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朙吧 关注:2,269贴子:59,300

《朝鲜王朝实录》中有关南明的记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度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8-09 02:15回复
    之前有一本《朝鲜王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但是没办法搜索,我就直接用的韩国李朝实录的电子版,可以搜索词条。由于李朝实录的记载相对于杂碎,所涉及的词条不多。我日后慢慢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8-09 02:17
    回复
      第一条时间是1645年(带清顺治二年、明弘光元年)。“庚子/時, 燕京爲淸人所有, 藩王卽位於南京, 【或云福王, 或云福王之子。 福王, 神宗之子也。】 改元曰弘光云, 而道路阻梗, 正朔未頒, 其詳不可得以聞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8-09 02:20
      回复
        第二条时间也是弘光元年。壬辰/日本書契則丁丑之後, 猶書崇禎年號, 蓋諱出城之擧也。 及崇禎旣亡, 廟堂請改式, 答曰: "此事終難隱諱。 世子回還後, 書淸國年號似可矣。" 至是, 禮曹啓曰: "今則世子旣已回還, 前頭有回答書契, 年號似當改式, 何以處之。" 答曰: "頃者島主處回答書契中, 只書年月, 而差倭旣已受去。 其時若有致詰之端, 則必有府使馳啓, 而時未聞知, 似是無事矣。" 備局啓曰: "今此年號, 事機甚重, 不可不詳審而處之。 今聞東萊府私報本司之書, 則館倭初見書契無號, 乃言: ‘何不書弘光 【南京年號。】 耶?’ 譯官答曰: ‘中原未頒正朔, 故不得書年號。’ 云, 則唯唯而去。 藤差之來, 亦無致詰之端。 彼非不知此間實狀, 而尙無疑問之言, 又從而提起弘光年號, 不無深意。 今若無端改書淸國年號, 則恐不免一番詰問, 姑以舊式書送, 待彼自聞中原大定, 然後從實言之, 書送淸號, 似爲有漸而無遽, 其於彌縫之策, 亦涉順便。" 上從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8-09 02:27
        收起回复
          弘光皇帝奔於海上, 爲淸人所執, 幽之一處, 諸王及摠兵以下不小將官, 降者亦百餘人。 漢人言: "弘光卽位之後, 荒淫日甚, 良家女十五歲以上, 皆選入宮中, 人莫不憤慨。 弘光之弟年二十餘, 稱帝於南邊, 張顯忠、子誠方據陝西、四川等地, 顯忠兵勢勝於子誠。
          又曰:
          前年弘光帝遣陳弘範及左毛弟, 請和於淸國, 不許。 弘範還, 左毛弟被拘, 及南京陷, 淸人謂左毛弟曰: "今則南京已降, 天下一統, 汝獨不屈何爲?" 左毛弟曰: "我以大明之臣, 豈有臣事讐賊之理乎? 須速殺我。" 罵不絶口。 淸人諭以利害, 終不屈。 漢人無不悲之, 從者四人, 亦不屈而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8-09 02:34
          回复
            这是朝鲜燕行使的汇报,讲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足以体现朝鲜人情报工作之失败,“弘光之弟”,如果我没记错,弘光的两个弟弟一个在开封城被淹死了,另一个我不清楚。此处应是隆武帝?张献忠和左懋第名字都写错了。还有这个“子诚”是谁有没有老哥科普一下。此处对左懋第的描写极为褒扬,也表明了朝鲜心里是讨厌满清的,可谓是“口嫌体正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8-09 02:41
            收起回复
              顺治九年,有漢商漂到于旌義縣, 縣監李卓男往視之, 二十八人皆剃髮着帽, 旁有積屍, 裏以綵帛。 問其所自來, 答云: "俱以南京、蘇州民, 行商日本, 纔得回船, 忽遇颶風, 船敗大洋中。 溺死者一百八十五人, 幸而生者只二十八人, 而其所沈沒財貨甚多。" 令善泅者, 撈出其什一, 則如狐ㆍ獺ㆍ豹ㆍ鼠之皮、人參、銅鐵、香蠟、繒帛、衣裳、帳席、刀劍、器用之物, 各累千百。 其中有苗珍實者, 頗解文字, 探問大明存否、中國形勢, 則答云: "曩歲, 崇禎皇帝爲李子成所弑, 而北京遂爲淸人所陷。 弘光之後, 又有魯王 先, 在漳、福之間, 復被淸兵寇掠, 徙居廣東, 以永曆爲號。 李子成之子在廣西者, 翊戴魯王, 以拒淸兵, 其相則山西 屈沃縣人路鎭飛, 其將則郝姓人也。 淸人盡得南京、陝西、山東等地, 而曩時有大明總兵姜祥, 坐據大同府, 調發六府兵, 屢殺淸兵數十萬, 居二年, 食乏士飢, 爲麾下所殺, 故山西亦爲淸人所有。 泗川則張顯忠旣死, 爲武大定所據, 雲南則沐英之後, 尙在其地, 故淸兵不敢侵矣。" 又問琉球、日本兩國之事, 答云: "琉球屬於日本, 而南京、福建人, 亦與兩國互相往來矣。" 苖珍實仍自寫供辭, 懇請于卓男曰: "小商等以南京 蘇州府 吳縣人, 弘光元年, 奉旨過洋, 往賈日本。 遽遭李子成之亂, 且綠淸朝侵伐南京, 弘光天子被害, 天下洶擾, 小商等不敢回歸, 轉投交趾, 行商爲業, 今至七年。 竊聞, 淸朝, 愛民如子, 故將還本土, 正月二十二日自日本發船, 二月初九日到貴國地方, 遇風船敗, 同伴二百十三人皆溺死, 存者僅二十八人。 懇祈老爺, 大發慈悲, 直送小商等于日本, 則庶可得生也。 若送北京, 道路逾遠, 二三年當到本土, 而其全生得達, 不可必也。 自此距日本, 纔數日程, 自日本距南京, 亦數月程, 父母、妻子重得相逢, 恩莫大焉。 伏乞稟于國王殿下, 施行云云。" 卓男悉記所見, 且將供辭, 報于濟州牧使李元鎭, 元鎭馳狀以聞。 上令廟堂議處, 領議政鄭太和言於上曰: "漂來漢人, 難可掩置。 宜遵前例, 載其貲財, 送至北京。 不然, 恐有詰問之端矣。" 上曰: "前日自我國執送者, 盡被屠戮, 予又不忍迫就死地, 而時勢到此, 其將柰何?" 竟從太和之議。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09 02:44
              回复
                这篇是漂流民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不仅朝鲜人搞不懂南明的乱象,汉人自己都搞不懂。“鲁王复被清兵劫掠,徙居广东,以永历为号”。这是把鲁王、隆武、绍武、永历四个人重合到一个人身上了。不知道是不是朝鲜人情报工作有问题还是问的都是文盲,人名就没几个写对的。李自成之子说的应该是李过。清朝“爱民如子”是怎么听说的,还有这个“太和”是啥意思,前面移送明郑漂流民结果全被杀的事情我知道。所以这群人最后还是被送回去了?他们都剃发了应该没什么事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8-09 02:51
                回复
                  清康熙元年,○淸兵入小雲南, 執永曆皇帝以歸, 大明絶不祀。
                  【謹按自弘光皇帝就擒之後, 有隆武、永曆兩年號。 漂漢輩, 或傳隆武, 卽萬曆之第二十四子云, 永曆卽魯王云, 而亦未詳於萬曆爲何等親也。 其後隆武無所聞, 永曆又被擒, 更不聞朱氏保有郡縣者, 噫! 永曆卽大明之西周君也。 可勝痛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8-09 02:51
                  回复
                    1647年,丁巳/統制使金應海獲福建商賈漂流者五十一人, 得孔雀三、劍槍八。 應海使譯官問之, 其中有徐勝者自言: "我是舡主, 而福建 泉州府 晋江縣人也。 中原大亂, 兩京皆沒, 崇禎皇帝旣崩, 福王亦以乙酉五月繼陷。 鄭芝龍、芝鳳等奉唐王, 以七月初一日卽皇帝位, 定都于福建, 改元隆武。 唐王卽神宗第二十四子, 母曰李妃, 於崇禎叔父也。 天下十三省, 而虜陷其九, 隆武所統, 只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省也。 宰相則內閣馬士英者, 出將入相, 今已死, 有何吾騶、蔣德璟等十餘人存焉。 武將則鄭芝龍ㆍ芝豹、林察等, 乃其尤者也。 寧粤軍門林察守之, 兩廣軍門丁魁楚守之。 帝拜芝龍爲太師, 封平虜侯, 統兵四十萬, 欲以恢復南、北京。 南軍皆步卒, 少騎兵, 而多火手矣。 李自誠見敗於淸兵, 走死陝西, 而其子闖往依雲南、四川、沐國公所, 請罪於皇帝, 有詔召沐國公, 合兵以圖中原, 而赦闖罪, 許其立功以自贖矣。 芝龍以經用不足, 請於皇帝, 令我等領官銀貿販, 以助軍餉。 我等於今年五月, 駕船於東浦察向日本, 七月七日, 漂到貴國。 爲大砲所中, 全船財寶一火燒盡, 同舟六十人, 死者十人, 傷者太半云。" 應海以勝等, 移置巨濟縣以狀聞。 朝廷遣譯官, 更問中原事情, 且許以送還, 勝等感泣。 是月初九日, 有安海城人林東榮者, 亦以商販, 自福京向日本, 遇颶風船覆, 東榮獨得敗船一板而乘之, 漂浮三日, 得泊于慶尙左水營龍堂, 其所言亦與勝等同。 福京卽福州也, 以皇帝定都之故, 稱福京云。 自南、北京陷於淸人, 中原聲問久絶, 至是因勝等, 始聞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8-09 02:55
                    回复
                      1670年,濟州牧使盧錠秘密馳啓曰: "五月二十五日漂漢人沈三、郭十、蔡龍、楊仁等, 剃頭者二十二人, 不剃者四十三人, 所着衣服, 或華制、或胡制、或倭制, 到旌義境敗船。 自言本以大明 廣東、福建、浙江等地人, 淸人旣得南京之後, 廣東等諸省, 服屬於淸, 故逃出海外香山島, 興販資生。 五月初一日, 自香山發船, 將向日本 長崎, 遇颶風漂到於此云。 問香島, 今屬何省, 答曰: ‘香澳乃廣東海外之大山, 靑黎國之隣界。’ 問何人主管, 則答曰: ‘本南蠻地, 蠻人甲必丹主之。 其後浸弱, 故明之遺民, 多入居之, 大樊國, 遣遊擊柯貴主之。 大樊者, 隆武時, 有鄭成功者, 賜國姓, 封鎭國大將軍, 與淸兵戰, 淸人累敗。 未幾死, 其子錦舍繼封仁德將軍, 逃入大樊, 有衆數十萬。 其地在福建海外, 方千餘里, 永曆君,時在貴州故蜀地。 俺等以行商諸國, 故或剃頭、或不剃, 而願往長崎’, 臣裝船還送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8-09 02:58
                      回复
                        路聞大明 永曆皇帝, 爲淸兵所執遇害, 朱氏子孫之逃生於小雲南者, 皆被殺。 按明季遺聞, 永曆卽神宗之孫, 桂王之子, 諱由榔。 初封衡陽王, 以寇亂徙居於梧州。 及隆武 【太祖後裔也。】 被執, 廣西摠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迎立, 保有雲南, 乃戊子夏也。 庚寅冬, 淸兵入雲南, 永曆率數三臣遁去, 不知去處, 至是被擒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8-09 02:59
                        回复
                          1659年,維城曰: "臣渡江後, 始聞上候違豫。 今望玉色, 頓減於昔日。 發引時, 決不可陪從。" 上曰: "〔予〕 病巳差〔矣〕 。" 因問彼中事情。 維城曰: "今日所進, 《明季遺聞》, 乃南京人所述, 而僅得買來矣。" 上曰: "此記李自成時事耶。" 維城曰: "隆武、弘光時史記。 而時君荒淫無道, 土木之役大興, 君子退而小人進, 此所以亡國也。 今見此史, 崇禎則無失德矣。" 上曰: "由天啓失德而亡乎?" 維城曰: "然矣。" 又曰: "臣入我境, 見兩西凶歉尤甚。 大水之餘, 又被雹災。 民方飢餓, 不可無顧恤之擧。 似當量減收米矣。" 上曰: "兩西蠲役之擧, 不可暫緩, 速令廟堂稟處。" 維城曰: "得見彼中通報, 則發政施令, 皆是恤民之擧。 人民少無思漢之心。 人心之向背, 可畏如此也。" 上曰: "彼之出遊海子, 狎近女人事, 信然乎?" 維城曰: "此是傳說。 而雖云日遊海子, 見通報, 則亦無一日廢事之時矣。 臣等初入去時, 北京洶洶, 問其由, 則鄭芝龍之子, 率舟師三十萬剽掠江、淮而來。 及其勝捷, 廷臣以統一請賀, 不許云矣。" 上曰: "聞淸人今番南役, 只留蒙古兵三千, 而北京更無他兵云, 然否?" 維城曰: "果有此言, 而北京人民極盛, 此皆兵也。 蒙古作弊, 行路禾穀損傷, 彼乃出銀二十萬兩, 分給被害農民。 其恤民如此也。 永曆皇帝, 則不知所在。 而通報有曰: ‘國姓死於亂軍中。’ 國姓云者, 疑是朱氏之爲王者。 芝龍之子, 以其父見擒於淸國, 故改姓名爲郭信, 及其全師陷沒, 脫身而走, 不知生死云矣。" 上曰: "彼境農事如何?" 維城曰: "極豊矣。" 上曰: "一天之下, 我國之獨被水災, 何也?" 維城申請停止山陵之幸, 上不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8-09 03:01
                          回复
                            靖南王 耿精忠鎭福建, 聞吳三桂擧事亦叛, 約與鄭錦同心, 旋聽其將徐都尉之讒不許, 錦遂與之不睦, 日尋干戈。 後錦攻廣東, 得潮州、惠州等四府, 精忠亦有浙江 江西等州。 又得江南徽州 寧國府, 士馬强盛, 南方震動。 徐都尉密通于淸內應, 以此淸兵大捷, 所得州府盡爲淸有。 靖南勢蹙投淸, 淸仍使攻退鄭錦以自效, 故福建、廣東皆平。 三桂據有雲南、貴州、四川等三省, 又得陝西、湖廣, 乃於湖南 長沙、長德府等處駐兵不進。 淸遣親王, 常交戰於岳州等地。 康熙十六年, 吳王病死於成都府。 十七八年間, 岳州之間吳兵大敗, 退保四川, 湖南諸府, 復歸于淸。 邇年以來, 則各守邊圉, 未聞有交戰之事。 所用錢號, 謂之裕民, 而未聞有國號。 定南王 孔有德無子而死, 有一女襲封王, 以其夫孫延齡爲將軍, 駐廣西。 延齡見三桂之變亦叛, 後與三桂不睦被殺, 後未聞聲息。 平南王則死後, 子安達公襲封, 亦叛于淸, 後因醉剃髮, 衆將亦從之, 酒醒仍投降。 鄭錦卽國信之子, 國信奉弘光帝守南京, 淸兵追至福建, 弘光歿, 國信仍據浙江海中。 順治十七年, 率兵三十萬, 攻圍南京, 淸不能抵當, 國信遂取南京。 淸遣兵二十餘萬, 趣南京, 國信敗, 以殘兵十萬, 走入臺環, 自造城池, 用永曆年號。 十八年, 國信死, 子錦嗣守其島。 康熙十三年, 因靖南王請見, 錦來到福建, 得泉、漳二州, 又得廣東 潮、惠等四府。 十六年, 被靖南王與摠督姚希之竝力攻退, 退歸本島。 而淸 萬提督者, 鎭四明海口, 有兵馬十餘萬、戰船千餘, 故錦不敢出兵來犯。 臺環島在海中極遠之地, 臺環與大菀, 南音相近, 故或互稱之。 又問朱氏有無, 曰: "永曆與一子, 爲吳三桂所執, 被殺於雲南, 朱三太子, 淸人遍國搜捕而不得, 屢有拿得之說, 而皆僞也。 去歲彗出, 光射於南, 有人謠言, 天子當出其方。 淸國欲推治謠言者, 而中止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8-09 03:04
                            收起回复
                              1687年,夜對玉堂官, 承旨申啓華曰: "宋 高雖不能收復祖宗舊境, 而猶且偏安江左, 保有百餘年, 而皇明則不然, 弘光南渡後, 分崩離析, 一片江左, 亦不能保全, 可勝歎哉?" 上曰: "神宗皇帝於我國, 有萬世不忘之功矣。 當壬辰板蕩之日, 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 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皇朝之速亡, 未必不由於東征, 而我國小力弱, 旣不能復讎雪恥。 弘光南渡之後, 亦漠然不知其存亡, 每念至此, 未嘗不慨恨也。" 啓華及玉堂官金構、宋疇錫齊聲曰: "聖慮及此, 不勝欽仰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8-09 0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