪波动大,起起伏伏,依旧还是情绪化。
不自信的人,依旧会怀疑,会自我否定。
而大多数人的改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①突遭变故——剧变
②为失败负责——温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