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氏,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稀有姓氏。据正史记载和考古实物,檀氏起源可上溯至商朝末期,出现于西周公族。
一、正史记载见于《左传·成公十一年》:“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为温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内”。
二、考古实物见于一九七六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武王征商簋”,因其主人是檀利,即檀伯达(古代利和达相通,伯是爵位),故被简称为“利簋”。另见1972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黄堆公社(今,法门镇)刘家大队(今,刘家村)发掘的一座西周早期檀氏家族墓,墓中出土了檀季为其妻丰姬制作并刻有铭文的青铜卣和尊,统称“丰姬宝尊彝”(彝,古代盛酒器具的统称,卣和尊都属彝类)。丰姬是周朝王室丰氏姬姓贵族之女。国家博物馆前馆长朱凤瀚推测:“此墓可能是丰姬墓,非姬姓的檀季应当居于刘家村附近”。
朱凤瀚先生还提到了“利簋”:“临潼所出利簋,是檀利为先祖檀公制作,利亦属檀氏,檀季氏是檀氏分支。”朱先生进一步认为:“檀季有可能是《左传》成公十一年所记载周初克商时的诸侯檀伯达一后。”(朱凤瀚《商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增定版)上述两个考古发现,为《左传》记录的檀伯达提供了考古实物的支持。
檀姓于两周、秦、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皆属于望族,名人辈出,名扬十二朝。元以后逐渐沙散各地,退出望族之列。《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录檀氏二十四人。
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武监》载:唐朝开元十九年“置先师太公庙,京兆功曹卢虚录太公之后姜氏等四十八姓,刻石为记”。但认为檀氏是姜太公后代的说法,除了传说,无其他史料支持。而檀伯达为周封一说,除了《左传》记载,还得到了考古文物发现的证实。
清人陈廷炜编写的《姓氏考略》中说:“檀氏望出清河(今河北清河至邢台一带)、平卢(今山东青州)、高平(今山东济宁市),共三望。”
谢国雄的《当代常见郡望与世家简介》:檀氏编为第二百一十三姓。编者还认为:在这三个郡望中,目前只有高平檀氏仍有迹可寻。
笔者认为清人在《姓氏考略》中关于檀氏郡望的“考略”,欠“考”虑,也太“略”!首先,“平卢”作为“淄青(青州)”的代称,是在唐安史之乱后,出现的时间很晚,存在的时间也很短;再说,历史上也不曾有过“平卢郡”。
其次,檀氏也远不止“三望”。据我推测,除了高平、清河,还有广平(邯郸一带)、河间(任丘一带)、常山(赵县一带)、辽西(乐亭一带)、太原(盂县一带)、颍川(许昌一带)、池阳(今池州)、浔阳(今九江)等八个郡望。
另外,谢国雄在《当代常见郡望与世家简介》中,关于“目前只有高平檀氏仍有迹可寻”的论述,也有点草率。小编还觉得“穆檀郡”和“清河郡”檀氏也有迹可寻。常山郡檀氏可能源自穆檀郡,石家庄市栾城范台村檀氏古谱(明代版)明确记载,故乡繁峙县雁门郡檀氏源自清河郡,邯郸县最初曾经属于清河郡辖区,故邯郸檀氏更应该源自清河郡。
檀庆浒(讨论稿)
一、正史记载见于《左传·成公十一年》:“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为温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内”。
二、考古实物见于一九七六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武王征商簋”,因其主人是檀利,即檀伯达(古代利和达相通,伯是爵位),故被简称为“利簋”。另见1972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黄堆公社(今,法门镇)刘家大队(今,刘家村)发掘的一座西周早期檀氏家族墓,墓中出土了檀季为其妻丰姬制作并刻有铭文的青铜卣和尊,统称“丰姬宝尊彝”(彝,古代盛酒器具的统称,卣和尊都属彝类)。丰姬是周朝王室丰氏姬姓贵族之女。国家博物馆前馆长朱凤瀚推测:“此墓可能是丰姬墓,非姬姓的檀季应当居于刘家村附近”。
朱凤瀚先生还提到了“利簋”:“临潼所出利簋,是檀利为先祖檀公制作,利亦属檀氏,檀季氏是檀氏分支。”朱先生进一步认为:“檀季有可能是《左传》成公十一年所记载周初克商时的诸侯檀伯达一后。”(朱凤瀚《商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增定版)上述两个考古发现,为《左传》记录的檀伯达提供了考古实物的支持。
檀姓于两周、秦、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皆属于望族,名人辈出,名扬十二朝。元以后逐渐沙散各地,退出望族之列。《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录檀氏二十四人。
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武监》载:唐朝开元十九年“置先师太公庙,京兆功曹卢虚录太公之后姜氏等四十八姓,刻石为记”。但认为檀氏是姜太公后代的说法,除了传说,无其他史料支持。而檀伯达为周封一说,除了《左传》记载,还得到了考古文物发现的证实。
清人陈廷炜编写的《姓氏考略》中说:“檀氏望出清河(今河北清河至邢台一带)、平卢(今山东青州)、高平(今山东济宁市),共三望。”
谢国雄的《当代常见郡望与世家简介》:檀氏编为第二百一十三姓。编者还认为:在这三个郡望中,目前只有高平檀氏仍有迹可寻。
笔者认为清人在《姓氏考略》中关于檀氏郡望的“考略”,欠“考”虑,也太“略”!首先,“平卢”作为“淄青(青州)”的代称,是在唐安史之乱后,出现的时间很晚,存在的时间也很短;再说,历史上也不曾有过“平卢郡”。
其次,檀氏也远不止“三望”。据我推测,除了高平、清河,还有广平(邯郸一带)、河间(任丘一带)、常山(赵县一带)、辽西(乐亭一带)、太原(盂县一带)、颍川(许昌一带)、池阳(今池州)、浔阳(今九江)等八个郡望。
另外,谢国雄在《当代常见郡望与世家简介》中,关于“目前只有高平檀氏仍有迹可寻”的论述,也有点草率。小编还觉得“穆檀郡”和“清河郡”檀氏也有迹可寻。常山郡檀氏可能源自穆檀郡,石家庄市栾城范台村檀氏古谱(明代版)明确记载,故乡繁峙县雁门郡檀氏源自清河郡,邯郸县最初曾经属于清河郡辖区,故邯郸檀氏更应该源自清河郡。
檀庆浒(讨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