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虫吧 关注:332贴子:1,661

疣跳虫饲养尝试及资料搜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养了一阵疣跳虫,感觉很有趣,分享一些资料
前面的资料可能稍微有点啰嗦,只看饲养方法可以直接跳到饲养方案
另外欢迎交流,想集齐国内红黄蓝白各种颜色的疣跳虫!
镇楼图是我目前养的一种成体3.5-4mm的很好玩的疣跳虫


IP属地:广东1楼2022-09-22 23:59回复
    疣跳虫繁盛时,是豪饮黏菌原质团的史莱姆(slime mould)终结者;当黏菌暴走,它反过来成为能够淹没疣跳虫的汹涌巨浪。



    将疣跳虫与黏菌同时饲养的体验非常奇妙。在有限的饲养空间中,二者相互牵制。黏菌被引入饲养环境后,搜寻食物、增殖、发展,同时被越来越多的疣跳虫发现、吸取。疣跳虫很多时,黏菌很快被包围,逐渐变瘦弱,最后被吸干而消失。黏菌规模很大且食物充足时,疣跳虫不足以抑制它,而进食中的疣跳虫常常太过投入,在一个位置呆很久,延伸的黏菌就可能从它们身上多次跨过,像笼子一样将它们锁住而无法脱身。不够健壮的疣跳虫可能因此受伤,待到黏菌散去后,再无法从衰弱中恢复。


    IP属地:广东2楼2022-09-23 00:02
    收起回复
      食物
      疣跳虫的外形很有特色,颜色也是跳虫中独树一帜的鲜艳。但是网络上几乎找不到有关饲养疣跳虫的资料。能找到的详细讨论疣跳虫食性的文献可能只有2015年的这一篇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laboratory-reared neanurid Collembola using a novel slime mould diet. 文献中提到,疣跳虫科(Neanuridae)虽然是跳虫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科之一,关于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却非常少。过去一直不太明确它们的食性,难以在实验室培养。这篇论文用黏菌和长了藻树皮饲养疣跳虫科下属于2亚科5族的7个种到至少F2代。

      论文中猜测疣跳虫科普遍以黏菌为食。有以下理由支持:
      * 疣跳虫的口器与其他跳虫不同,是管状的。难以啃咬、研磨而更利于刺、吸(进食黏菌只需要吸,进食真菌菌丝则需要啃)
      * 疣跳虫缺少消化真菌的酶(其他跳虫已知大多以真菌为食)
      * 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疣跳虫的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比其它跳虫更高(黏菌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真菌)
      其他文献中的进食记录有:

      Vitronura pygmaea (左上图同属)吃黏菌,Ceratophysella denticulata (右上图同属)吃黏菌路径上的残留物。见 Food preferences of Collembola for myxomycete plasmodia and plasmodium responses in the presence of Collembola
      Uchidanurinae 亚科(左下)的疣跳虫以朽木深处的黏菌为食,这个亚科的疣跳长得像海兔一样灿烂,澳洲神奇物种。见 Observations on the feeding behaviour of Uchidanurinae
      Yuukianura 属(找不到图,右下是我自己饲养的吃酵母的跳虫)疣跳虫可以用酵母饲养。见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development, molting, and population growth of Yuukianura szeptyckii
      我养过的三种疣跳虫都观察到进食:
      第一种:吃黏菌。体型4mm,身体的疣明显突出且疣上的毛发达,幼体白色,成体红色,色彩饱和度及明度多变。这一种后面还会有详细描述。
      第二种:吃黏菌。体型小于1.5mm,疣不明显,幼体浅红成体通红。
      第三种:吃酵母,对黏菌没有兴趣。在半腐的花瓣上采集。会在花瓣上面拱,应该是在吸食汁液。体型2mm,疣略微突出,体色偏粉红。

      黏菌种类的选择:
      文献的中普遍表示疣跳虫对最常见最强壮的多头绒泡菌接受度很高。多头绒泡菌很容易买到,在野外也很常见,可以自己采集,雨后找朽木。我试过一种原质团白色的黏菌(可能是钙皮菌),疣跳虫对它没有任何兴趣。
      黏菌的食物:
      燕麦片作为黏菌的食物是最省心的,容易获取和保存。某些黏菌可能不吃淀粉,那就难搞了。


      IP属地:广东3楼2022-09-23 00:05
      回复
        环境
        基质:
        上述文献中有选用两种基质:
        木炭基质(石膏、木炭、水,以4:1:4比例混合,遵循 ISO 11267:1999)
        OECD基质(水苔、高岭土、沙,以1:2:7比例混合,遵循 OECD 207)
        这两种基质是文献为了标准化而采用的,并不是饲养的最佳基质。木炭基质其实就类似蚁巢里用的石膏,仅有保湿功能;OECD基质是为了模拟自然(有机)土壤。粗略的观察表明疣跳虫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好于在石膏上。
        对于饲养而言,比较好的策略应该是去还原疣跳虫的采集环境。除了作为主食的黏菌或酵母菌之外,疣跳虫或许还需要从环境摄取其他东西来保持健康。一般疣跳虫出现在:朽木,树皮,腐叶,苔藓,石头底。比如可以在土壤中混腐叶和苔藓,放置朽木、树皮(最好是湿润环境中长藻的树皮)、石头。土壤主要用来保持湿度,选择就看喜好吧,黑土、黄土、腐殖土等,可以混沙子等粗颗粒来改变粘性和保水性。
        温度:
        似乎没有对高温或低温特别敏感,可参考本土其他节肢动物的饲养温度。
        高温: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献在15℃到30℃的环境中饲养 Yuukianura szeptyckii ,生长繁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寿命相应也降低。我饲养的疣跳在30℃还在进食。
        低温:疣跳虫在北方也有分布,部分种分布很广。另外参考 Yuukianura szeptyckii ,实验环境中在8℃左右停止生长。冬季估计要加温才能保持活跃。
        湿度:
        要保持饲养基质潮湿,尽量通风。
        疣跳虫经常是在雨后发现外出活动,一般高湿度才活跃。除了保持基本的湿度外,可以隔段时间模拟下雨,加水直到接近饱和,这时会发现它们异常活跃。
        光照:
        尽量避光饲养。
        疣跳虫有负趋光性,我饲养的吃酵母那种疣跳对光反应非常敏感,见光就跑。另外两种就很淡定,至少明亮散射光下不影响觅食。但休息时都喜欢躲在树皮下,或石缝土坑里。
        保持黏菌处于原质团的状态:
        一般来说,适宜温度下,只要避光、中高湿度、食物充足,黏菌就能够一直处于原质团增殖下去。对强壮的多头绒泡菌而言,散射光一般是没问题的。环境不适宜时一般变成菌核,但加水保湿后菌核很快复苏。除非被疣跳虫吃光,否则不用担心它绝后。


        IP属地:广东4楼2022-09-23 00:06
        回复
          一种疣跳虫的饲养记录
          雨后在溪边发现若干,在湿润的腐叶上,长藻的石块上,长藻的树皮上:



          在野外有粉色和橙色的表现,后续的繁殖过程能够说明这是同一种。采集后用湿润的纸巾垫底,放树皮和绒泡菌的配置饲养几天后,颜色都变暗淡了,并且都出现像上图那样的浅色斑点。说明这个种的体色受食物及环境的影响很大。文首的几张图也是饲养一段时间后的同种疣跳虫。成体体型在3.5-4mm左右,在疣跳虫中算是比较可观的体型了。

          后面转移到黑土混腐叶基质的环境里,没过几天开始产卵。当时室温29℃左右,卵大概一星期孵化。幼体是很可爱的白色小毛球。钻出来后会在原地发一下呆,一般不到一天就会开始探索世界,吸入生命中第一口史莱姆。


          生长发育的进程中,它们的体色会变化,先是色彩的明度降低,到近乎亮橙色,接着色彩饱和度一路升高,红色越发浓郁,直到成体。而每个蜕皮周期中,饱和度会慢慢减低,蜕皮前更偏暗红色,并且表皮发灰。在我的饲养环境中,成体主要呈现红或者暗红色,与野外的粉红或橙色不一样。幼体到成体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

          一开始饲养在直径5cm的容器里,空间太小,黏菌没法发展,隔几天就要补充。到后面疣跳虫繁殖越来越多时,无论多少黏菌都会在一天内被搞定。最后转移到大容器中,维持了黏菌的数量后,情况才终于变得和谐。维持黏菌的平衡是饲养中很有意思的一点。下图是转移前的疣跳大军,以及瑟瑟发抖的黏菌,燕麦片都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要被吸干了。


          IP属地:广东5楼2022-09-23 00:14
          回复
            到目前为止三个月的饲养不算很成功。虽然开始饲养时的一个多月情况非常稳定,几乎是0损耗。但某天开始疣跳突然减少进食,而且陆续出现化水死亡的情况。这可能和中间有一次运输有关,但是现在环境稳定后,吃东西开始正常,F1代却依然没有进行繁殖。
            这种疣跳休息时喜欢附在树皮下面,其次是在各种缝隙里,相对不那么热衷于钻土。

            蜕皮的过程:



            IP属地:广东6楼2022-09-23 00:17
            回复
              饲养方案
              饲养疣跳虫和饲养别的节肢动物最大区别应该在于,疣跳虫一般以黏菌这种神奇生物为食。频繁地向饲养环境添加黏菌比较麻烦,因此考虑将黏菌和疣跳虫一起养,而且要能控制黏菌的规模。
              大概的方向是:制造一个接近疣跳虫生境的环境,保持湿度和通风。对于以黏菌为食的疣跳,一开始引入黏菌,后面定期投入燕麦片维持黏菌的量;对以酵母为食的疣跳,定期投入酵母粉,饲养方法就跟养白符跳虫一样。其实黏菌和酵母可以同时放置,这两种食性的疣跳虫完全可以混养,而黏菌也会吞噬酵母菌。

              下面主要考虑以黏菌为食的疣跳的饲养。
              环境设置:

              1. 选择大小适中的容器。建议直径10厘米左右。疣跳虫繁殖很快,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疣跳的需求,就要培养更大规模的黏菌。容器太小不容易控制,要么疣跳虫很快把黏菌吃完,从而需要频繁加入黏菌,要么黏菌大量增殖而挤压生存空间,出现开篇提到的疣跳被黏菌困住的情况。较大的容器可以让疣跳虫不那么容易找到黏菌,给黏菌的发展提供时间。
              2. 注意容器的通风,不通风的环境中黏菌反而活的很好,但疣跳可能会莫名化水死亡。
              3. 选择保水性适中的土,提供腐叶。我用的黑土混水苔和沙。腐叶混到土里或者放在土表。
              4. 加入树皮、朽木、石块等作为躲避。建议至少加入树皮,疣跳虫喜欢在树皮下面聚集,翻开树皮也能很方便观察。最好是湿润长藻、稍微有点腐的树皮。
              5. 放入黏菌。
              日常管理:
              1. 饲养容器放在避光、阴凉处,保持通风。
              2. 维持湿度,这个看手感。另外可以定期加水至饱和,模拟雨后的环境。疣跳在高湿度下活跃。
              3. 定期加入燕麦片,作为黏菌的食物。这个很看手感,黏菌和疣跳相互牵制的关系非常有意思。燕麦片的多寡影响了黏菌能够到达的规模,多了黏菌泛滥暴走,挤压空间,少了又很快被疣跳虫吸干。可以去尝试不同的策略,比如单点放大量燕麦集中发展,或将黏菌分散到多个点发展。燕麦片放入前可以预先湿润一下。黏菌没法完全消化燕麦片,最后会吃剩一坨褐色的残渣,旧的燕麦片最好取出,否则可能会助长螨虫。燕麦片不要放在树皮上,容易发霉,可以直接放土壤上。
              4. 可以另外专门养黏菌,或者保存黏菌的菌核,留个后路,以防疣跳把同处一室的黏菌吸光。如果是多头绒泡菌,单独饲养很简单,容器不需要考虑通风,甚至可以密封以减少加水频率,纸巾喷湿垫底,定期放燕麦片,清理残渣。没东西吃了,或者干燥,光太强,总之不管它,环境不适应了基本就会化为菌核。菌核可以长期保存,加水即复苏。
              5. 繁殖:对生命周期并不长的疣跳虫,不繁殖的话没什么意思。繁殖让它们自然进行就好,暂时不清楚有没有什么特别条件,不过,看前面的文献,疣跳在光秃秃的石膏上也能正常繁殖。唯一问题是如果产卵在土里,加水的时候可能会淹没,讲究的话可以人工把卵放好。刚出壳的小东西一般都很精神,也不需要特别的照顾。


              IP属地:广东7楼2022-09-23 00:19
              收起回复
                完!


                IP属地:广东8楼2022-09-23 00:27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10-12 01:27
                  回复
                    这个吗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10-19 00:56
                    收起回复
                      好可爱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12-09 01:22
                      回复
                        酵母是平时做面点的那种酵母还是什么特殊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2-19 17:19
                        收起回复
                          请问楼主用什么摄像设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3-05 10:12
                          收起回复
                            东北野采的灰色跳虫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3-26 14:37
                            收起回复
                              楼主的疣跳有的出吗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3-03-26 20: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