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李政道博士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出过一道趣题,也就是此后引起热烈讨论的“五猴分桃”问题。
原题:有5只猴子,在海边发现一堆桃子,决定第二天来平分。第二天清晨,第一只猴子最早来到,它左分右分分不开,就朝海里扔了一个,恰好可以分成5份,它拿上自己的1份走了。第2,3,4,5只猴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都是扔掉一个后,恰好可以分成5份,拿走1份。问这堆桃子至少有多少个。
简单地说是:先拿走1个,然后平均分为5份,拿走1份,共5次,记作“1、5、1、5”。
我把问题一般化后改写成:“每次都是先拿走a个,然后平均分为b份,拿走其中c份,共n次”,简记为:“a、b、c、n”。求最初有多少个、最后剩多少个。
显然,这里的a、b、c、n都默认是正整数。
所谓的升级版,就是根据“故事”的实际情况,a、b、c、n中的a和c可以是负整数。
比如,原题可改变一下:
有5只猴子,在海边发现一堆桃子,决定第二天来平分。第二天清晨,第一只猴子最早来到,它左分右分分不开,就在树上摘了1个放入那一堆,这样恰好可以分成5份。它拿上自己的1份走了。第2,3,4,5只猴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都是摘了1个放入后,恰好可以分成5份,拿走1份。问这堆桃子至少有多少个。
简单地说是:先放入1个(即:取走-1个),然后平均分为5份,拿走1份,共5次,记作“-1、5、1、5”。
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呢?
原题:有5只猴子,在海边发现一堆桃子,决定第二天来平分。第二天清晨,第一只猴子最早来到,它左分右分分不开,就朝海里扔了一个,恰好可以分成5份,它拿上自己的1份走了。第2,3,4,5只猴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都是扔掉一个后,恰好可以分成5份,拿走1份。问这堆桃子至少有多少个。
简单地说是:先拿走1个,然后平均分为5份,拿走1份,共5次,记作“1、5、1、5”。
我把问题一般化后改写成:“每次都是先拿走a个,然后平均分为b份,拿走其中c份,共n次”,简记为:“a、b、c、n”。求最初有多少个、最后剩多少个。
显然,这里的a、b、c、n都默认是正整数。
所谓的升级版,就是根据“故事”的实际情况,a、b、c、n中的a和c可以是负整数。
比如,原题可改变一下:
有5只猴子,在海边发现一堆桃子,决定第二天来平分。第二天清晨,第一只猴子最早来到,它左分右分分不开,就在树上摘了1个放入那一堆,这样恰好可以分成5份。它拿上自己的1份走了。第2,3,4,5只猴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都是摘了1个放入后,恰好可以分成5份,拿走1份。问这堆桃子至少有多少个。
简单地说是:先放入1个(即:取走-1个),然后平均分为5份,拿走1份,共5次,记作“-1、5、1、5”。
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