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士族的南迁,梅作为江南一种常见的植物,大量见于文人笔下,以其独特的风姿,迅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陶渊明在《腊月》诗中写道“梅柳夹门植”,看来在东晋时期,梅花作为观赏植物,已不罕见。
这一时期的文人不仅栽培梅花,而且开始关注梅花的耐寒特征,并加以赞美。
南朝文学家鲍照认为梅花“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对梅花赞美有加。
北朝诗人陆凯在荆州折一枝梅花,赠给长安老友范晔,并赋诗:“折花(一作折梅)逢驿史,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更是流传千古的风雅佳话。
明 缂丝花卉册之梅花,故宫博物院藏
同样生活在南朝的文学家庾信在《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中则悍跳了一把预言家。
头天晚上,庾信听到鸟鸣不断,觉得春天要到了,便坚信“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他最终也沉迷于“水影摇丛竹,林香动落梅”的美景之中。
南北朝这些咏梅的诗词歌赋,已开启后人赏梅之先声。到了隋唐五代时期,人们对梅的欣赏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