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吧吧 关注:357贴子:2,111

为什么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的出家人,相对较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的出家人,相对较少?
一、用原始经典的出家人,往往多在热带地区; “乞食制的日中一食”,虽然比较省事,但是,难以做到“素食的日中一食”。
二、在非热带地区,“乞食制”往往行不通。虽然“乞食制的日中一食”,与佛陀“苦行、梵行得解脱”的教法相应,但是,原始经典的说法是:“苦行、梵行得解脱”,而不是“乞食得解脱”。
三、然而,“五堂功课、素食制”消耗较多的体力,因此,往往需要“素食两餐”。
四、这样,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与南传、汉传都难以相容。
五、如果要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就需要考虑不少的问题:
1、一天只吃一餐素食,如何将多种素食进行合理的搭配?
2、如何选择安全的素食?
3、素食,如何进行安全处理?
六、在现实中,还需要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往往难以落实:
1、如果没有多种素食合理的搭配,难以坚持。例如:体力难以支撑。
2、如果没有选择安全的素食,难以坚持。例如:腹痛跑厕所几天,怎么坚持?
3、如果没有学会素食的安全处理,难以坚持。这个问题,实在麻烦,需要耐心。
4、如果不吃早餐,如何防止胆汁浓缩形成胆结石?
5、如果选择不合理的素食,又少喝水,如何治疗肾结石?
6、其他相关的问题。
七、如何请到“原始经典”,也是一个问题。
八、因此,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的出家人,相对较少。


IP属地:福建1楼2021-12-29 21:30回复
    为什么有的出家人用“素食的日中一食”,取代“三净肉的日中一食”?
    因为现代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能到达隔壁村、或隔壁镇买东西;如果出家人用“三净肉的日中一食”,就有可能天天吃肉,甚至大鱼大肉;因此,有的出家人用“素食的日中一食”,取代“三净肉的日中一食”是正确的做法。


    IP属地:福建5楼2021-12-29 21:33
    回复
      《相应部》
      1、修习于一法、多修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入出息念……往阿兰若、往树下、往空屋,结跏趺坐,以身正持,修念普前,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
      2、于长入息,了知“我长入息”;于长出息,了知“我长出息”;于短入息,了知“我短入息”;于短出息,了知“我短出息。”
      3、学“我觉遍身入息”,学“我觉遍身出息”,学“我止身行入息”,学“我止身行出息。”
      4、学“我觉喜入息”,学“我觉喜出息”,学“我觉乐入息”,学“我觉乐出息。”
      5、学“我觉心行入息”,学“我觉心行出息”,学“我止心行入息”,学“我止心行出息”,学“我觉心入出息”,学“我觉心出息。”
      6、学“我心喜欢之入息”,学“我心喜欢之出息”,学“我心得定之入息”,学“我心得定之出息”,学“我心解脱之入息”,学“我心解脱之出息。”
      7、学“我观无常入息”,学“我观无常出息”,学“我观离贪入息”,学“我观离贪出息”,学“我观灭尽入息”,学“我观灭尽出息”,学“我观定弃入息”,学“我观定弃出息。”
      ……对入出息如是之修习、如是多修者,则有大果、大功德。


      IP属地:福建9楼2021-12-29 21:38
      回复
        禅定:
        1、《杂阿含经》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
        2、《杂阿含经》 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
        3、《相应部》 离喜、舍心、正念正知、以身感受乐,谓诸圣之谈舍心者、有念者、乐住者。(第三禅)
        4、《相应部》 由前乐之舍弃、苦之舍弃、喜忧之灭没、非苦非乐而逮达住于舍、念、清净。(第四禅)。
        5、《相应部》 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色想,灭没嗔恚想,不思惟种种想,逮达住于 “虚空无边” 之空无边处。 阿难! 此为比此乐更殊胜……
        6、《相应部》 阿难! 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空无边处,逮达住于识无边之识无边处。 阿难! 此为比此乐更殊胜……
        7、《相应部》 阿难! 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识无边处,逮达住于无所有之无所有处。 阿难! 此为比此乐更殊胜……
        8、《相应部》 阿难! 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无所有处,逮达住于非想非非想处。 阿难! 此为比此乐更殊胜……
        9、《相应部》 阿难! 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处,逮达住于想受灭。 阿难!……此乐更殊胜、更微妙……


        IP属地:福建11楼2021-12-29 21:40
        回复
          《杂阿含经》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意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IP属地:福建15楼2021-12-29 21:45
          回复
            1、《杂阿含经》:“云何所取法? 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所取法。 云何取法? 谓欲贪, 是名取法。”
            2、《相应部》 比丘对此六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如实知, 无取解脱故,……此比丘名为阿罗汉……


            IP属地:福建18楼2021-12-30 19:25
            回复
              “等觉”、“涅槃”:
              《相应部》 “诸比丘 ! 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一向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知、等觉、涅槃。以何为七耶?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诸比丘 ! 若修习、多修此七觉支者,则资于一向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知、等觉、涅槃。”


              IP属地:福建19楼2021-12-30 19:25
              回复
                “无漏法”:
                《杂阿含经》:“出世间意,若法、若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出世间者,是名无漏法。”


                IP属地:福建21楼2021-12-31 19:28
                回复
                  《杂阿含经》、或《相应部》 “色灭,受、想、行、识灭”:
                  “爱喜灭是色灭;……触灭是受、想、行灭;……名色灭是识灭。”
                  “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意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IP属地:福建22楼2021-12-31 19:29
                  回复
                    《相应部》......日轮上升时之先驱、前相者,即是明相出。......如是比丘,生起七觉支时之先驱、前相者,为如理作意。......于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IP属地:福建23楼2021-12-31 19:31
                    回复
                      《相应部》为诸法之善、善分、善友者,皆以如理作意为根本,等趣于如理作意,以如理作意为诸法最上之名。


                      IP属地:福建24楼2021-12-31 19:31
                      回复
                        《相应部》清净之无食乐:
                        《相应部》 诸比丘! 有有食乐 之喜,有无食乐之喜,有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喜。有有食乐之乐,有无食乐之乐,有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乐。有有食乐之舍,有无食乐之舍,有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舍。有有食乐之解脱,有无食乐之解脱,有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解脱。
                        1、《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有食乐之喜耶? …… 眼所识之色,……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诸比丘! 凡以此等五种欲为缘所起之喜, 诸比丘! 此称为有食乐之喜。
                        2、《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无食乐之喜耶? 诸比丘! 于此处有比丘 ,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而逮达住于由离生喜乐之初禅。由寻、伺之息灭,于内部寂静,心之单一性,无寻无伺,逮达住于由定生喜乐之第二禅。 诸比丘! 此称为无食乐之喜。
                        3、《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喜耶? 诸比丘! 凡观察于贪欲解脱之心,观察于嗔恚解脱之心,观察于愚痴解脱之心,乃漏尽之比丘,是其心所起之喜。 诸比丘! 此称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喜。
                        1、《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有食乐之乐?......眼所识之色……诸比丘! 凡以此等五种之欲为缘,所起之喜乐, 诸比丘! 此称为有食乐之乐。
                        2、《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无食乐之乐? 诸比丘! 于此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逮达住于初禅。由寻与伺之息灭,内部寂静……逮达住于第二禅。离喜、舍心、正念正知,以身感受乐,谓诸圣之谈舍心者、有念者、乐住者,逮达住于第三禅。 诸比丘! 此称为无食乐之乐。
                        3、《相应部》 诸比丘! 何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乐? 诸比丘! 凡观察于欲解脱之心……嗔恚解脱之心……观察于愚痴解脱之心,乃漏尽之比丘,是其心所起之喜乐。 诸比丘! 此称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乐。
                        1、 《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有食乐之舍? ……眼所识之色 ……诸比丘! 凡以此等五种欲为缘所起之舍, 诸比丘! 此称之为有食乐之舍。
                        2、《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无食乐之舍? 诸比丘! 于此 有比丘,其前之乐之舍弃,由苦之舍弃、由喜忧之灭没、非苦非乐、逮达住于舍、念清净之第四禅。 诸比丘! 此称为无食乐之舍。
                        3、《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舍? 诸比丘! 凡观察于贪欲解脱之心……观察于嗔恚……愚痴解脱之心,乃漏尽之比丘,是其心所起之舍。 诸比丘! 此称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舍。
                        1、《相应部》 诸比丘! 何者为有食乐之解脱? 与色相关连之解脱,为有食乐之解脱…… 与无色关连之解脱,为无食乐之解脱。
                        2、《相应部》 诸比丘! 何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解脱?
                        诸比丘! 凡观察于贪欲解脱之心,观察于嗔恚解脱之心,观察于愚痴解脱之心,乃漏尽之比丘,是其心所起之解脱。 诸比丘! 此称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解脱。


                        IP属地:福建31楼2022-01-01 22:09
                        回复
                          素食的安全处理,举例说明:
                          1、去皮:瓜果等,去皮,减少药物残渣等的危害。
                          2、浸水:绿叶菜等,浸水,减少药物残渣的危害。焯水:减少药物残渣的危害。
                          3、对其他素食,也应该进行安全处理。例如:
                          例1:有人说苹果皮有营养,但是,这是农药、防腐剂出现之前的说法;现在,谁敢吃苹果皮?
                          例2:有人说香菇有营养,浸水,很可惜;但是,那是以前的说法;现在,如果没有浸水,多次除去药物残渣,谁敢吃?
                          实际上,可以了解种植、包装、运输、储存、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1、种植人员的真实说法。
                          2、包装、运输人员的真实说法。
                          3、储存、销售人员的真实说法。
                          4、工商市场管理人员的真实说法。
                          5、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真实说法。
                          总之,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真实的了解,自然就会重视素食的安全处理。


                          IP属地:福建34楼2022-01-02 11:26
                          回复
                            “五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相应部》比丘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如实知,无取而解脱…… 故此比丘名为阿罗汉……
                            1、《相应部》缘生乐受之触生乐根,彼乐则知“我是乐”;彼生乐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乐受之触生乐根,彼灭彼止息。”
                            2、《相应部》缘生苦受之触生苦根,彼苦则知“我是苦”;彼生苦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苦受之触生苦根,彼灭彼止息。”
                            3、《相应部》缘生喜受之触生喜根,彼喜则知“我是喜”;彼生喜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喜受之触生喜根,彼灭彼止息。”
                            4、《相应部》缘生忧受之触生忧根,彼忧则知“我是忧”;彼生忧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忧受之触生忧根,彼灭彼止息。”
                            5、《相应部》缘生舍受之触生舍根,彼舍则知“我是舍”;彼生舍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舍受之触生舍根,彼灭彼止息。”
                            1、《相应部》身乐、身悦、身触所生之乐、悦之所受,诸比丘! 此名为乐根。
                            2、《相应部》身苦、身不悦、身触所生之苦、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苦根。
                            3、《相应部》意乐、意悦、意触所生之乐、悦之所受,诸比丘! 此名为喜根。
                            4、《相应部》意苦、意不悦、意触所生之苦、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忧根。
                            5、《相应部》诸比丘! 身或意之非悦、非不悦之所受,诸比丘! 此名为舍根。


                            IP属地:福建35楼2022-01-02 19:40
                            回复
                              1、《相应部》 :入灭尽定者,先灭口行(有觉有观),次身行(出息、入息),次意行(想、思)。
                              2、《相应部》 :住灭尽定时,触三触:不动触、无相触、无所有触。
                              3、《相应部》 :从灭尽定起者, 意行先起, 次身行, 后口行。


                              IP属地:福建37楼2022-01-02 2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