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是否被孩子的特应性湿疹困扰,成年人是否被特应性皮炎搞得无奈。涂抹了激素后,又复发,继续涂抹,然而又复发了...随着人们对AD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模型逐渐成为研究AD的发病机理及探索其治疗手段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故AD动物模型的开发和确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何为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也叫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不同国家的儿童患病率为2.7%至20.1%,而成人患病率为2.1%至4.9%。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瘙痒、明显的湿疹样变和皮肤干燥。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及精神压力因素相关,研究表明染色体 3p26-22,3q13-21,15q14-21,17q21-25 和 18q11-12 区域存在AD易感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并与AD发病密切相关。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过敏原(如室尘螨、动物毛皮、花粉、食物) 、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环境污染物、气候等因素。
典型AD表现为急性期以Th2细胞免疫为主的皮肤炎症,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延续,炎症形式逐渐由Th2细胞主导向Th1细胞主导转化。
动物的选择
常见模型动物包括家兔、大鼠、小鼠、豚鼠、犬等,其中小鼠是最常用的模型动物,其具有成本低、模型易建立且便于基因操作等优势。
造模方法
按照方法和诱因,AD 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自发动物模型; ②致敏剂诱导模型; ③基因方法建立模型。
一、自发AD 小鼠模型
造模方法1:选用Nc /Nga 小鼠,将Nc /Nga小鼠置于普通环境下接触气源性致敏原如尘螨,可以出现人类 AD 样皮肤改变。6~8 周出现搔抓行为,随后耳朵、脸颊、脖子和背部出现红斑、水肿和出血。
组织病理学表现:表皮角化过度、增厚、海绵层水肿,真皮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且血清IgE水平升高。
模型的优缺点:该小鼠被公认为是最适宜研究 AD 的动物模型之一。但由于费用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造模方法2:选用DS-Nh小鼠。
DS-Nh小鼠为另一种在普通饲养环境下可以产生自发性皮炎的近交系无毛小鼠。其皮肤症状严重程度与血清总IgE 水平相关。在皮损处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适用于研究金葡菌与AD发病之间的关系。
二、致敏剂诱导 AD 模型
1
卵清蛋白( OVA) 致敏的 AD 模型
造模方法:无菌条件下,采用6周龄BALB/c雌性小鼠,第1日腹腔注射200 µg/mL OVA溶液0.5 mL系统致敏,第6日皮下注射100 µg/mL OVA溶液0.5 mL再次致敏。并于第18、39日背部局部贴含50 µL,1 000 µg/mLOVA的1.5 cm2的无菌纱布,每日更换,分2次局部致敏,各持续1周。第46日,观察小鼠皮肤及其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总IgE水平,统计成模率及动物死亡情况。
造模结果:AD模型小鼠皮肤肉眼可见潮红、脱屑、偶见结痂等皮炎改变;病理可见表皮细胞增厚,过度角化,真皮内淋巴细胞等浸润。模型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和生理盐水组。成模率为94%,死亡率6%。
优缺点:该模型敏感性高、成本较低且结果直观,但造模时间较长,如果缩短造模时间,小鼠会出现较轻的皮炎改变。
2
半抗原致敏的AD模型
半抗原如恶唑酮(Ox) 和三硝基氯苯(TNCB) 常用来诱发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引起以Th1为主的免疫反应。
造模方法:用Ox和TNCB 对无毛小鼠多次长期刺激,导致皮肤炎症从典型的迟发型Th1为主向慢性Th2为主的炎症反应转变。表皮过度增生,真皮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表达 IL-4 且血清 IgE 升高。
优缺点:该模型具有易可重复性、可预见性、低成本和相对快速的特点。
3
超级抗原致敏的AD模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或感染是 AD 最常见的加重或诱发因素之一。
从皮损中采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有 65% 可产生具有超抗原性质的外毒素。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1~10ng /mL) 即可激活大量的 T 细胞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加工处理。将葡萄球菌外毒素 B(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 反复致敏皮肤可引起 Th2 型为主的皮肤炎症。
三、基因方法建立 AD 动物模型
包括炎症因子相关基因(IL-4、IL-18、IL-31、IL-10) AD 模型、皮肤屏障相关基因 AD 模型等。
总结
研究AD动物模型对于深入了解过敏性皮肤炎症极为重要。由于 AD涉及的病因非常复杂,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类型多种多样,在科学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动物模型,探讨AD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和线索。
何为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也叫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不同国家的儿童患病率为2.7%至20.1%,而成人患病率为2.1%至4.9%。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瘙痒、明显的湿疹样变和皮肤干燥。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及精神压力因素相关,研究表明染色体 3p26-22,3q13-21,15q14-21,17q21-25 和 18q11-12 区域存在AD易感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并与AD发病密切相关。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过敏原(如室尘螨、动物毛皮、花粉、食物) 、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环境污染物、气候等因素。
典型AD表现为急性期以Th2细胞免疫为主的皮肤炎症,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延续,炎症形式逐渐由Th2细胞主导向Th1细胞主导转化。
动物的选择
常见模型动物包括家兔、大鼠、小鼠、豚鼠、犬等,其中小鼠是最常用的模型动物,其具有成本低、模型易建立且便于基因操作等优势。
造模方法
按照方法和诱因,AD 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自发动物模型; ②致敏剂诱导模型; ③基因方法建立模型。
一、自发AD 小鼠模型
造模方法1:选用Nc /Nga 小鼠,将Nc /Nga小鼠置于普通环境下接触气源性致敏原如尘螨,可以出现人类 AD 样皮肤改变。6~8 周出现搔抓行为,随后耳朵、脸颊、脖子和背部出现红斑、水肿和出血。
组织病理学表现:表皮角化过度、增厚、海绵层水肿,真皮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且血清IgE水平升高。
模型的优缺点:该小鼠被公认为是最适宜研究 AD 的动物模型之一。但由于费用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造模方法2:选用DS-Nh小鼠。
DS-Nh小鼠为另一种在普通饲养环境下可以产生自发性皮炎的近交系无毛小鼠。其皮肤症状严重程度与血清总IgE 水平相关。在皮损处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适用于研究金葡菌与AD发病之间的关系。
二、致敏剂诱导 AD 模型
1
卵清蛋白( OVA) 致敏的 AD 模型
造模方法:无菌条件下,采用6周龄BALB/c雌性小鼠,第1日腹腔注射200 µg/mL OVA溶液0.5 mL系统致敏,第6日皮下注射100 µg/mL OVA溶液0.5 mL再次致敏。并于第18、39日背部局部贴含50 µL,1 000 µg/mLOVA的1.5 cm2的无菌纱布,每日更换,分2次局部致敏,各持续1周。第46日,观察小鼠皮肤及其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总IgE水平,统计成模率及动物死亡情况。
造模结果:AD模型小鼠皮肤肉眼可见潮红、脱屑、偶见结痂等皮炎改变;病理可见表皮细胞增厚,过度角化,真皮内淋巴细胞等浸润。模型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和生理盐水组。成模率为94%,死亡率6%。
优缺点:该模型敏感性高、成本较低且结果直观,但造模时间较长,如果缩短造模时间,小鼠会出现较轻的皮炎改变。
2
半抗原致敏的AD模型
半抗原如恶唑酮(Ox) 和三硝基氯苯(TNCB) 常用来诱发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引起以Th1为主的免疫反应。
造模方法:用Ox和TNCB 对无毛小鼠多次长期刺激,导致皮肤炎症从典型的迟发型Th1为主向慢性Th2为主的炎症反应转变。表皮过度增生,真皮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表达 IL-4 且血清 IgE 升高。
优缺点:该模型具有易可重复性、可预见性、低成本和相对快速的特点。
3
超级抗原致敏的AD模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或感染是 AD 最常见的加重或诱发因素之一。
从皮损中采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有 65% 可产生具有超抗原性质的外毒素。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1~10ng /mL) 即可激活大量的 T 细胞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加工处理。将葡萄球菌外毒素 B(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 反复致敏皮肤可引起 Th2 型为主的皮肤炎症。
三、基因方法建立 AD 动物模型
包括炎症因子相关基因(IL-4、IL-18、IL-31、IL-10) AD 模型、皮肤屏障相关基因 AD 模型等。
总结
研究AD动物模型对于深入了解过敏性皮肤炎症极为重要。由于 AD涉及的病因非常复杂,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类型多种多样,在科学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动物模型,探讨AD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和线索。