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4月3日通报,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接报火灾21.9万起,共有625人因火灾死亡、39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伤人和损失分别下降11.6%、8.5%和20.5%,亡人数上升4.9%;其中,较大火灾29起,较去年同期增加6起。
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火灾占比较大
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火灾占比较大。消防救援局接报农村地区火灾12.4万起、占火灾总数56.7%,仍是火灾多发地区,其中乡村占39.3%、集镇镇区占17.4%;接报城市地区火灾8.5万起、占38.8%,其中城市市区占22.7%、县城城区占16.1%;其他区域火灾占3.4%。
预防农村火灾
春季大风,气温温差大,烤火取暖严禁使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火炉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取暖器材切忌用于烘烤衣物。
农药、化肥要妥善保管,如果乱堆放易发生化学反应,轻则失效,重则会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
教育小孩不要玩火,不要玩弄电器和燃气设备,不要在高压电线杆旁玩耍。
各种火具不要乱放,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和火柴梗,丢弃前应熄灭。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使用蜡烛、油灯、蚊香时应放置在不燃材料的基座上和不燃材料制作的防护罩内。
不乱拉乱接电线,严禁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随意增加保险丝的横截面积。
使用电熨斗、电热炉、电暖器等应有人看护,使用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停电后应拔掉电源插头,关断通电设备。
燃气炉灶使用时应有人看管,防止溢锅、干锅等引起火灾或爆炸;严禁超量充装液化气钢瓶,液化气瓶应远离火源、热源,严禁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
严禁烧荒,尤其是芦苇田等可燃物较多的地带更要杜绝火源,春季天干物燥,星星之火即可燎原。
定时检查保养农机,发动机和燃油箱保持清洁,经常检查发动机汽化器,防止在作业场地发生火灾。
从起火场所看,居住场所较为突出
从起火场所看,居住场所较为突出。共接报居住场所火灾8.3万起,共造成503人死亡,虽然起数占火灾总数的38%,但亡人数占总数的80.5%;其中,较大火灾21起,占较大火灾总数的72.4%。
预防居住场所火灾
三清三关:清厨房,定期对抽油烟机、燃气灶具进行清理;清阳台,及时清理阳台的杂物,特别是纸箱、纸皮、塑料等易燃物品;清楼道,及时清理楼道、楼梯拐角、地下室等处的杂物,保持楼道通畅;关气源,用气后及时关闭燃气开关;关电源,对于家中不使用的电器要及时关闭电源;关门窗,如要外出,要关闭家中门窗,谨防外来火源。
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了解和熟悉所在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况,火灾发生后,可以寻着指示灯或者指示标识逃生。
拒绝“三合一”场所:“三合一”场所通常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耐火等级低、布局杂乱拥挤、管理混乱、从业人员自防自救技能差。一旦发生火灾,会因火势蔓延迅速、人员难以疏散而造成群死群伤。
室内消防设施器材要保证完好有效:物业等相关管理部门要特别加强消防设施器材的日常管理,确保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等完好有用,灭火器配备到位。家中也建议常备灭火器、灭火强光手电、逃生面罩等消防设备。
定期检查安全用电:避免超负荷用电,加强用火用电管理,及时更换老化电气设备和线路。
从交通工具火灾看,新能源车辆增幅较大
从交通工具火灾看,新能源车辆增幅较大。共接报各类交通工具火灾1.9万起,同比去年上升8.8%;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起,同比上升32%;电动自行车火灾3777起,同比上升35.9%,均高于交通工具火灾的平均增幅。
预防新能源车辆火灾
定期维护保养,尤其是对动力电池的检测以及线路的检查,这样可以提前排查安全隐患,降低起火的发生率。
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在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时,避免充电时间较长,尤其是高温条件下充电,控制充电时间。
对于汽车的改装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多情况下都会涉及到线路,而部分改装店施工不当,导致线路出现短路,就会加大起火的可能性。
保证安全驾驶,避免出现碰撞的事故。碰撞会导致电池变形,线路很容易出现短路,这时候电池的温度会快速上升,从而导致起火甚至爆炸。而在选择路面方面,尽量选定路况较好的路面,避免底盘受到刮蹭。
除此之外,作为车企和电池企业来说,需要提高动力电池的稳定性和防护能力。
预防电动车火灾
加强自查自检:要经常检查电动自行车的电路插接点,防止接触不牢引起接触点打火发热;避免线路老化,磨损而造成短路、串电等事故。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充电时要仔细检查并清理附近堆放的易燃可燃物品,以防电动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火灾。
不随意改装电动车:一辆电动车如果加装音响、照明或者加装电瓶,就很容易造成线路过负荷,引发火灾。
不在楼道内、室内等区域充电:电动车在充电时,不在客厅或楼梯间、走道内、安全出口等区域充电;不私拉电线,否则容易造成消防通道堵塞,还会导致整栋楼陷入毒烟密布的状态,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事件。
不购买和使用非标及超标电动车:购买非标或超标,使用电车会增加风险指数。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电动车和电瓶。
从火灾原因看,用火用电占一半以上
从火灾原因看,用火用电占一半以上。因电气引发的火灾占总数的28.3%,因用火不慎引发的占23.5%;此外,遗留火种占15.3%、吸烟占11.5%,自燃、玩火等其他原因占21.4%。
29起较大火灾中,10起为电气、6起为用火不慎、4起涉嫌纵火、2起为生产作业、2起为遗留火种,另有5起还在调查。
预防电气火灾
保证散热:照明类、发热类家电要与窗帘、衣物、书籍等可燃物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保证电器有足够的散热条件,防止电器使用过热引发电器火灾。
避免过载:合理安排用电需求,避免集中用电达到峰值;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过量的插头,大功率设备应使用专用插座;不私拉乱接电线,不随意增加用电设备。
定期检查:定期对家庭用电电路和漏电保护开关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线路。使用各类电器时,若发现冒烟或闻到异味,要迅速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购买合格产品:购买电气产品时,应选用带有出厂合格证和3C认证的产品。
做好防护措施:科学安装漏电保护开关或熔断器,要做好防水防雷防漏电保护措施,确保电气线路安全运行。采用防火胶泥、防火包等做好变电箱封堵,防止老鼠等小动物钻入噬咬。
科学灭火:如遇电气火灾,要谨记先断电、再灭火。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伤人和损失分别下降11.6%、8.5%和20.5%,亡人数上升4.9%;其中,较大火灾29起,较去年同期增加6起。
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火灾占比较大
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火灾占比较大。消防救援局接报农村地区火灾12.4万起、占火灾总数56.7%,仍是火灾多发地区,其中乡村占39.3%、集镇镇区占17.4%;接报城市地区火灾8.5万起、占38.8%,其中城市市区占22.7%、县城城区占16.1%;其他区域火灾占3.4%。
预防农村火灾
春季大风,气温温差大,烤火取暖严禁使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火炉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取暖器材切忌用于烘烤衣物。
农药、化肥要妥善保管,如果乱堆放易发生化学反应,轻则失效,重则会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
教育小孩不要玩火,不要玩弄电器和燃气设备,不要在高压电线杆旁玩耍。
各种火具不要乱放,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和火柴梗,丢弃前应熄灭。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使用蜡烛、油灯、蚊香时应放置在不燃材料的基座上和不燃材料制作的防护罩内。
不乱拉乱接电线,严禁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随意增加保险丝的横截面积。
使用电熨斗、电热炉、电暖器等应有人看护,使用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停电后应拔掉电源插头,关断通电设备。
燃气炉灶使用时应有人看管,防止溢锅、干锅等引起火灾或爆炸;严禁超量充装液化气钢瓶,液化气瓶应远离火源、热源,严禁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
严禁烧荒,尤其是芦苇田等可燃物较多的地带更要杜绝火源,春季天干物燥,星星之火即可燎原。
定时检查保养农机,发动机和燃油箱保持清洁,经常检查发动机汽化器,防止在作业场地发生火灾。
从起火场所看,居住场所较为突出
从起火场所看,居住场所较为突出。共接报居住场所火灾8.3万起,共造成503人死亡,虽然起数占火灾总数的38%,但亡人数占总数的80.5%;其中,较大火灾21起,占较大火灾总数的72.4%。
预防居住场所火灾
三清三关:清厨房,定期对抽油烟机、燃气灶具进行清理;清阳台,及时清理阳台的杂物,特别是纸箱、纸皮、塑料等易燃物品;清楼道,及时清理楼道、楼梯拐角、地下室等处的杂物,保持楼道通畅;关气源,用气后及时关闭燃气开关;关电源,对于家中不使用的电器要及时关闭电源;关门窗,如要外出,要关闭家中门窗,谨防外来火源。
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了解和熟悉所在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况,火灾发生后,可以寻着指示灯或者指示标识逃生。
拒绝“三合一”场所:“三合一”场所通常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耐火等级低、布局杂乱拥挤、管理混乱、从业人员自防自救技能差。一旦发生火灾,会因火势蔓延迅速、人员难以疏散而造成群死群伤。
室内消防设施器材要保证完好有效:物业等相关管理部门要特别加强消防设施器材的日常管理,确保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等完好有用,灭火器配备到位。家中也建议常备灭火器、灭火强光手电、逃生面罩等消防设备。
定期检查安全用电:避免超负荷用电,加强用火用电管理,及时更换老化电气设备和线路。
从交通工具火灾看,新能源车辆增幅较大
从交通工具火灾看,新能源车辆增幅较大。共接报各类交通工具火灾1.9万起,同比去年上升8.8%;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起,同比上升32%;电动自行车火灾3777起,同比上升35.9%,均高于交通工具火灾的平均增幅。
预防新能源车辆火灾
定期维护保养,尤其是对动力电池的检测以及线路的检查,这样可以提前排查安全隐患,降低起火的发生率。
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在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时,避免充电时间较长,尤其是高温条件下充电,控制充电时间。
对于汽车的改装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多情况下都会涉及到线路,而部分改装店施工不当,导致线路出现短路,就会加大起火的可能性。
保证安全驾驶,避免出现碰撞的事故。碰撞会导致电池变形,线路很容易出现短路,这时候电池的温度会快速上升,从而导致起火甚至爆炸。而在选择路面方面,尽量选定路况较好的路面,避免底盘受到刮蹭。
除此之外,作为车企和电池企业来说,需要提高动力电池的稳定性和防护能力。
预防电动车火灾
加强自查自检:要经常检查电动自行车的电路插接点,防止接触不牢引起接触点打火发热;避免线路老化,磨损而造成短路、串电等事故。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充电时要仔细检查并清理附近堆放的易燃可燃物品,以防电动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火灾。
不随意改装电动车:一辆电动车如果加装音响、照明或者加装电瓶,就很容易造成线路过负荷,引发火灾。
不在楼道内、室内等区域充电:电动车在充电时,不在客厅或楼梯间、走道内、安全出口等区域充电;不私拉电线,否则容易造成消防通道堵塞,还会导致整栋楼陷入毒烟密布的状态,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事件。
不购买和使用非标及超标电动车:购买非标或超标,使用电车会增加风险指数。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电动车和电瓶。
从火灾原因看,用火用电占一半以上
从火灾原因看,用火用电占一半以上。因电气引发的火灾占总数的28.3%,因用火不慎引发的占23.5%;此外,遗留火种占15.3%、吸烟占11.5%,自燃、玩火等其他原因占21.4%。
29起较大火灾中,10起为电气、6起为用火不慎、4起涉嫌纵火、2起为生产作业、2起为遗留火种,另有5起还在调查。
预防电气火灾
保证散热:照明类、发热类家电要与窗帘、衣物、书籍等可燃物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保证电器有足够的散热条件,防止电器使用过热引发电器火灾。
避免过载:合理安排用电需求,避免集中用电达到峰值;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过量的插头,大功率设备应使用专用插座;不私拉乱接电线,不随意增加用电设备。
定期检查:定期对家庭用电电路和漏电保护开关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线路。使用各类电器时,若发现冒烟或闻到异味,要迅速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购买合格产品:购买电气产品时,应选用带有出厂合格证和3C认证的产品。
做好防护措施:科学安装漏电保护开关或熔断器,要做好防水防雷防漏电保护措施,确保电气线路安全运行。采用防火胶泥、防火包等做好变电箱封堵,防止老鼠等小动物钻入噬咬。
科学灭火:如遇电气火灾,要谨记先断电、再灭火。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