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时,爸爸到学校看望我,路过一家蛋糕店时,我没忍住多看了几眼,爸爸留意到了,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我进店买了一份最小的迷你蛋糕。
我至今还记得蛋糕的价格是20元,因为爸爸当时说了一句“可以抵我们一顿饭了。”
那天,我吃到了这辈子最苦的蛋糕。
如今,我凭借自己的努力,挣到了足够的钱,却始终改变不了心里的匮乏感:
家里不囤满零食,我就会焦躁不安。
一到大促就拼命囤各种日用品,哪怕根本用不完;
买东西只看价格不管质量,抠抠搜搜过日子。
甚至,我还有一种深深的“自卑”:
面对漂亮的裙子,昂贵的化妆品,乃至别人对我的好,第一反应总是觉得自己不配。
很多时候,伤害孩子最深的,从来不是家庭物质条件的匮乏,而是父母有意无意的抱怨和哭穷。
物质上的贫乏,只是一时的,心理上的短缺,却是一辈子的。
我至今还记得蛋糕的价格是20元,因为爸爸当时说了一句“可以抵我们一顿饭了。”
那天,我吃到了这辈子最苦的蛋糕。
如今,我凭借自己的努力,挣到了足够的钱,却始终改变不了心里的匮乏感:
家里不囤满零食,我就会焦躁不安。
一到大促就拼命囤各种日用品,哪怕根本用不完;
买东西只看价格不管质量,抠抠搜搜过日子。
甚至,我还有一种深深的“自卑”:
面对漂亮的裙子,昂贵的化妆品,乃至别人对我的好,第一反应总是觉得自己不配。
很多时候,伤害孩子最深的,从来不是家庭物质条件的匮乏,而是父母有意无意的抱怨和哭穷。
物质上的贫乏,只是一时的,心理上的短缺,却是一辈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