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1 20:54 回复 删除
118.124.244.* 7楼
我真的为你在各国的各类公众场合泼妇骂街式的世界级国骂感到汗颜和羞愤,几千年国人仅有的颜面也被你撕扯得斯文丧尽!其实你不自觉地上演了国人之丑陋!你的很多偏激和表象式的国骂不过是你自我意识之虚荣的载体!
中国人,几千年的中国人,黑头发黄皮肤,他们是世界上生存于上下五千年最卑微而坚韧的民族,依然卑微地活着!他们卑微得如同灰黄的岁月和土壤!他们是世界上最值得人关注和同情的卑微的大多数,他们是华夏悠久历史盛衰不息的内在力量!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深入历史和现实去寻找其内蕴,尤其是其深沉的悲哀和力量!以大爱和豁达去召唤这个民族光明与自由的未来!唯有从这个古老民族最深沉的情感去寻找源泉和力量,才配得上“国骂”,才配得上导师,才配得上英雄的道路!所以,鲁迅在国人内心深处的地位不是那些“叫嚷的意志”就能轻易撼动半点的,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缩影,民族精魂!
鲁迅有“阿Q”,永恒的阿Q,那是蕴含大爱于中国普通人物之悲情的“恨铁不成钢”!同时鲁迅也看到了阿Q那久历万劫而复活的普通国人之灵魂与力量!“割麦便割麦,撑船便撑船,舂米便舂米”的阿Q,东家长工西家短工,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阿Q,不“精神胜利法”地活着又当何以活着呢?我看到的阿Q是一个健康活泼甚至魅力四射的永恒的阿Q!其实,鲁迅的“呐喊”是“彷徨”的,他对阿Q的批判是以大爱为内蕴的,我想到底是爱多于恨还是恨多于爱或许是他本人难以说清楚的吧!鲁迅其实是爱恨交加的彷徨!
鲁迅知道中国的黑夜,知道国人的劣根,知道文化与性格与制度的交错熏染,知道前路的茫然和沉重,所以他内心难禁的彷徨与孤独!有怎样落后的制度就有怎样落后的文化就有怎样的国民劣根性,这是历史因果轮回的宿命!所以柏杨比较受人赞赏的所谓“酱缸文化”其实不过是鲁迅所谓“染缸文化”的传承与继续,而且我觉得这依然还是片面和表象的,国人的文化毋宁说是一种“悲情文化”,国人的性格毋宁说是一种“悲情性格”,因为有如此根深蒂固的道德权力化生存结构之腐蚀浸染,岂有不“悲情化”之理?
我看到了数千年国人的“悲情”,这“悲情”是无奈,但也有喷薄而出的希望!柏杨先生肤浅地痛骂国人为“酱缸蛆”,无乃太过乎?鲁迅的呐喊与彷徨不也正是出于这深沉的“悲情”吗?故而我为斯文,出于良知的涌动,与其肤浅地叫骂,不如慷慨以赴!
记得西方一位现代哲人说过大致这样的话:人是一颗炸弹,其碎片又会是一颗炸弹。其实这不过是大哲学家尼采其人其事的某种暗合的注解。尼采曾言:我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我是一颗炸弹。我不禁觉得哲人们睿智的话语正是国人之“悲情”的某种阐释!
剑门若郎曾如是说:世界有尼采,中国有鲁迅,这些曾是多么荣幸的鼓舞和安慰!
八斗文学(
http://www.8dou.net)
2010-6-11 20:54 回复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