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理学吧 关注:0贴子:93
  • 1回复贴,共1

四,关于 “精神(意识)存在形式”之本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关于 “精神(意识)存在形式”之本质。就是在人类头脑中形成的思维、意识及所有精神性存在形式。这种存在形式的所有具体形态都具有一个最根本同一性,即它们都是这样那样的“反映(性)存在”。简称“映在”。就是说,人类意识的所有形式,归根结底都是对外界存在对象的某种反映,或者是在这种反映基础上的再反映或建构……等等。比如,我们感知中的“苹果”,无论多么逼真、生动,也绝不是具有水份、糖及果质物质的现实的苹果,而只对这个现实苹果的“反映”而已。不过这里须强调地是,这里是指“人”的“精神存在形式”,即只有“人”或一般、正常意义上的人才能产生的“精神”或“意识”存在形式。上述“苹果”例中,虽然其他动物见到“苹果”后它们脑中形成的“苹果象”,一般同人类脑中形成同样的苹果象大致相当,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因为人,通常意义上的人对苹果的感觉,是带有很多“人”的因素的,比如,有名称,是劳动或交易的产物以及头脑中关于苹果的很多相关知识等等。当然,人的精神最典型的是指人的符号化的意识、思维、构想、信仰以及各种艺术形象等等。就是说,人的思维、意识、艺术形象等,无论在脑中显得多么生动、逼真,都仅仅是对感知对象的某种反映而绝不能有感知对象或反映对象等同、混同。关于人的理性意识,思维等,都是人用某种符号作替代物形成的,其中“反映”的本质十分明显。至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些概念、形象等,虽然在外界现实物中并无相应的直接对象物或感知“原型”,比如,各种妖怪、神仙和神话、幻想小说等等,但这些不过是曲折、变形的反映而已。对此,鲁迅先生有过精辟地表述:“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杂文《叶紫作《丰收》序》)就是说,“鬼”确实不存在,但鬼的形象不过是现实的人某种变形,拼接而已。再如古希腊的神话英雄刀枪不入的阿喀琉斯,现实中也不会存在,但这是人们将现实的人与他们希望的人的某种“象拼接”或“(现实的)象变型”而已。人们头脑想像、幻想、构想出来的东西,形象、情景、情节等,必然都是由现实的基本要素经拼接、变形等形成的,没有任何现实要素的所谓“想像”、“构想”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因此,说它们在根本上都不过是人脑对外界现实物的“反映”,无疑是十分精准的。
这里有两点须着重说明一下。第一,逻辑推导出来的东西,无论正确与否,其内容本质上都是对现实的某种“反映”,准确说是对人的“逻辑活动”这种现实的反映,逻辑结果正确,就是人的意识(对某种现实)之正确反映,逻辑结果错误或荒谬,那也是人的意识对某种错误现实的反映。这属于“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第二,人们的构想、幻想等,虽然就构想、幻想出来的内容是主观的,但是这种构想和幻想的相应能力则是客观的,由此可知,幻想和构想等,实质上是对人的某种精神(意识)能力的反映!比如中国古代人们将月蚀现象构想为是“天狗”吞食,所以他们大敲响物,结果太阳“果真”就又被“吐出”来了……。这无疑“反映”出当时人们落后的认知能力。当然,现今那些被实现了的一些“构想”、“幻想”等,如人类登月、体外妊娠等,也无疑反映出了做出这些构想的人们之较为发展了的认识水平。
由上述种种可知,严格讲,以往人们所说的“意识”、“思维”、“精神”等,其涵义都是很杂乱,不精准的。最简明例子如,莎士比亚的诗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以往理论及人们通常认识都会说它们是“主观”的,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的;但是,沙诗作为“意识结果”,或者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等,它无疑又是“客观”的!以往哲学及相关理论正是在这一点上,混争了两千年,至今不休……。其实,只要将人的意识、思维等严格定义和表述为“反映存在”或“映在”,上述矛盾和纷争就消除了。因为显然,一个“反映”,精准无误地直接点出了人的所有意识、思维、想像等等精神活动的最根本“本质”,即它们在“反映”这一点上是就是主观的,是与客观的“反应对象”以及诸如“反映结果”、“反映活动(本身)”等等明确区分或划清开来,没有任何歧义。也就是说,我们说“沙诗是反映存在”(“映在”),精准无误,无须任何其他附加解释便可成立,而若说“沙诗是意识”,则如上述涵义不清且有矛盾。
6-2.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就是人类存在形式的本质。由上述可知,人,作为物质构成来说,它一种“物质聚合”;作为动物而言,它是一种有感存在,同时,人体中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即“反映存在”或“思维”、“意识”等……。只有将这几个根本方面综合起来把握,再把握和探究人的本质就清晰、便捷多了。
6-2-1. “人的本质”定义。
首先给出“人的本质”的严格、精准定义:“是一种同时具有物质性存在和意识性存在且是这种两种存在统一体的复合存在形式。”简称“复在”。也可最通俗化地说,人的本质就是“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的双重存在。具体说,人首先是一种物质性存在,他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肌肉、骨骼、各种生理器官和血液、体液、皮肤等物质构成的。这是人之“物质性存在”的第一层涵义,也是最基础涵义。人之物质性存在的第二层涵义,也是最重要的涵义就是,人的各种现实的活动、行为(包括意识活动本身)等,从哲学意义讲,则属于“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就上述两方面而言,人,这个存在形式,无疑具有(广义)客观的一面,而且是属于根本基质方面。但同时,人,还具有意识或反映能力,能够对他们自身客体或现实的自己进行反映,即能够“反观”自己,由此,人还作为“反观中的自己”即“主观的自身”而存在,这就人的主观一面,“人”,正是其客观存在方面和其主观存在方面叠加或统一的两重复合存在。这正是“人”这个存在形式的“最根本自类同一性”,因而是“人”的最根本、最精准的“本质”——“复在本质”。人的复在本质或人都具有主观、客观两重存在,是人们最为经验也最可确证的根本事实。比如,我们每一个人,正常意义的人,除了作为血肉之躯及所言所行的现实的自己外,无疑还有我们对自身一切的感知、认知中的自己,无一例外。而且,我们可通过种种探究和对比等不难认识到,我们人的这种双重存在是所有人之存在其他特性中最为根本、普遍和有决定意义的存在特性,我们的一切活动,行为、思想等,无不受到这个根本特性之深深影响。而“人”以外的其他任何存在物,包括所有除我们以外的动物、生物,都不具备这种存在本质和特性,人的这个特殊本质和特殊存在特性,能够将我们“人”和其他所有动物、存在物清晰、根本地区别、区分开来。以往所有相关理论中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表述,都没有从这个最根本最精确方面把握和明确表述之,从而往往无法讲清出到底什么是“人”,以及究竟如何彻底廓清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1楼2022-07-28 09:07回复
    6-2.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就是人类存在形式的本质。由上述可知,人,作为物质构成来说,它一种“物质聚合”;作为动物而言,它是一种有感存在,同时,人体中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即“反映存在”或“思维”、“意识”等……。只有将这几个根本方面综合起来把握,再把握和探究人的本质就清晰、便捷多了。
    6-2-1. “人的本质”定义。
    首先给出“人的本质”的严格、精准定义:“是一种同时具有物质性存在和意识性存在且是这种两种存在统一体的复合存在形式。”简称“复在”。也可最通俗化地说,人的本质就是“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的双重存在。具体说,人首先是一种物质性存在,他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肌肉、骨骼、各种生理器官和血液、体液、皮肤等物质构成的。这是人之“物质性存在”的第一层涵义,也是最基础涵义。人之物质性存在的第二层涵义,也是最重要的涵义就是,人的各种现实的活动、行为(包括意识活动本身)等,从哲学意义讲,则属于“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就上述两方面而言,人,这个存在形式,无疑具有(广义)客观的一面,而且是属于根本基质方面。但同时,人,还具有意识或反映能力,能够对他们自身客体或现实的自己进行反映,即能够“反观”自己,由此,人还作为“反观中的自己”即“主观的自身”而存在,这就人的主观一面,“人”,正是其客观存在方面和其主观存在方面叠加或统一的两重复合存在。这正是“人”这个存在形式的“最根本自类同一性”,因而是“人”的最根本、最精准的“本质”——“复在本质”。人的复在本质或人都具有主观、客观两重存在,是人们最为经验也最可确证的根本事实。比如,我们每一个人,正常意义的人,除了作为血肉之躯及所言所行的现实的自己外,无疑还有我们对自身一切的感知、认知中的自己,无一例外。而且,我们可通过种种探究和对比等不难认识到,我们人的这种双重存在是所有人之存在其他特性中最为根本、普遍和有决定意义的存在特性,我们的一切活动,行为、思想等,无不受到这个根本特性之深深影响。而“人”以外的其他任何存在物,包括所有除我们以外的动物、生物,都不具备这种存在本质和特性,人的这个特殊本质和特殊存在特性,能够将我们“人”和其他所有动物、存在物清晰、根本地区别、区分开来。以往所有相关理论中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表述,都没有从这个最根本最精确方面把握和明确表述之,从而往往无法讲清出到底什么是“人”,以及究竟如何彻底廓清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6-2-2. 人的“复在本质”导致“人的根本忧虑法则”
    人在根本上具有两重存在这种存在现实和存在特性,又在根本上必然导致了人的又一种根本存在现实和特性,即人在其整个生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根本上的内在忧虑,对此可归结为一个“人的根本忧虑法则”,简称“忧虑法则”。人的存在之所以会具有这种必然、内在的深深的忧虑,主要有下面两大根源。
    第一大根源,是由于人具有了“反观”自身的能力,从而他们必然会有意无意地感知或认识到自身种种的缺陷和鄙陋。最明显的是,从人类整体而言,他们会意识到自身之种种不足和缺陷,不如狮虎那样强悍,甚至连野狼和野狗都不如;不如鸟儿那样能自由飞翔到各处以及它们生活的轻松自如(食物几乎遍地都是,无须辛苦劳作等);以及人在自然及人类自身各种灾害(如群体战争等)面前的无力和渺小……,等等。即使从现代人类角度,这种内在忧虑甚至更多、更深刻,比如,对自然灾害的更多了解和担忧,臭氧层的消失,新瘟疫的流行,碳排放的暴增,能源枯竭等危机,以及不同文化、价值观方面深刻隔阂,由此隐含着的能毁灭整个人类的世界战争……等等。从人类个体角度讲,反观导致的让人根本忧虑的因素就更多了,由于能清楚、真切地反观、感知自身的种种状态,必然导致与其他人的对比,从而导致对自身缺陷或缺陋之深深忧虑,不如某某聪明,不如某某漂亮,不如某某能力、境界以及不如他人之财富、权力、家庭背景、才华、命运……等等,当然,最为深层和内在的根本忧虑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以及,当我们仰望浩瀚星空时,我们无不极为深刻地感到自身是多么卑微和渺小……,无论是何种人等,无不如是。所有这一切忧虑,根本上都是由于我们的“反观”带来或造成的。所有其他动物,它们由于不具有“反观”自己的功能,所以它们根本就没有或感知不到任何“忧虑”!不错,动物们在饥饿时会感到“饿”,遇到天敌时会害怕,配偶稀少时会感到性饥渴……等等;但是,这些仅仅是动物生理本能上的某种生理及心理“紧张”而已,这些“紧张”,即神经方面的收缩及导致的不适等,这些动物性心理紧张完全不是人类意识中的“忧虑”,一方面动物的诸种心理紧张,只在特定情景中产生,即只在遇到特性情景和场合下刺激动物的生理、心理才会产生,而这些特定情景消失,其“紧张”亦随之而去。另方面,动物们没有“意识”或“反观”功能,它们不会将自身客体作为它们的感觉感知对象来对待,即不会形成“主观的自己”,就是说,它们只能现场感觉到它们的各种“紧张”,但不能在那些特殊情景“不在场”及其各种“紧张”为发生情况下感知到它们的“紧张”!这就不是“忧虑”。可以这样归结或概括,“忧虑”是“紧张”不在场时对“紧张”的感知,而不是“紧张”本身,当“紧张”产生时,那只是“紧张”,而不是“忧虑”。由此可知,“忧虑”是对“紧张”的长时期感知,因而它对人的生存或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是长期的,永恒的。
    一个最明显佐证,所有动物没有患“抑郁症”的,只有人类才会有这种病症。“忧郁症”正是人的上述“忧虑”过度集聚积累之结果。而动物们只会面临及经受各种“紧张”,由于这种“紧张”不会在现实导致紧张因素不存在时持续在动物神经系统中存在,因而不会导致它们中枢神经系统上的相应伤害。而人则不同,由于人能够在那些导致紧张的诸现实因素不存在时,持续、长期地在他们意识、意念中存在,即持续发生作用,最终导致神经系统上的伤害,即导致“抑郁症”就是必然的了。当然,现实中确实有某些长期锁在狭小笼子里,或长期、持续地受到虐待的动物出现类似“抑郁症”的报道,这种现象显然是长期、持续的“在场(神经)紧张”造成的,这与人类抑郁症的成因是意识对“不在场紧张”的长期持续之过度感知所致,两者本质不同。
    第二大根源。人的复在本质必然导致一个根本事实或现象,即由前面论及的“本然存在”与“已然存在”两者有一个“绝对差”这个根本事实所决定,“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两者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个永恒的“绝对差”,就是说,任何人在主观上,无论对客观、客体的自身认知得多么准确、正确,他的自我认知与他现实、真实的自己永远存在认知上的“绝对差距”,即“反观绝对差”。
    忧虑有两大根源,一是,看到或意识到了自身的缺陋及卑微,导致人之一生永恒处在不满意自己内在忧虑之中。二是总感到自己不能完全认识和把握自己,从而必然存在一种永恒的内在不安和忧虑之中。
    人的“意志自由”问题
    以往理论关于人的本质认识之局限


    2楼2022-07-30 2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