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吧 关注:4,734贴子:40,673
  • 2回复贴,共1

普通话去声不分阴阳,是汉语一个不可忽略的损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语的语音从古至今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又有一定规律的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尖团合流”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笔者在此讨论去声分阴阳的问题,因为普通话去声不分阴阳造成的损失是肉眼可见的。
正是因为普通话入声消失,平分阴阳上去不分,“四声”这一术语才得以古为今用。然而,“四”不过是数值上凑巧相等,其实质已变得面目全非。
入声不必多说,大多数方言都还以各种形式保留着,区分入声字对于语言能力健全者都并非难事。生活中常有入声的影子,包括但不限于平时对话、读诗、看报等。可以说,入声的概念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儿时即使可能叫不出它的名字,也知道有这么个与众不同的东西。由于民族融合等原因,它在普通话中销声匿迹了,笔者对此没有意见。
阴阳去则不然。看知乎上说,浊音清化后,通用语的去声也曾像平声根据清浊分过阴阳,然而兜兜转转又合并回去了,具体原因众说纷纭。至今部分方言仍分阴阳去,但是单个字拿出来就没入声、尖团那么容易了。
这里主要指普通话声母为不送气、擦音或零声母(er除外)等中古来源有清有浊的几类字,下文不再赘述。举两个例子吧。“旦”是阴去,“但”则为阳去,加个偏旁阴阳就变了;作为以“事”为声旁的唯一汉字,生僻文言字“剚”(音同自)查到它的粤拼为zi3竟然是阴去,要知道常用的“自”“字”包括“事”本身皆为阳去。由此可见,一个形声的去声字是阴是阳和它的声旁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根据别字推断有时也会失准。(剩余内容见2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25 14:31回复
    (接上)上声因辖字数量最少、普语调值低而曲折以及“浊上变去”等原因,单独分出个阳上来没什么实际意义,而且难以成行,分的话只会进一步破坏既有体系。去声则不然,它辖字最多,普语调值高降,有充足的操作空间,若分出阳去调可使仄声字的调类分布更为均衡,且能够减少同音字,提高语言表达的精密度,如两个单音节动词“做”“坐”,前者阴,后者阳,因而口语中不至于混淆。笔者老家的方言是有阴阳去之分的,因此深有感触。看到有人表示,自己方言一些本读阳去的字受普通话影响逐渐变为阴去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普通话去声不分阴阳,更给传统音韵学的学习增大了难度。“反切”“三十六字母”等概念都与声母密切相关,而声母的清浊性质又在声调上得到体现。如果去声分阴阳,《通用规范汉字表》拟恢复“帮滂並明”中“並”这个异体字的用意就不难理解了,尽管最后定稿时砍掉了,它目前依旧不是一个合法的正体字。
    相较中古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已经够简单了,非但不能再简化下去(更何况当今时代有电子设备帮忙记录),反而得稍微复杂才行,加个阳去调就是最好的手段。哪些去声字(此处包括本为入声的去声字)属阴哪些属阳,阳去的调值、调号,这些要素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重新学习的成本才能确定。工程浩繁,恐耗费时日。以21世纪中国人的智慧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只要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阳去调终将稳定存在于普通话之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6-25 14:32
    回复
      @相信我自己嘎 吧主先把我移出黑名单!
      有种现象叫【弱读】难道你们方言没有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203897/answer/2493243735


      IP属地:山东3楼2022-07-13 1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