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吧 关注:7贴子:20
  • 5回复贴,共1

胜俗二谛融通篇(2):《释净土群疑论》五(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胜俗二谛融通篇(2)
问答21
问曰:
生彼西方,为过去心生,现在心生,未来心生?若过去心生,过去心已灭,不可言生;若未来心生,未来心未至,如何说生?若现在心生,现在心不住,复如何生?以此三世求生不得,以何今劝生西方耶?
释曰:
以三世推,已灭、未生及现不住,无有生理真实可得。犹如灯炷,非过去焰烧炷,已灭故;非未来焰烧炷,未生故;非现在焰烧炷,不住故。非不烧炷,破闇、发明,念念相续,新新谢灭,相似相续,犹如水流,能一时中有于四用,破闇、发明、热器、烧炷。
此亦如是,由净土业感生时熟,圣众来迎,归趣净土,舍娑婆秽质,成极乐净身。三世缘生,不常不断,虽复诸法寂灭,业报宛然,诸法无生,生死相续,即不坏世谛,建立第一义谛,即其义也。
故《维摩经》净名大士诘身子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维摩诘言:“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明第一义谛诸法寂静,无去无来,故言无没生也。下经言:“有世界名曰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维摩诘言:‘没者为虚诳法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此明世谛假名非真生灭相。
今劝舍兹秽土,生彼净方,而于第一义谛之中,三世推之,竟无往生之义。世谛因缘假名生灭,非无舍此娑婆往生佛国也。子岂得直论第一义谛之理,而坏世谛种种因果作用等法耶?此亦于世谛因果门中说,劝往生净佛土也。
问答22
问曰:
《金刚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如何今日作有相观佛,行于邪道,而愿求生?此实难矣。
释曰:
《般若》《观经》俱是圣教,相无相观并非凡言,互说是邪,深有旨趣,不可依其《般若》毁彼《观经》。何但信谤交怀,自成重罪,亦乃于佛圣教未解融通。何者?此之两经就人、就学、就解不同作斯说也。
由人者,浅根之人未能观理,为作色观,观报化身;深根之人能观实相,为说无相,观于法身。浅人学深,深法非药,甘露夭命,经有诚文;深人学浅,不成进道,遂名退业,何能进修?故佛对两根说斯二教。
由学者,初学之人创初入道,观行犹昧,未能学深,不可教令作是实相观,且教观色,调练其心,后学方成,修进无相,譬如入海,从浅至深。久学之人堪能进学彼无相观,而乃滞彼初学色相,为进彼行,毁前是邪,非谓此是邪见摄。如悭人学布施,悭障除已,滞修初度,佛欲劝彼进学尸罗,若不毁前,无由习后,故毁其檀舍,赞行持戒。此是大圣善逗物机,愚人莫知,执文迷义。今言邪道,理亦如斯。
由解者,若知色即空,观色非邪,若迷色不空,观色是邪,若知空即色,观空非邪,若知空异色,观空是邪,此乃解误异途,自分美丑,何关由色空二境以辨其邪正哉?
子若晓此宗途,即常色观而恒正;迷斯旨趣,虽空观以恒邪。善哉妙旨,愿详其致矣!
问答23
问曰:
《金刚般若》言:“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维摩经》言:“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即不住。”文殊师利言:“不住亦不去,不取亦不舍,远离六入故,敬礼无所观。”准此大乘诸圣教说,佛本不来,亦无有去,何因《观经》说有化佛来迎,随化佛往?有来有去,与前经相违。
释曰:
甚深实相平等妙理,法身如来本无生灭。以佛本愿无限大悲,接引众生,从真起化十方世界,如来引接三辈九品。以化即真,不来不去;随机应物,有往有还。前经据化体即真,说无来去;《观经》据从真流化,现有往还。
又,西方有释言:实无有佛从彼西方而来至此授手迎接,亦无有佛引彼众生往生净土,但是如来慈悲本愿功德种子增上缘力,令诸众生与佛有缘,念佛、修福、作十六观,诸功德力以为因缘,自心变现阿弥陀佛来迎,行者随佛往。言彼佛遣来,不是实遣,但是功德种子与所化生时机正合,令见化佛来迎,故言彼遣,而实不遣。阿弥陀佛悲愿功德,湛然常寂,无去无来;众生识心托佛本愿功德胜力,自心变现,有来有去,迎接行人,见有往来,是自心相分,非关他也。故前经说不来不去,约佛功德说也;《观经》说有来有去,约众生心相说也。
又有释言:如来应机,亦复变现,现作诸化身,十方迎接往生众生。彼诸化佛从佛镜智大悲流现,故言彼佛遣化来迎。然遣化迎,如摩尼、天鼓,无思成此事。然所现化有往有来,而言不往不来者,此或约真而作是说。
前已释竟。或约生灭念念不住,生已即灭,不可移动。当处生当处灭,异处生异处灭,相似相续,假说往来。如火焰行,非轮轮相,假说来往,实无来往也。故肇法师《物不迁论》言:“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海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此皆以生灭迅速,不可移动也。
问答24
问曰:
《涅槃经》说:“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又言:“诸佛所师,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此即三身凝然,不迁不变。今乃言“生灭不住”,斯何义耶?
释曰:
此之诤论,非唯今日。一般大德涅槃学者言“三身并常,不生不灭”,广引《涅槃经》文及《菩萨本业璎珞经》等证“三身并常”,此多依教也。有一般大德依《摄大乘论》等,释“佛有三身、常有三种”:一、凝然常,谓法身佛;二、不断常,谓受用身佛;三、相续常,谓变化身佛。虽各名常,义有差别,以后二身从生因生。《般若论》说:“报化二身生因生故,诸所作者皆是无常。”若是凝然,应同法身,了因所证,又应非阴,亦无缘虑、言说、动作。以此众多义理推之,非凝然常也。广如《唯识论》等成立。
又约遍计所执,众生横计“佛有去来”,为破妄执“心外有佛,有往有来”,为破妄情故,言“不来不去”。故《维摩经》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如是等。今此《观经》说有往来,与诸大乘经不相违也。各据一义,悉为妙说。
问答25
问曰:
《法句经》言:“佛告宝明菩萨言:‘善男子!汝且观此诸佛名字为是有耶?为是无耶?为有实耶?为无实耶?善男子!若名字有,说食与人,应得充饱。若得充饱,一切饮食即无所用。何以故?说食寻饱,不须食故。’”按此经义,欲明“名字性空,不能诠说诸法”;今既教人专称佛名号,能消重障之罪,往生西方,何异说食充饱、谈浆除渴也?
释曰:
依诸大乘微妙经典,咸言“名字虚假,无有定实”,故经言:“文字性离,无有文字。”又言:“名义互为客,菩萨应寻思。”然即寂默无言,湛然宴坐,即拘邻无得道之望,须跋靡证果之辰。虽能所说殊,不可谈食得饱;终名有诠表,而因言会理。因言会理,故指月之譬兴焉;名字性空,故舍船之喻作矣。
佛以愚夫执著,缘名生惑,或爱或恚,具造愆非,骂我赞我,起生起杀,具十恶业,颠坠三涂,故破彼惑情,言文字虚假,纵令赞毁,何荣辱汝身?若言因赞即荣华汝身,毁谤即损汝形质,亦应说食得饱,言火焚躯。虽终日口谈味珍,不免饥虚之困;竟夕说于炬火,莫见焚身之殃。故知“名字体虚,本无真实”,凡夫莫悟,浪起爱憎,诤名于朝,沈沦恶道。
若言“名字无用,不能诠诸法体”,亦应唤水火来,命男女至。彼既一一呼召,无有参差,故知筌蹄不空,鱼兔斯得。故使梵王启请,转正法轮;大圣应机,弘宣妙旨。三藏奥旨焕烂于龙宫,十二部经照彰于鹫岭。人天凡圣,咸禀至言;五道四生,并遵遗训。听闻读诵,利益弘深;称念佛名,往生净土。亦不得唯言“名字虚假,不有诠说”者也。


IP属地:重庆1楼2021-12-29 01:10回复
    请问文章出处是什么?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29 11:10
    收起回复
      请问你私信说统战部暂时不禁佛道,你从何得知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2-02 19:53
      回复
        南無阿弥陀佛🙏🙏🙏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22-07-08 2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