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最被低估的是杨镐
稷山之战,遣2000余宣大铁骑,驰击黑田长政、毛利秀元30000联军,敌我阵亡交换比为85人:500-600人,事后黑田长政被打出了心理阴影,“耻而隐晦之”(《宣祖实录》)。
蔚山之战,虽因天雨雪+兵粮补给断裂而被迫撤退,未能克城(阵亡1651人,据《太仆奏议》),但荡平倭城外郭,歼戮数千人(慶念《朝鮮日日記》),或云22056人(大河內秀元《朝鮮記》),敌我交换比亦为可观。且战后,丰臣政权的大名两度向秀吉上书,云明兵之来事出意外,请弃蔚山(加藤清正守)、梁山(黑田长政守)、顺天(小西行长守)、南海(宗义智守)诸城,退守釜山,惹得秀吉痛斥这些大名无能且没收相关人员采邑(但还是同意弃守了若干据点)。这就是庆长之役后期著名的“战线缩小论”。所谓歼敌百万,虎据釜山,殆非虚语。
杨镐因明清战争的蹉跌,又因明清后出史料对其朝鮮军功的抹黑(如《全边略记》云蔚山之役丧师二万,《明史》袭之),在国史的地位上,是长期臭名昭著的人物,但他事实上把一票日戦大名都打出了闻风丧胆的心理,这一点是长期被人忽略的。稷山戦后,是黑田长政怕他,以至于在蔚山救援戦作为后诘而不敢上前;蔚山戦后,是所有在朝的日戦大名都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