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2,861贴子:106,687
杂谈1-8链接就不帖了


IP属地:四川1楼2022-08-14 10:44回复

    这是杨官寨古人的基因组,Y单倍群是O、N、Q、C,不见。mtDNA单倍群主要以D、B、F为主,D常见于北方人,B/F常见于南方人,说明至少5000年前南北人群在融合了。
    三星堆过后,古蜀人去哪里了呢?有这么一个线索去追寻。

    大部分人留在本地发展成金沙文化

    一部分人北上宝鸡形成弓鱼国

    这是盐源县出土的铜人

    这是云南李家山遗址战国时期的青铜鹿,在四川郫都区犀浦街道新发现春秋时期成都平原最大规模墓地,墓葬还有一大特色便是普遍存在随葬鹿骨的现象。

    这是三星堆的青铜牛

    这是李家山的青铜牛,两者有相似之处。
    说明有一部分人南下经过盐源地区去了云南,是古滇人来源之一,后期的柳叶剑、图章在这些地区都有发现。


    IP属地:四川2楼2022-08-14 11:37
    回复
      考古学者推测三星堆过后,有部分人去了宝鸡形成弓鱼国,但有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发现重要的玉璋
      在四川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园村)新发现春秋时期的墓,有随葬鹿骨的现象,这与三星堆仁胜村墓地不一样的,虽然发现了柳叶剑和印章,同样也未发现玉璋。
      盐源的古遗址、云南的李家山遗址虽然有些青铜样式与古蜀的青铜相近,但也未发现玉璋
      玉璋代表什么?金沙过后也少见了。


      IP属地:四川3楼2022-08-14 13:10
      回复
        营盘山遗址,有考古学者通过此遗址的马家窑时期陶器判断有马家窑人群进入营盘山,分子人类学者通过测试得到了此遗址的两个线粒体标本(mtDNA)分别是D4、D4C。
        D4人群在北方扩散得非常成功。多个遗址出现D4人群。
        其中一例D4没有细测,暂不分析,另外一例测出来了D4下面的C(D4C),D4C人群在1.9万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考古学者说营盘山人群是来自马家窑人群,我们通过现有已经测出来的古DNA里面找相同的单倍群D4C,在宗日、柳湾、喇家等西北古遗址中未找到相同的单倍群。在以前帖子分析过营盘山人群是马家窑人群迁移过来的可能性小。
        感到意外是在东北古遗址中发现了相同的单倍群,后套木嘎遗址发现了5500年前有一例是D4C、2000多年前一例D4C,洪河村发现了4000多年的一例D4C。这些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查证了。


        IP属地:四川4楼2022-08-17 10:33
        回复
          营盘山测出来的两例mtDNA样本,其中一例是D4c1a2,跟后套木嘎、洪河树的三例D4c还是有区别的。
          但跟山西西关周代黎国墓地的小型墓葬有一定关联,此墓古人的母系单倍群是D4c1a,父系单倍群是N-F1998
          后套木嘎8000多年前古人的单倍群也是N1a。
          传闻山西黎城西关墓地是一处周代封国墓地


          IP属地:四川5楼2022-08-19 21:44
          回复
            三星堆与骆越文化有很深渊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8-20 01:43
            收起回复
              [cp]拨乱反正:明代成化年鸡缸杯六要素,缺一非鸡缸如图:一,型制钟式,二,厚胎厚釉,三,图画有婴幼儿,四,必须有诗句说明是鸡缸,五,实物无姹紫色,六,青花書写“大明成化年制”鼎天立地六字款識,另外没有其它颜色書写,缺了以上要素物品都是假货。“实物图”罗建云書 [/cp]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20 03:13
              回复
                大禹的疆域: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河图括地象》:“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陶寺考古因发现了圭尺,证明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是7000公里×6500公里。
                《混一图》就是绘制的流沙与大海之间的“四海”范围。三星堆出土印度洋深海海贝、东北岫岩玉大致可以佐证这个范围。
                所以三星堆的研究,还是要回到“禹都阳城”这个主题上。


                IP属地:四川8楼2022-08-21 17:00
                收起回复

                  早些年考古学者对殷墟大司空遗址的六个古人做了线粒体DNA研究,分别是D4、Z、N9a、D、D5、B5B。

                  大司空与二里头共有的单倍群类型是D、D5、N9a,这也许是别人为什么会说二里头是早商的理由了,难道二里头真的是早商吗?
                  其实不然,我们再来看5000多年前的杨官寨古人的线粒体DNA(下图)就明白了,二里头与杨官寨有更多的共有线粒体DNA类型,杨官寨几乎包含了二里头所有的线粒体DNA类型。

                  在辽宁半拉山遗址也发现了多例线粒体为D5的古人,墓葬出土玉猪龙,证实了该遗址属于红山文化。


                  IP属地:四川9楼2022-08-28 22:28
                  回复

                    有学者研究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器物矿源大部分指向陕西洛南辣子崖古绿松石矿。
                    也有学者研究发现齐家坪的绿松石矿料来源也是陕西洛南辣子崖古绿松石矿。

                    这是天水博物馆收藏的绿松石铜牌饰。

                    通过分子人类学分析发现4000年前齐家坪与5000多年前的陕西杨官寨共享母系单倍群R、F1;同时我们发现杨官寨也有D5人群,大家都知道二里头人群以母系单倍群D5较多,4000年前河南瓦店已经出现了母系为D5a2a人群,4000年前甘青地区的磨沟也出现了母系为D5a2a1b人群。同样在石峁遗址的内城、神疙瘩梁发现了母系为D5a2a1古人。
                    4800年前的陕西五庄果墚也发现了母系为D5a2a1b人群。


                    IP属地:四川10楼2022-09-04 13:46
                    回复

                      这是齐家坪遗址的古人线粒体检测结果,3000多年前母系单倍群是R、G,有意思的是没有北方常见的D,从现有资料来看,4800多年前的陕西庙梁也有R+16189人群,在陕西石峁遗址东门也发现了G2a+152遗骨,可以证明齐家文化的确由常山下层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发展起来的。


                      IP属地:四川11楼2022-09-05 10:49
                      回复
                        甘青地区多个遗址发现了母系G的遗骨,在4800多年前的五庄果墚已出现了母系G、D4j人群,在石峁也发现了G、D4j 人群,在5000年前的杨官寨并没有发现G系人群,3000多年的二里头也没有发现G系人群。说明陕北的五庄果墚人群和石峁人群可能通过甘肃的庆阳、平凉与甘青地区的人群发生了贸易和人群融合。
                        庆阳、平凉地区存在常山下层文化遗址、其中南佐遗址就比较重要了。
                        “出土的小石刀,是利用扁平三角形小砾磨刃而成,具有浓厚的细石器工具遗风。而出土的骨刀柄,则是一种典型的细石器工具。这种工具,就发表的材料看,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只见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西部、青海东部。这就说明“常山下层文化”不仅与关中、甘肃西部等原始文化存在着联系,而且与活动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使用细石器工具的文化,也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段描述与G、D系人群流动有一定关联。


                        IP属地:四川12楼2022-09-09 10:07
                        回复


                          IP属地:四川13楼2022-09-09 17:25
                          回复
                            2019年,一项鼠疫杆菌古代和现代基因组的研究表明:鼠疫杆菌现代世系和青铜时代世系的祖先在距今5000多年前已出现在中亚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距今5500到距今5000年以前,东北地区的哈民忙哈遗址、内蒙部中南部的庙子沟和五庄果墚遗址发生过大规模的史前瘟疫
                            哈民忙哈5600年、庙子沟5500年、五庄果墚5050年,先后发生过瘟疫,造成人群转移。所以专家研究发现中国西北甘青地区、内蒙古长城地带(内蒙古中南部、冀北、辽西)以及中国北方草原人群从新石器至铁器时期,人群在母系上的遗传结构差异并不显著。


                            IP属地:四川14楼2022-09-09 19:55
                            回复
                              杨官寨、五庄果墚的母系D5人群在4000多年前爆发了。在4000多年的甘青的磨沟出现母系为D5a2a人群,此遗址父系都是O2a2b;陕北的石峁内城、神疙瘩梁出现D5a2a人群;河南的瓦店也出现了D5a2a人群,直到二里头以D5人群最多。
                              有学者研究发现石峁、二里头的青铜器与甘青地区及磨沟有一定联系。石峁人群会直接使用甘青人群制作好的青铜器。
                              川内做古DNA很少,三星堆是否有母系D5或父系O2a2b人群不得而知。


                              IP属地:四川15楼2022-09-09 2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