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新科技吧 关注:1贴子:76
  • 0回复贴,共1

尼安德特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10万年~20万年前,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尼安德特人的居住方式并不相同,有的住在洞穴中,有的扎营而居。在动物迁徙的路线附近分布比较广泛,这样可以使他们有充足的肉食供应,此外他们还捕鸟、捕鱼。
根据出土的颅骨,尼安德特人的外貌特征与猿十分相似,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差无几,甚至有的还要大些。他们长得粗壮结实,体型和身高与现代的爱斯基摩人差不多。
尼安德特人比直立猿人进步得多,并能制造相当精致的工具,他们的石器石片很薄,很锋利。还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更可贵的是,尼安德特人学会埋葬,并懂得照顾自己的同伴。但是,在7万年前,兴旺一时的尼安德特人却突然灭绝了,留给后人的只有众多的考古发现和无尽的思考。
尼安德特人为何会消失?科学家们看法不一。有的专家认为,尼安德特人的头盖骨越来越大,导致婴儿难以出生,繁殖能力降低,造成了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尼安德特人真的灭绝了吗?能不能在现在的一些偏远山区找到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着的后裔呢?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院曾报道在西伯利亚东北部寒冷偏僻的地区发现一群称为“丘丘拉”的野人。据说这些人说话音域非常狭窄,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有两个:一种是遗传突变的结果;另一种则可能显示他们是尼安德特人后裔的迹象。
然而在从高加索山脉到戈壁沙漠的中亚地带发现野人的地点较多。从15 世纪起,当地的部落民族和探险家就多次发现这些神秘的难以接近的生物。20世纪初,一名在俄国革命期间驻防帕米尔山脉的红军军官宣称,他的士兵追到一个这样的生物并将之射杀。他还对那个生物作了详细描绘:“前额倾斜…眉毛粗重……鼻子极为扁平……下颌阔大凸出……身材中等。”这些特征与我们知道的尼安德特人极为吻合。
如果这些情况被证实,那么尼安德特人可能没有灭绝。而赞成尼安德特人灭绝观点的学者很多,他们认为,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小群体内,实行群内通婚、后代受到近亲交配的影响而质量下降。尼安德特人眉脊突起,额叶收缩、正是退化的表现。尼安德特人因此变得行动缓慢,走路踉跄,在生存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终于被灭绝。菲利普-利伯曼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家埃德蒙·克里林则根据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及声道特点,用计算机对尼安特人的发音进行测定,认为尼安德特人是单道共鸣系统,发音能力很低,因而整个种群的思想交流和进步受到了影响,导致发展滞缓,在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终于被淘汰。
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尼安德特人没有消失,而是与其他人种杂交融合了。这一观点认为,尼安德特人生存的地域横跨欧亚非三洲,数量庞大。智人兴旺时,人数很有限,不可能消灭世界上所有的尼安德特人,他们很可能与尼安德特人通婚,杂交的后代更为进步,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融化在智人中,因而现代人的身上也保存着尼安德特人的某些特征。
尼安德特人究竟去了哪里,人类历史上没有留下丝毫的记载和证据。即便这样,一些科学家仍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关于尼安德特人的下落之谜总有一天会被解开,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现代智人
大约距今4万年~5万年前,人类的体质已经与今天的现代人没有太大差别,他们被称为现代智人。那么究竟什么人算是现代智人了呢?现代智人如何进化的呢?现代智人起源何处?
被古人类学家称为晚期智人、现代智人或干脆就叫现代人的人,整个躯干结构表明已经完全能直立行走,脑容量达到1400 毫升以上,他们的出现表明人类体质发展的过程已经到了最后完成的阶段。
关于现代智人的起源,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说∶一种假说认为现代智人起源于直立人群,直立人经过演化成为了现代智人,这种假说被称为多地区进化假说;另一种假说则认为现代智人在约1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并走出非洲繁衍到世界各地,取代当地的直立人和远古智人。走出非洲的这部分智人进一步演化为现代智人,这样的假说称为非洲起源说。持多地区进化假说的科学家们主要依据来自于对各种化石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的古人化石与现代人在解剖学上呈现一定的连续性变化。持非洲起源说的科学家的主要证据则来自各种理论分析和考古研究,现代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也有力地支持这一假说。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先看考古中最重要的化石资料。那么在现代智人起源问题上,化石的资料是什么样的呢?
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地区发现3个头骨化石,是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现代人类直系祖先"化石,包括基本完整的一个成年男子头骨、一个儿童头骨和一个残缺的成年人头骨。他们的特征显示出他们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现代人类的面部特征已经显现∶明显的前额,扁平的面部和淡化的眉毛,这与早期人类向前凸出的头骨特征已大为不同。他们是不是已经可以被称为现代智人了呢?
最早被发现的现代智人化石是法国的克罗马农人。但是迄今发现的生活时代最早的现代智人的化石都出现在非洲大陆,包括年代在距今10万年以上的南非的边界洞人和年代最早、为距今12万年~13万年、最晚为距今6万年的克莱西斯河口人,克莱西斯河口人在这个地区生活的时期至少长达6万年之久。除此之外,还有埃塞俄比亚的奥莫人,他们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3 万年,以及在坦桑尼亚莱托里地区发现的现代智人,他们的生活年代为距今12 万年。同时,比过去的石器技术更为进步的石器技术也在10 万年以前就在非洲开始出现。而那个时候的欧洲还是掌握着相对原始的莫斯特技术的尼安德特人的天下。
但是,非洲的上述人类化石其形态接近于现代人,其年代的可靠程度不一,都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证据也不能肯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解剖学结构上的现代智人分化较早的观点。人类是否就是非洲起源的呢?现有的证据是不能完全证明这个观点的。
至于多地区进化假说。也有一定的依据。现代智人是否是由直立人进化的呢?在直立人发展到现代人的过程中有一个中间阶段,那就是尼安德特人。解剖学的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的头骨有许多原始的近似猿的形状,是从直立人发展到现代人的中间环节。但是,也有的学者根据一些年代比尼安德特人更早、而形态上却远比尼安德特人更为现代的骨骼化石,认为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人的祖先,而是与现代人祖先平行发展的另一种类型。现代智人是由尼安德特人以前的智人演化而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直立人进化成了现代智人呢?在这个问题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尼安德特人的命运问题。尼安德特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他们是现代智人起源的祖先吗?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来支持。
人与猿的关系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对大量生物现象考察之后,于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而且不同的物种有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都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存竞争中,哪些对生存有益的变异会得到保存,而哪些对生存有害的变异则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自1925年 Scopes猴子案件以来,达尔文的进化论首次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最近几十年来,化石学的进展正从根本上质疑进化论。化石学的资料证明,在寒武期前,单细胞动物没有进化成复细胞动物。到了寒武期,所有和今天相似的水生动物都爆发性地同时出现了。水生动物又有1亿多年没有演变,突然飞虫和爬虫都同时出现了。到了三叠纪,飞禽走兽都同时出现。
20世纪初,美国的瓦尔考特博士曾带队到位于加拿大洛矶山海拔8000英尺的波基斯关去挖化石,发现了现代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基本体形,从单细胞动物到有眼、有鳃、有肢体、有内脏、会爬、会游的动物,他都能在这个5.5 亿年前的化石堆里找到相似的标本。他收集的6万个化石标本把达尔文的进化论推翻了!在5.6亿年前(寒武期),地球上只有最简单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绝对不可能在短短0.1亿年中进化成为会爬、会游的动物!
达尔文自己承认:如果有人能证明现存的复杂的有机体不可能是一点点无数小的改变变化来的,“那么,我的理论就完全不成立了。”宾夕法尼亚州一所大学的生物化学家贝希在《达尔文的黑匣子》一书中指出:有机体很复杂,不可能随意进化出来。
贝希指出:我们现在都知道眼睛还有其他更小的有机体,它们跟老鼠夹子是一个道理。你哪怕是拿走一小块东西,它们就不能用了。所以,不能像达尔文说的,是经过多少年一点点演变过来的。
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在一个物种内部发生的小的变异。
贝希不是唯一对达尔文理论质疑的科学家。新西兰遗传学家旦顿指出:“不可能通过一些个小的演变就产生一个全新的物种。”他在《出现危机的理论∶进化论》中谨慎论证之后,直言不讳地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另一个反对达尔文的是詹菲力。他说:“进化论不是一个科学理论,而是反映了一种宗教立场。”
詹菲力说:“用达尔文理论解释生命形式有很大困难。这个理论最大的缺陷是在化石中没有找到支持进化论的证据。”
《为达尔文辩护》一书的作者罗斯先生和那些持不同态度的科学家在电视上进行了辩论。“说进化论在停尸床上简直是胡扯……我不相信有造物主,以前真正批评进化论的都是完全按字面意思解释《圣经》的,他们没经过一点科学训练…但是现在,支持传世说的人就复杂了,什么人都有。”
人种的肤色
世界人种大致分三类,即: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
黄色人种又称“蒙古人种”、“亚美人种”,主要居住在东亚、北极和美洲等地。白色人种又称“欧罗巴人”、“高加索人”,主要居住在欧洲、北美、西亚和南亚,在美洲和大洋洲有大量移民。黑色人种又称“尼格罗人”,主要居住在非洲中南部,在美洲等地有大量非洲黑人的后裔。棕色人种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是原来居住在大洋洲及其附近地区的居民。人类种族的分布具有地域性,黑、黄、白是人体的三原色。然而经过若干万年的演化,如今却辐射出了五彩缤纷的光芒。科学调查证实,今天的地球上已有不同人种60类。
18世纪,瑞典生物分类学家林耐曾对人类的系统位置作了划分。他把人和猿划归为一个大的灵长类群,又按照在生殖上可以互相沟通的标准将世界不同人种划为同一的智人种。在智人种之下,又依据肤色的不同将人类区划为欧洲白色人种、非洲黑色人种、亚洲黄色人种以及美洲红色人种等四大人种。但他的四大人种的地理区划,却在日后的应用中显得不够完善和准确,因为各大洲的地理区划和人种肤色的分布并不一致。
要精确划分人种的肤色,就必须弄清肤色形成的规律。据统计,不同肤色人种的色素细胞量是不同的,在每平方毫米内,白色人种的色素细胞约在1000个以下,黄色人种则在1300个左右,而黑色人种则超过了1400个。
色素的功能是参与皮肤的保护作用。色素决定着皮肤的颜色,也决定着皮肤的屏蔽功率。它可以防止过多的阳光紫外线对机体的损伤,以及过多的红外线热辐射到达机体深部。因此,人体肤色不仅受内部遗传物质的控制,同时还受到外界阳光强烈程度的压力。在阳光强烈的热带地区,色素浓重的黑人就比色素稀少的白人有更强的适应力。在炽烈的光热辐射下,白人会有较高的皮癌发生率。相反,如果在寒冷的地球北部地区,深肤色反而成为不利因素,有关资料证明,在朝鲜战场上,黑人比白人更易冻伤。可见,肤色深浅的变化及其分布与外界环境的选择有关,色素的产生与活化也常常离不开环境的刺激与诱发。人体肤色的变化决定于皮肤内部色素量的变化,而色素量的变化又是对外界光照强烈程度长期适应的结果。可以说人体肤色是自然界在人体上打下的烙印。在地球上不同人种肤色的分布、人体色素深浅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与阳光辐射强弱程度相对应的。色素多、肤色深的人多集中在阳光充足的地球赤道附近。随着地球纬度的推移,离赤道愈远,阳光愈弱。则人体的肤色也就愈浅愈淡。在亚洲,南亚人的肤色比北亚人的肤色要深;在欧洲也是这样,南欧人的肤色比北欧人的肤色也要深。
人种肤色随环境而变化的事实,冲破了林耐按各大洲区划人种肤色的划分。1775年,即在林耐提出人种划分之后的40年,德国人类学家布鲁门巴哈又公布了一个新的人种划分方案。布氏把人类分为五大人种,即尼格罗人种(初称埃塞俄比亚人种)、蒙古人种、马来人种、美洲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他用尼格罗人种代替原来的非洲黑色人种,范围除包括中、南非黑色人种外,还有美洲黑人及散居各地的黑色人种,近些年有人主张把尼格罗人种与澳大利亚深色人种合称为赤道人种。布氏又用蒙古人种和马来人种代替原来的亚洲黄色人种,蒙古人种包括亚洲北部及东部的中国、日本等地人种,但是今天人们还习惯于把马来人种并于蒙古人种之内。布氏提出的美洲人种包括原居美洲的印第安人种,近年来也有人主张把印第安人种和蒙古人种合并称为亚美人种。最后布氏以高加索人种代替欧洲白色人种,其范围除包括大部分欧洲外,还有北非、西南亚及地中海沿岸的白色人种。
显然布鲁门巴哈的人种划分比起林耐的四大人种划分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布氏之后,人们为了准确划分人种,在肤色之外又增加了头型、鼻型、眼色、发型、发色以及血型等方面的人种划分。在长期的人种划分实践中,人们感到:人类最大的特点便是不断流动,并在流动中产生了人种特性的分化,但也产生了人种特征的不断融合。因此,仍然难于找到一个完全适用的有效的人种划分方案。


IP属地:湖北1楼2021-12-16 11: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