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7,802贴子:9,628,918

【发帖先看置顶】中医爱好者进来帮我看看这个方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有心火旺,入睡难,嘴角长疖,肾阴虚,脾虚有水湿,脉涩。在中医院开了几次药方,都没有把心火降下去 。我自己写了一个方子,抓了五付,吃完一付心火立马降了,但眼眶疼,感觉上焦之火又出来了。请问大家,我这个方怎么样,还须要加一昧泽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9-23 19:25回复
    阴虚阳亢可以参考引火归元汤,你有湿的话都是滋腻的药吸收会很差 而且是不是阴虚也不好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9-23 19:32
    收起回复
      你记住在用肾水制约心火时候一定要让心火入肾水用以气化肾精用以生发肝气,防止心火被制约太过,肺气降的太过,人体气机升降失和。肺经分配气血,一旦降的太过,会出问题的。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9-23 22:05
      收起回复
        枸杞太热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9-23 22:18
        回复
          胃气顶住了,你这全是滋阴药,就一味川楝子气药,你滋阴能滋下去吗?你往一个瓶子里倒水,是不是出来多少空气才能倒进去多少水啊?那人体气血津液不也是一个道理吗?你这说是降心火,不如说是补肾水,哪味药入心啊?这样降不了火,气都停滞在脾肾间了,就像大禹治水,用的是疏导法,你这是砌堤憋水,目前看是憋住了,一但有一点溃败,那出来的就是巨水哄流,水淹七军够你喝一壶的。一个方子从上到下全是滋阴或者一派寒凉,那这种方子没有技术含量可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9-23 22:39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9-23 23:15
            回复
              加牡蛎如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9-24 00:29
              收起回复
                生地可以考虑换熟地少点肉桂加点砂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9-24 07:09
                收起回复
                  运中焦。中焦得运,肾水升而上济心火,心火下移温肾水。用生地麦冬,只补亏虚之肾水。先辨证,后施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9-24 07:48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南10楼2021-09-24 09:05
                    收起回复
                      走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9-24 13:18
                      回复
                        水湿都泛滥了还补水?应该是运化水湿,适当安神,疏肝,慢慢就把心阴补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9-24 13:38
                        收起回复
                          天,这方别吃了。。。路子都不对。滋阴就有效吗????脾能吸收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9-24 14:55
                          回复
                            当归偏热,去掉为好,加泽泻行不行?要看身体湿邪足否,湿邪很盛当然可以。


                            IP属地:天津14楼2021-09-24 16:49
                            回复
                              没有加入调理脾胃药,只能加重病情,可以去看麻瑞亭治验集,滋阴清热潜阳的同时还要调理脾胃。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9-24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