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虎视河雄哉!”——李白《古风》
当时有“战国七雄”,指我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其实中国走向统一,那已经是历史使然,大势所趋了。不独是秦才有统一中国的能力,就算没有了秦,也还有另外一个能统一中国的诸侯国在。可笑秦朝,声名狼藉,一十六年就被取代了。
苏洵《六国论》怎生说的: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贾谊《过秦论》说得好威风;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然而,最终又怎样呢: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正是秦朝的倒行逆施,秦亲手埋葬了自己,试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说得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杜牧《阿房宫赋》则借古讽时,更说明了秦始皇的荒淫奢侈,自取灭亡,我们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樊川先生感叹了: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
然后又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他的观点即使放在当世,我觉得仍有意义,请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介文人,而有这般先见之明的政治气度,可敬可敬。
当时有“战国七雄”,指我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其实中国走向统一,那已经是历史使然,大势所趋了。不独是秦才有统一中国的能力,就算没有了秦,也还有另外一个能统一中国的诸侯国在。可笑秦朝,声名狼藉,一十六年就被取代了。
苏洵《六国论》怎生说的: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贾谊《过秦论》说得好威风;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然而,最终又怎样呢: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正是秦朝的倒行逆施,秦亲手埋葬了自己,试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说得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杜牧《阿房宫赋》则借古讽时,更说明了秦始皇的荒淫奢侈,自取灭亡,我们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樊川先生感叹了: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
然后又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他的观点即使放在当世,我觉得仍有意义,请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介文人,而有这般先见之明的政治气度,可敬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