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置县前,战国时,属楚地;
秦,为黔中郡地;三国时,属蜀;
晋,属夜郎;
隋初,置明阳县,为明阳郡治。大业八年(612年),别置宁夷县,亦属明阳郡。大业十二年(616年),又别置绥阳县,亦属明阳郡。
唐初,废明阳郡县,宁夷、绥阳二县属夷州,州治先在宁夷,后在绥阳。唐末陷为 “蛮地”。
宋政和七年(1117年),置安夷县,属思州。
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今县城),辖于思州,继改为龙泉坪长官司。
明洪武七年(1274年),石阡府增置龙泉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二改置四府,龙泉长官司司仍属石阡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四月,改置为龙泉县。
清代,仍为龙泉县,属石阡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建置后,更名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属贵州黔东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凤泉县直属贵州省。民国十九年(1930),改名凤冈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隶属贵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遵义专区。
1958年,撤凤冈县,并入湄潭县。
1961年,分县复置,恢复凤冈县,仍属遵义专区。
1970年,属遵义地区。
1997年起,属遵义市未变。
凤岗县志开篇说,建县至今392年间行政区划,多次变化。
明代为二里、三图。
清光绪致宣统年间为3图、30甲。
秦,为黔中郡地;三国时,属蜀;
晋,属夜郎;
隋初,置明阳县,为明阳郡治。大业八年(612年),别置宁夷县,亦属明阳郡。大业十二年(616年),又别置绥阳县,亦属明阳郡。
唐初,废明阳郡县,宁夷、绥阳二县属夷州,州治先在宁夷,后在绥阳。唐末陷为 “蛮地”。
宋政和七年(1117年),置安夷县,属思州。
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今县城),辖于思州,继改为龙泉坪长官司。
明洪武七年(1274年),石阡府增置龙泉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二改置四府,龙泉长官司司仍属石阡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四月,改置为龙泉县。
清代,仍为龙泉县,属石阡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建置后,更名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属贵州黔东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凤泉县直属贵州省。民国十九年(1930),改名凤冈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隶属贵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遵义专区。
1958年,撤凤冈县,并入湄潭县。
1961年,分县复置,恢复凤冈县,仍属遵义专区。
1970年,属遵义地区。
1997年起,属遵义市未变。
凤岗县志开篇说,建县至今392年间行政区划,多次变化。
明代为二里、三图。
清光绪致宣统年间为3图、30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