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不完美,都会犯错,而“做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错”,那后果就很严重了。现在的“小皇帝”“小太阳”被家里人宠溺得无法无天,就因为家人的宠溺给孩子树立了“自私有理”的观念,认为全世界都围着他(她)转是天经地义,如果不改变,接触社会后,这个社会分分钟教他(她)怎么“做人”。我们成年人有时也会这样,觉得自己这事儿做得挺好的啊,很努力了啊,怎么会这样呢?哎呀,命不好,或是谁谁谁不行,都是他人把事情弄得很糟糕,这就是“不知错”的表现。
喜欢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本人公众号:lsqb2020(绿水清波)
所以儒家讲“行而未果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那就应该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够;管理别人别人却不服管理,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待人礼貌别人却不回应,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就是告诉我们遇事首先要“自求”“反求”“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或是有错误,切不可怨天尤人,而反之,则有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糕。比如夫妻之间出现问题,都不懂“反省”,都觉得自己没错,关系就越来越僵,最后离婚了事;教育孩子的时候因为孩子没达到自己的要求而发怒,却不去反思自身方法态度问题,就可能父子关系变得很差,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等等。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连孔圣人都需要向别人学习,更何况我们普通人。所以千万别随便说自己“无错”,“做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行”,遇事一定要“反求诸己”,懂得“自求”自然“多福”,能“自助”自然“天助之”。
喜欢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本人公众号:lsqb2020(绿水清波)
所以儒家讲“行而未果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那就应该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够;管理别人别人却不服管理,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待人礼貌别人却不回应,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就是告诉我们遇事首先要“自求”“反求”“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或是有错误,切不可怨天尤人,而反之,则有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糕。比如夫妻之间出现问题,都不懂“反省”,都觉得自己没错,关系就越来越僵,最后离婚了事;教育孩子的时候因为孩子没达到自己的要求而发怒,却不去反思自身方法态度问题,就可能父子关系变得很差,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等等。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连孔圣人都需要向别人学习,更何况我们普通人。所以千万别随便说自己“无错”,“做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行”,遇事一定要“反求诸己”,懂得“自求”自然“多福”,能“自助”自然“天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